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两位学会专委会主委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昵称13975006 2020-03-03
编者按:我会二位主委分别就中美公共卫生体系接受了媒体采访,现摘录部分内容, 仅供参考。

吴息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大数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美国如何构建公共卫生防御体系,留住公卫人才
知识分子:在美国,公共健康危机来临时,公卫专家与政府如何合作,做出专业的判断?

吴息凤:在美国,部分高校的公共卫生学院、美国CDC等机构共同成立了学术公共卫生实践联系委员会,委员会制定了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核心能力体系,为所有从事公共卫生的人员制定了8个领域的68种核心能力,这里的核心能力代表为充分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须的一系列个人技能。这些核心能力也能够确保从事公共卫生的各级人员能够很好的应对公共健康危机。比如,公共健康危机来临时,及时有效的沟通很重要,无论是公卫专家与政府还是与民众之间,尽早采取措施,可以达到最大的防控效果,而经济和社会的损失最小。美国CDC是一个独立的联邦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但不是领导。所以他们的自主权更大一些,也可以独立发布疫情信息。因此,他们更能够和政府其他部门及时的沟通、以及根据专业判断给出处理相关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和措施。

知识分子:你能简单介绍一下美国公共卫生防御体系的建设吗?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吴息凤:美国当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御体系是以总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应急办公室为核心,联合卫生部、联邦应急管理局、环境保护局、国防部、联邦调查局、能源部组成国土安全部,形成决策、信息、执行和保障4大运作系统。美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执行系统由纵、横双向结构组成。其纵向结构自上而下包括 “联邦-州-地方” 三级,联邦为疾病控制与预防系统,州为医院应急准备系统,地方为医疗应急系统。横向包括主要包括全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全国公共卫生实验室快速诊断应急网络系统、现场流行病调查机动队和网络系统等。并且有包含物资保障、资金保障、社会心理保障、职业安全保障等的应急保障系统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执行。在该体系中,美国CDC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和协调中心,负责全国范围内的疾病监测及发布、制定全国疾病控制和预防战略、公共卫生领域的管理人员培训、资源整合、突发事件应对,以及对国际疾病预防和控制予以支持。此外,美国CDC拥有大量专业的队伍,且和高校有密切合作,为CDC的科研水平和薪资待遇都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对于我国而言,首先需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系统在国家卫生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疾控中心可参照专业性的行政机构管理,赋予对外发布公共卫生领域内的相关信息和数据的权利,与其它卫生部门一起参与决策,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二是建立更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优化应急保障系统,比如,将一些私企纳入到应急体系的管理中来,以便当出现疫情时,能有效调动各企业,保障防疫物资的储备和产出。三是加强流行病学队伍的建设,一方面整合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传染病学等各学科的优秀人才资源,组建突发疫情快速反应“国家队”;另一方面加强各层次公卫专业人才的培养,并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公卫素养。

知识分子:美国如何留住公卫方面的人才?NIH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了哪些作用?这对中国有哪些启示?

吴息凤:美国的公共卫生系统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美国也有很多世界顶尖高校,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等都设有公共卫生学院,且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全球最早设立公共卫生学院的学校。因此,美国的公共卫生人才,无论在待遇和地位上,都有很好的保障。
NIH 是世界最大的医学与行为学研究科研管理机构,不仅拥有独立实验室以从事医学及相关研究,还通过各种资助方式和研究基金全力支持各大学、医院等机构的研究工作,并协助进行研究人员培训等。2017财年,NIH预算金额达到331亿美元,资助的优先领域包括大数据、成像技术、移动健康和人脑研究,主要的研究投资计划包括“癌症登月计划”和精准医学计划等。而这些资助方向,都不仅仅是单纯基础医学或者是临床医学,是公共卫生与医学交叉融合的。
因此,对于中国的公卫体系,一方面需要加强公卫人才的培养并保障他们的待遇;另一方面要加强跨学科领域的合作,深化公卫与临床等学科的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美国政府负责疾病预防控制的主要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美国CDC在亚特兰大,和埃默里大学是邻居,这样两家能够共同合作、互相兼职、开展研究,提高了CDC的科研水平。同时,CDC员工的薪资待遇水平也很有竞争力。而在中国,高校和CDC的合作并不密切。公共卫生的进步,离不开高校和疾控中心的紧密联动,促进学科理论与实践协同发展。另外,美国CDC出版的《发病和死亡周报》(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MMWR),是一个非常及时且具有信服力的疫情信息发布平台,在全世界的疾病预防控制领域都具有影响力。鉴于此,我国CDC也于去年底出版了《中国CDC周报》(CCDC Weekly),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比如关于这次疫情的信息发布,已经很及时在上面发布。但是,距离其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发布平台,还需要大量的积累。


记者

朱益民,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提问:您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的管理体制有什么建议?

朱益民:对这次疫情全方位的反思和改革,是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针对我国公共卫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重组整合成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机构承担疾病预防、公共卫生监测和监督等基本职能。为有效实施公共卫生各项措施,监测和监督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合二为一可以提高办事效率。

增加疾控中心专业话语权和一定的决策权。疾控中心可参照专业性的行政机构管理,赋予对外发布公共卫生领域内的相关信息和数据的权利,与其它卫生部门一起参与决策,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大力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的建设。县、区级疾控中心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实施公共卫生各项措施的主要力量,要重视基层医疗机构疾病防控相关科室的建设,改善基层机构的工作条件,增加人员编制,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疾控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提高防疫工作津贴,吸引并留住高素质疾控人才,提高疾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改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全国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单位,要改革中疾控的体制,使之适应这一任务。建议将该机构中从事基础研究的院所和人员划归相关的科研机构,以从事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相关的机构和人员重新组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建立公共卫生应急战略储备体系。建议加强医用防护用品(如各式医用口罩、防护服、防护目镜、消杀器材等)的战略储备,建立防护用品的生产和供应保障体系。

卫生与健康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主管需要由医学(或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担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