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辈们的生命所依 ---“粮票”与“布票”

 雪峰读书 2020-03-03

阳光洒在老家的屋顶上,老旧的柜子里,藏着一个铁锈斑驳的方形铁盒,在里面的,是记载往日物资匮乏岁月记忆的票证,是曾经记载在日记里的泛黄的岁月,是祖辈提起会眼睛泛红的岁月,是我们经常能听祖辈提起的故事。

不管是粮票还是布票或面票,在这个时代里,没人能离开它,它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百姓生活,百姓因它有饭吃、有衣穿,也因它没饭吃、没衣穿,它时而给人们意外惊喜,时而给人们棒头一击。

粮票

粮票(包含面票)是指全国通用粮票,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通用,相当于现在的通用的纸币,不论你走到什么地方,市民通过粮票可以兑换不同种类的生活用品,其中还包括食油(只有全国粮票才可以在异地买食油)。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一个国家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时,必须对粮食进行宏观控制、统一调剂。

粮票在当时不稳定的环境下有利于促进市民的正常生活,也有利市场商品的稳定和发展,可以说,在当时的中国大陆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自然无法做到敞开供应。中央政府开始酝酿粮食的计划供应,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1953 年,中央政府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包括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粮食计划供应政策,1955 年8 月25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 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紧接着,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这一暂行办法,很快,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

粮票种类很多,各地的商品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这三大类,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

而各种粮票的尺寸也是千差万别的,其形式有横式,也有竖式、齿状和正方形。有的粮票与人民币10元大小相同,而有的粮票只有1厘米大小。面额大的在千斤、万斤以上,面额小的仅为一钱以下。粮票的设计各不一样,有的有精美的图案,有的将风景名胜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设计在粮票上。

到1960 年,国家进入了节粮度荒时期,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进行压缩,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前曾经凭票供应的商品,也无货供应。

到1961 年市场凭票供应的商品,达到了156 种。在那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不仅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迁移,同样由于粮食关系的束缚而相当麻烦。当时的粮票分为全国通用和地方流动两种,只有全国粮票才能在中华大地都有效,出差的人必须持单位介绍信去粮店换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

到1993 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 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老百姓再也不用为找不到粮票发愁了。

粮票是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票面题材广泛,印制精细,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的特点。经长年累月的岁月侵蚀,更使这种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票证文物日渐稀少,珍品迭出,长期为海内外收藏爱好者所瞩目。

布票

较早的布票叫“棉布购买证”。如江西省1954年发行的“棉布购买证”,很像邮票中的小本票,外面有包皮,里面是票证。票面印有名称、数量及存根等,购买棉布时把购布证裁掉,留下存根。

布票1953年开始实行,是购物的凭证,商品短缺形势下的产物,本身不含价值,不许买卖流通是。

布票称谓各异、名目繁多、品种丰富,有开门布票、语录布票、军用布票、侨汇布票、奇异布票、特种布票、样张布票、尺寸合一布票等,并且布票的设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无粮票没饭吃,无布票没衣穿”,票证在那个年月,是非同小可的。

20世纪80 年代初期,随着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布匹供应日趋丰富,布票随之取消。

布票的收集难度较大,尤其是成套的布票,如今已身价不凡,早期的布票更是寻觅极难,渐成珍品。

“票证经济”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那是一段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也是靠粮票、布票、面票,过日子的计划经济时代。

草黄枯叶更替,百花齐放到百花皆尽殇,春风化雨,静水深流,此套票证见证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浓缩了中国从落后到富强的艰难轨迹,酸甜苦辣皆参集。并且票证品相完好,收藏它既是收藏一份祖辈的回忆,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