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镇是假的,体验和消费是真的

 pinganshifug好 2020-03-03

来源:搜狐

最近,乌镇又火了一把。

也有来自王志安等职业媒体人对于人造古镇的质疑:

01

廉价的历史底蕴与窄化的江南美

其实我们用人造古镇来形容”乌镇”并不准确,它并非一座拔地而起的新城。早在1991年时,乌镇就被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古镇。

(时任桐乡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的陈向宏)

知著君有幸走过徽州、苏南的一些古村落,这些古镇的特点都是依托历史背景,打造文化IP。然而当游客迈入其间,充斥眼帘的是大街小巷弥漫的商品气息。这种景区有地方文化之名却不见特色之处,让旅游区所宣扬的历史底蕴大打折扣。

(西递旅游宣传海报)

中华汉文化胜在它的多样性,但是我们能够保留或复原的东西愈发大同小异。试想如果每个人提到江南,只能联想到相同的画面,那我们的文化地理版图岂不是缺失了重要的一角。

乌镇模式折射出的古镇趋同化现象正在一点点消解历史文化的想象空间。

02

走进”楚门的世界”

来到古镇的游客大多不是历史学家,从游客们的立场出发,他们对体验感的重视远远胜于对历史感的追寻。

他们想要的是一个江南梦,并不在意梦境的真实或虚假,而乌镇就是这个造梦者。

乌镇的异军突起及其背后针锋相对的舆论,反映的是古镇旅游业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乌镇是假的》一文中提到“中国正常景区的复游率无限接近零”。就目前中国旅游景区的现状而言,景区高价宰客、服务态度恶劣、节假日人流拥挤都是屡见不鲜的问题。

(大部分国内景区物价昂贵,一餐动辄要九十元左右)

(平遥古镇民宿内景)

03

一种符号和氛围的消费

(原文截图)

小小的乌镇,其实就是鲍德里亚笔下“消费社会”的一个缩影:“商品的符号价值成为消费者的主要消费动力源泉”。也就是说在消费过程中,游客们能实现对自己身份属性的认同和社会价值的彰显。

乌镇巧借同抽象派艺术家木心的渊源打造出木心美术馆,一首描写乌镇旧时印象的小诗《从前慢》成为了当地的文化标签。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木心《从前慢》

它也聘请刘若英来做乌镇的代言人👇


承办各类大型互联网论坛盛事和一年一度的戏剧节👇

精品奢侈酒店与青年旅馆在青砖黛瓦的掩映中共生👇

(喜茶的419海报曾引起争议,此图为修改版)


在当前消费社会中,阶层差异是真实存在的,但我们不该陷入媒介为我们构筑的窠臼。因为符号与真实存在着一定距离,当我们被消费符号蒙蔽了双眼时,往往会忽视现实趋利避害的一面。

乌镇为什么从一个破败的小镇成为国家级别的世界名片?从一个贫穷的小城成为经营效益第一的古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