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明朝首功制——铁血还是滥杀?功过几何

 简笔汗青 2020-03-04

在冷兵器时代,军事装备的代差并不会特别大,军队的战斗力高低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将领的军事才能,包括智谋、威望等;二是后勤补给,包括粮草、饷银等;三则是激励制度,也可以说是军功赏赐制度,包括财物、政治等。

秦国军队战斗力远胜于其他六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军功爵制的存在,这种激励制度很好的调动了士兵的积极性。秦国的军功制度并没有随着秦朝灭亡而被抛弃,后世很多王朝依旧借鉴了军功爵制,明朝的首功制就是军功爵制的变体。

细说明朝首功制——铁血还是滥杀?功过几何

明朝首功制是什么

“首”,即头颅、首级。所谓首功制,就是按照斩获敌人首级数量来评定将士的功劳大小,再予以相应的奖赏,包括物质上的赏赐和政治上的晋升。

明朝首功制萌芽于明太祖时期,洪武年间,沿海已经出现了倭寇作乱。对于荡平倭寇的将士,应当如何奖赏呢?明廷给出的参照标准是:“凡总旗军士弓兵生擒贼一人者,赏银十两,斩首一级八两,民人生擒贼一人银十二两,斩首一级银十两。”这是明朝首次明确提出以首级和俘虏人数作为奖赏依据,其中恰巧蕴含着首功制的思想,此后数次战役,都出现了按首级行赏的规定,但都是针对个别战役,并未成为定制。

到明成祖时期,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促使“首功”思想的发展。军人出身的朱棣深知奖赏对于士兵的激励作用,因此,他命令臣下拟定了《军中赏罚号令》作为军功赏赐规定,其中提及一条:哨马生擒一贼,赏银三十两;斩获首级一颗,赏银二十两。这相较于明太祖时期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军功记首”已经落实到成文的规定,成为明朝军队激励的次要制度。

细说明朝首功制——铁血还是滥杀?功过几何

靖难之役

此后宣宗、英宗、景泰四帝时期,首功制得到进一步发展。明宣宗时期,南方蛮贼作乱,朝廷针对剿贼有功的将士,朝廷出台了一条政策:斩贼首三颗级以上,军阶升一级;斩首两颗及以下、俘虏一两人、斩杀从犯,只给予物质赏赐,不升军阶。之后土木堡之变,是首功制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为了应对瓦剌等敌人,“军功记首”获得大规模使用,已然成为明军的主要激励制度之一。

成化时期,朝廷通过总结前朝的法令,结合战争实际情况,颁发了军功令,其中大篇幅就是首功制;这标志着明朝首功制正式形成,并且成为明朝军队最主要的军功激励制度。


明宪宗时期的首功制

宪宗一朝的首功制已经相当完备,并且呈现出体系性、差异性等特点。成化帝之后,明朝军队基本沿用了这一制度,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删补修改,比如在奖励数量上进行调整。

细说明朝首功制——铁血还是滥杀?功过几何

土木堡之变

宪宗时期的首功制主要有三大点内容:

第一,按杀敌地域不同而奖赏不同。首功分为四等,一等是宁夏、大同等地北虏,斩获首级一颗可官升一级;二等是辽东女真,斩获首级两颗可官升一级;三等是陕西、四川等地番苗蛮贼,斩获首级三颗可官升一级;四等是内陆反贼,斩获首级六颗可官升一级,四等功都以三级为上限,超出上限部分只给予物质赏赐,不升官。

第二,按杀敌性别‘年龄不同区别奖赏。除北虏以外,苗蛮、女真、反贼三等功中,妇女、幼男的首级不作为升官依据,只作为物质赏赐的依据;至于北虏,壮男、幼男、妇女的首级均作为升官依据,不同在于,若首级属于壮男升官为实授,若首级属于幼男、妇女’,只授予署职,即代理官职。

细说明朝首功制——铁血还是滥杀?功过几何

第二,军官的奖赏与部下斩首数量挂钩。把总、指挥等军官,若领军五百,部下每斩首五颗可升一级,若领兵千人,部下每斩首十颗可升一级,其余以此类推,升级上限依旧为三级。都指挥使及以上的,最多升署职两级。

