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听到有人在群里说,找不到靠谱的中医。 前两年我会热心推荐身边不错的医生给大家。 但是两年过去了,依旧听到他们说找不到靠谱的中医,他们的身体一直没有很大的改变。 再后来我开始沉默了,甚至不敢推荐医生了。 这些医生都是很了解的靠谱医生,医术医德都挺不错的, 但到有些人那里就变成了庸医, 本来是一片好心,却伤了彼此之间感情。 今年春天遇到一个28岁的年轻小伙子, 他非常焦虑,觉得自己全身都是病, 放下工作全国各地求医, 也看了不少“一号难求”的名医专家, 后来我们聊天时,他一直念叨着, 他在网络上找到一位非常厉害的中医, 可惜人家不坐诊,如果能够找到这位医生,他的病就会好。 我沉默了,只能安静听他唠叨, 他跟许多人一样,对疾病缺乏深入的认知, 把医生看成“点石成金”的神仙, 疾病发生的复杂性,并不是单靠医疗就可以解决的, 而且每一种疾病的产生,都是源自我们长期种下的因。 那天好友发了一位腺样体肥大孩子的检查报告给我, 问中医能否治疗,是否需要动手术, 我坦诚跟她说,如果是你的孩子,我一定推荐你用中医方式治疗, 也有信心治疗好, 但是他是你亲戚的孩子, 我只能说中医有治愈好的成功案例, 但不代表可以治愈好所有孩子。 能够把孩子养成腺样体肥大的家庭, 背后一定有很多错误喂养和治疗史, 这个疾病不是从天而降的, 是长期累积而成的, 要治疗这个疾病,医生只能起到一半的作用, 另外一半需要改正错误的喂养方式,甚至是生活节奏、家庭氛围、教育理念等等, 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医生一人可以搞定的。 我们只是看到疾病这个果, 从不思考疾病的由来, 我们痛恨疾病带来的痛苦, 但却不去想任何疾病都是身体善意提醒, 提醒我们不要再继续种下“恶因”了。 有一朋友健康充满活力, 有次聊天中,才知道她曾经动过一场大手术, 她说那个时候全身插满管, 承受着剧痛,吃不下,睡不着,一种生不如死的体验, 有一天她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跟疾病妥协了, 她一边承受剧痛,一边诚心敬意跟身体道歉, 她说:对不起,是我把你折磨成这样子,我以后一定会好好照顾你。 终于她度过了最痛苦阶段,身体慢慢好了, 疗愈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医生的想象。 自此,她过上规律健康的生活,身体也不再折磨她。 对于疾病要有敬畏心, 因为这些疾病是我们种下的“因”, 结下来的“果”, 当我们像勇者一样去坦诚面对它, 接纳它,诚心敬意照顾它时, 会发现疾病不过就是纸老虎。 有天在一位老中医的诊室里, 遇到一位妈妈,她说孩子经常便秘, 连喝生姜水都会便秘, 看了很多西医没有效果, 有人告诉她只要遇到一位好中医, 孩子病就好了, 希望自己有这个福气。 我默默的走了。 “中医讲究缘分,医缘到了,孩子病就好了,身体就强壮了,” 这句话目前也很流行, 看起来也是对的,很多父母把孩子病治不好,归咎于医缘未到, 但我觉得这句话应该称为“心灵毒鸡汤”。 人与人之间是有相互吸引的气场, 医生与患者之间也确实有相互投缘的气场, 但是不要夸大“医缘”, 很少两个人一见面,一聊天,就很投缘, 更何况很多医生只擅长看病, 并不擅长聊天,也没有时间聊天。 确实,中医队伍里鱼龙混杂, 但是我们成年人通过医生的语言和行为, 再加上一定的中医知识, 与医生稍微沟通下,会对医生有基本的判断。 所谓的“医缘”不是随便产生的, 其实是双方真诚相待,认真沟通, 彼此信任的结果, 最重要的是我们跨出第一步,给医生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对于疾病我们要有敬畏心, 对于医生不要强调所谓“医缘”, 不要神话中医的作用, 我们对于医生的角色要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只是协助我们来治疗孩子疾病。 急性疾病医生发挥作用比较大, 对于慢性疾病,父母的作用远远大于医生。 去年遇到一位妈妈,每天带两个孩子去推拿, 只要一天不推拿,她总是担心孩子会生病, 把孩子健康完全寄托在医生或推拿师身上,这种做法完全是错误的, 第一孩子不需要过度保健,应该要发挥孩子自身的免疫力; 第二妈妈除了会找医生外,其它毫无作为。 有天我跟她说:妈妈笑一笑,与孩子跑一跑, 就是最好的健脾方式,甚至比吃一周健脾药都好, 但是她觉得我在胡说八道。 孩子体质弱,易生病, 最好的增强体质方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快乐的家庭氛围。 孩子有鼻炎、腺样体肥大、反复扁桃体发炎、长期便秘等, 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去寻找疾病的根源,纠正我们错误的行为方式。 带孩子看中医, 我们与医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交易行为”,而是“合作伙伴”, 真诚沟通,彼此信任,一起把孩子病治好。 “得道者多助,失道则少助,” 当我们知道在疾病面前, 为人父母需要扮演什么角色时, 明白所有的疾病都是我们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果”, 对疾病心存敬畏心, 愿意为孩子健康承担起100%责任时, 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医缘”, 你总是有足够的运气碰到靠谱的医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