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专题】地租等值线图的判读

 风吟楼 2020-03-02

1.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地租高低的影响

2.交通通达度对地租高低的影响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1)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2)市中心附近远离主干道的地区:通达度差,地租较低。

(3)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

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常见的地租曲线图像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


1.读数值,明确范围和变化趋势。根据上图中的数值可推知甲地的地租水平介于8000~10000元之间,钢铁厂附近地租水平介于4000~6000元之间。并根据数值变化可推出地租大致从市中心向四周降低。

2.读疏密,分析变化程度。从上图中可知,东部地区等地租线较西部地区密集,表示东部地区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地租变化显著。

3.读弯曲、闭合,分析影响因素。从图中可知,高速公路和城市主干线附近等地租线向市区外弯曲(即向地租低的地方弯曲),说明交通沿线地租高于两侧,其原因是交通便利。图中钢铁厂附近等地租线闭合,地租较高,与交通便捷有关。

4.综合分析,确定功能区。综合分析可知,甲处地租最高,可能是商务(业)区,乙地次之,可能为次一级商业区;丙地靠近公路,且介于甲、乙两商业区之间,地租较低,适合建仓储式超市。

【典例分析】

读下图,回答(1)~(2)题。

(1)A、B、C分别代表                             (      )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    )

A.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

C.距离市中心近  D.地形平缓

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

该题图示下方标注是“某城市地租等值线与功能区结构分布图”,表明这是一幅地租等值线图。等值线图中的等值线表示地租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其特点与一般等值线相同。

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

地租等值线图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城市地租的变化,地租数值由里向外逐渐减小,表明城市地租市中心最高,越向外地租越低。但是该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弯曲的地方主要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

该题目有两个问题。第(1)题,判断功能区类型及分布;第(2)题,分析地租等值线向外凸出的原因。第(1)题的关键是知道三类功能区的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第(2)题的关键是分析地租等值线外凸的对地租的影响。

第四步:组答案,防失误

功能区的类型判断,要结合图示信息,根据图中三处的功能区结构,来判断确定。等地租线M处地租较高,说明交通便利。

【跟踪练习】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读某市中心城区地租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的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的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2.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市北部地区地租等值线密度总体较南部地区小,故北部地区地租梯度总体较南部地区小;图中地租相同的区位,正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西北方向上地租递减较慢,可能是因为该方向上交通设施较好,距离市中心较远地段地租仍很高;空气质量越好的地区,地租越高,地租等值线间距越大。

第2题,甲地是与市中心距离相同地租水平最高的地区,说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条件好,最适宜布局电子信息产业。

【答案】1.C   1.A

城市化进程与地区差异

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运用“推拉理论”说明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2.城市化进程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表所示。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发展阶段

后期阶段

中期阶段

初期阶段

特点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的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

中心区显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新趋势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分布

发达国家或地区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3.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特点

原因

起步早

产业革命早

水平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一些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市中心的居住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城市边缘地带发展快,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特点

原因

起步晚,发展快

二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总体水平较低且不平衡

亚非国家水平低;乡村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城市化水平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南美洲国家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城市发展不合理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入,城市压力增大;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生态造成破坏;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跟踪练习】

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2.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

A.M、P、N B.M、N、P

C.M、M、N D.P、P、N

【解析】

第1题,根据城市化发展速度变化,结合图可知M、P、N分别对应城市化的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和后期阶段,故N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第2题,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分别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M)、加速阶段(P)和后期阶段(N)。

【答案】1.C    2.A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治理城市环境,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注意】 辩证地看待城市化问题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非都是负面的。合理的城市化能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2)许多城市化问题并非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技术落后、观念陈旧、管理不力、环境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导致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产生许多城市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人为努力得到解决。

【跟踪练习】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  )。

①水泥路面多 ②下水道多 ③绿地多 ④人口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措施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是(  )。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②禁止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解析】第1题,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大多通过下水道流入河道。第2题,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增加雨水的下渗;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能起到滞洪、泄洪作用;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能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其涵养水源的能力。

【答案】1.A       2.C

3.图Ⅰ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Ⅱ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为“水弹性城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

(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自然资源、交通、水源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增加城市水资源数量、减少内涝、促进水循环、减缓热岛效应及减轻地表水污染等方面进行说明。

第(3)题,结合气候、河流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答案】

(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大气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

(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

(3)西欧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