成化年间的首功制和明朝的边境形势密切相关,自明朝建立起,北方的瓦剌等少数民族就是最大的威胁,而辽东相对威胁较小,至于西南边境有沐王镇守,比较安稳,内陆动乱也不常见,这些差异就造成首功制中“同命不同价”的现象。此后的明朝君主大多恪守这框架,仅作一些调整,譬如正德在位时,由于流寇频现,又在首功制中增添了击杀流寇的奖励制度。


首功制的作用

首功制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相较于以贡献为依据的战功制,首功制的可视化程度更高,以首级作为奖励标准远比贡献更加直观。客观来说,明代首功制提升了明军的战斗力,使其在战争中爆发出更强的战斗力,同时极大的消耗了明朝敌人的有生力量。

细说明朝首功制——铁血还是滥杀?功过几何

土木堡之变

以土木堡之变为例,当时二十万明军精锐都已经失陷,瓦剌直逼京师,致使明朝遭遇开国以来最大的挑战。不到数十万的老弱士卒以及两京备操军却挡住了瓦剌的进攻,这场战斗中,明军爆发出极强的战斗力,原因之一就是实行了首功制度。为了抵御瓦剌,朝廷规定:“造功赏牌,分奇功、头功、齐力三等……生擒达贼或斩首一级者,皆与头功牌。” 之后明宪宗时期发生的成化犁庭亦是如此,明军围剿建州女真,斩首六百多人,生擒两百多人,破寨四五百座,史书载:“强壮就戮,老稚尽俘……旬日之内,虏境以之萧条。”经此一役,建州女真元气大伤。

细说明朝首功制——铁血还是滥杀?功过几何


首功制的不合理性

尽管首功制在提升战斗力,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其弊病也是不容小觑的。

首功制最大的弊端在于滥杀邀功。由于首级成为军士升迁和赏赐的唯一依据,士兵普遍染上滥杀的恶习;但战争并不是常态化的事件,即使发生战争,也很可能拿不到人头,贪欲大增的士兵往往滥杀充数,杀边境夷民、杀敌军降将、杀部落幼男等现象屡禁不止。万历年间,有文臣上疏揭露:延镇边境上的夷民基本上都已经归顺明朝,但戍边将士为了追求军功,冲入夷民居住地,大肆屠戮,残暴和血腥可见一斑。更有甚者,在战场上割掉战友的首级,击杀被敌军掳去的国民邀功。

细说明朝首功制——铁血还是滥杀?功过几何

首功制的第二个弊端在于买功卖功现象严重。首功制属于典型的结果导向型制度,验收者只看首级不看人,有人重财物,有人重官位,于是顺理成章的衍生出交易功劳的现象。嘉靖时期,严效忠(自称严嵩家人)因斩获首级七颗,官升两级,但他称病不上任,而推荐严鹄(严嵩之孙)接替自己的职位,这是第一次买功买功;此后,又有官员查出,严效忠所斩首级均为买来的,这是第二次买功买功。可见,当时权臣子弟通过买功买功来为自己的政治生涯镀金的现象并不少见。

首功制的第三个弊端在于违背了“仁”的思想,不利于敌我和解。明朝统治者认为,以杀止战的是唯一的出路,不杀不足以退敌,但从长远来看,并不见得正确。首功制的血腥残暴,对于受到传统儒家观念影响的明朝社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它破坏了儒家所提倡的“仁”;更糟糕的是,以杀止杀并不是万能的,杀戮带来的是矛盾的不断深化,以成化犁庭为例,宪宗时期的成化犁庭亦是明末辽东女真之乱的重要诱因。

细说明朝首功制——铁血还是滥杀?功过几何

首功制的第四个弊端在于临阵割首导致内斗。对明朝国家安全影响最大的是北虏和倭寇,根据史书记载,在与二者交战时,明军虽然经常获得优势,但贼人知晓明军对首级的渴望,往往留下一些战友的尸体,引诱明军争相割首,然后趁机反攻或者逃走。由此来看,首功制极易导致明军为争夺首级而内斗,进而延误战机或遭遇失败。此外,在遭遇败仗时,明军基本得不到首级,也就难以获得奖赏。

评说:首功制给明军战斗力带来的提升无疑是可观的,明朝统治者在出台首功制是,必然看到了他的巨大效用。可惜任何一项制度都不是完美的,首功制天生就存在一些弊端,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某些弊病却是操作不当引致而来。这对我们当下社会制度建设也带来很多启示,在出台某条制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其利弊,对制度的实施做好监督,方能将其好处最大化,弊端最小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