分享

《曾国藩传》:带给当代年轻人最有用的三个启示

 灵山白水 2020-03-02

曾国藩这个人的一生,起点极低而抵达的高度很高。

他智商平常,一个秀才考了七次才中;身体的健康状况也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他的出身更加平常,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

但是,最后他通过不懈地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个过程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

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曾国藩是如何从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成长为一代圣人的。

《曾国藩传》:带给当代年轻人最有用的三个启示

01 三十岁立志做圣人,从此以后都按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曾国藩从十四岁开始参加科举,足足考了六年没有成功。从第七年考中秀才之后,又一年,中举人;又四年,中进士,点翰林,从此飞黄腾达。

在当时,曾国藩可称的上年少有为。因此他不免心浮气躁,自以为是,在与好友相处中,也常被别人评价为傲慢无礼。

陈源兖说他“无处不着怠慢之气”,而另一位好友邵懿辰则说他“慢,谓交友不能久而敬也”。

两人都是批评他傲慢,说他刚刚与人认识的时候,还显得很谦逊,但是与人交往时间久了,就不自觉地露出傲慢的本色。

因此曾国藩下定决心,要改正诸多毛病,在他三十岁那年,立下人生的目标,要做圣人!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这是曾国藩之后能有所成就最重要的一步。

《曾国藩传》:带给当代年轻人最有用的三个启示

心理学家费约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三群学生举起重物,看谁坚持时间长。

他对第一群人什么都没有说。对第二群人说的是,想看看你们谁最有耐力。

对第三群人,他则说,“你们举起的这些东西关系重大,因为上面的导线连着一个电网。如果你们一放下手,这个城市就要断电。为了朋友和家人们,你们一定要多举一会儿。”

结果,第一群人平均举了十分钟;第二群人竭尽全力,平均坚持了十五分钟;第三群人,却平均坚持了二十分钟。

可见,人的能力发挥多少,与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或者说,精神力量直接决定着身体潜能的发挥程度。

因此,立志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曾国藩对这一点体会极深。

他曾说过,立志譬如打地基。人生一旦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02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得更远。

《曾国藩传》:带给当代年轻人最有用的三个启示

曾国藩是湖南人,从老家出来的时候,他还仅仅是一个乡巴佬。可是他特别爱好交朋友。

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现在朋友愈多,讲躬行心得者,则有镜海先生、艮峰前辈、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穷经知道者,则有吴子序、邵慧西;讲诗、文、字而艺通于道者,则有何子贞;才气奔放,则有汤海秋;英气逼人志大神静,则有黄子寿。又有王少鹤,名锡振,广西主事。”

我们现在看他的日记,可以发现他几乎没有一天不社交的,经常交往的朋友有一百多人。

最多的一天,接待或者拜访朋友几十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他升为翰林院侍讲那次,因为朋友多,人缘好,所以大家都来祝贺,以至于他二十二日那一天,跑了五六十家去回拜。

而这么多的好友,在曾国藩立志做圣人的这条道路上,给予了很多帮助。在之前,曾国藩的诸多缺点,也正是他的这些朋友给指出,并且帮其改正。

所以朋友的多少与质量好坏,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高低。

在如今的社会,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是必不可少。就拿最简单的写作这件事情,也需要一群人互帮互助才能走得更远。

这就好比,你如果想要一根竹子长得又直又长。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栽种在竹林里面。

因为周围都是长得笔直的竹子,和它们一起争阳光,争雨露。它本身也就长直了。

这也就是曾国藩所说的“师友夹持”。

03 每天坚持写日记,不断反思自己,终究会有收获。

《曾国藩传》:带给当代年轻人最有用的三个启示

定下远大的目标,有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扶持,但这些还不足以让你成功。

而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成功,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写日记

有些人对此可能不屑一顾。好多人会说,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写日记,也没见我成功。

在这里的写日记,其实可以换成另外一个词语:反思

曾子曰:吾一日三省吾身。

所以,曾国藩每天写日记,并不是记录一天的流水账,而是把这一天当中,所发生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并且认真反思当天的疏漏之处。

比如,曾国藩在立志要做圣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戒烟。

曾国藩的烟龄很长。湘中草烟的味道很辛辣,劲头十足。曾国藩读书之时,曾经是成天烟筒不离手的。三十岁以前他也曾试着戒过两次烟,不过都没有成功。

在他立志做圣人之后,他又开始戒烟,并且写到自己的日记里面。

“客去后,念每日昏锢,由于多吃烟,因立毁折烟袋,誓永不再吃烟。如再食烟,明神殛之!”

在日记中,他立下誓言,绝不抽烟。坚持了一个月后,他在日记中记道:“吾自戒吃烟,将一月矣,今差定矣!”

也就是,戒烟一个月,他终于可以真正地向朋友家人宣告,他把烟戒掉了。

所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于自己戒烟成功这件事,曾国藩终生引以为豪。

《曾国藩传》:带给当代年轻人最有用的三个启示

其实,翻看古今中外的名人,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确定目标,并且每日自省。

比如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富兰克林,他便是通过不断地反思才获得诸多的成功。

富兰克林的家境十分贫寒,而他也只上过两年学。

但这都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在《美国之梦:富兰克林自己的故事》中,他自己讲述了如何获得成功的方法。

那就是:提前设定一个期望的标准,然后每天反思,与之比较寻找差距!

富兰克林曾经在纸上写下了十三种德行,并且每天都用自己的所做,去对标这十三种德行,反思自己的不足。

这点和曾国藩立志做圣人,然后每天写日记自省,多么相似!

由此可见,成功的人大多都有相似的经历。

在这里,分享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这本书里提到的反思日记写法。

那就是,反思日志不一定要记录大事,从日常的小事、小习惯入手,从思考问题的过程入手,而不仅是记录事件的结果。这样我们就能找到改进的办法。

04 结语!

《曾国藩传》:带给当代年轻人最有用的三个启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世界并没有生下来就是圣人的。

曾国藩在青年时,多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甚至第六次参加科举的时候,阅卷老师还把他的卷子作为反面教材,张贴出来。

曾国藩可以说是资质十分平庸,同时还有诸多性格上的缺陷。

比如,他在日记中曾多次提及:第一,静不下心,生活不规律。第二,为人傲慢,修养不好。第三,做人虚伪,喜欢奉承别人。第四,便是好色,喜欢去看美人。

而这些毛病,我们都可在他的日记,家书中看到。可以说,曾国藩的一生都在于这些性格缺陷作斗争。

他通过立下做圣人的志向,每日通过写日记来反思自己。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在日记中骂自己,“直不是人”,“真禽兽也”。

而后,他还把自己的日记交给他的朋友传看,以此来检查,督导自己。

正是通过这些不懈的努力,曾国藩从一个资质平庸的人,成为了晚清最重要的中兴之臣。

梁启超曾评价曾国藩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岂惟我国,亦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

所以,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借鉴曾国藩的事迹,在新的一年里,对自己有一点小小的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