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仇池:氐族杨氏政权的延续——武都国,艰难建立与最终灭亡

 金色年华554 2020-03-03

《西北仇池:存续三百年的西北氐族政权之前仇池国的兴起和衰落》《西北仇池:14年后仇池政权复国,后仇池国与刘宋、北魏之间的博弈》二文中,分别讲述了前仇池国和后仇池国的兴衰,氐族杨氏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在刘宋正确的扶持下又建立了武都国。

一、氐族杨氏政权的延续

西北仇池:氐族杨氏政权的延续——武都国,艰难建立与最终灭亡

武都

武都国是氐族杨氏在南北朝时期建立的五个系脉相承地方政权之一,前有前仇池国、后仇池国,而后有武兴国和阴平国,可谓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虽然在魏晋南北朝经历的诸政权中武都国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政权,但它却是历史链条中不可或缺构件。

刘宋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后仇池国被北魏攻灭,并派兵驻守仇池,把这里当做入川的桥头堡。这里经过前、后仇池国近二百多年的经营,已经成为南北方军事势力的缓冲地带和争相夺去的战略之地。在后仇池国灭亡之后仇池地区被北魏占据,对于刘宋政权来说极其不利,失去了抵御的前哨,使刘宋的陕南、川北地区暴露在北魏仇视下。

刘宋的建立者刘裕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不会就偏安一隅,也有着一统天下的大志,可想要达成志向,就必须先将陇右收入囊中。说干就干,刘宋元嘉二十年(443年)春天派符达、任朏等北上与驻守陇右的拓跋齐作战,将其击败占领了白崖(今陕西勉县西北),保障了陕南的安全。

但是这只是一步小小胜利,想要控制整个陇右何其容易。在刘宋军队攻打拓跋齐的同时,陇南的氐族人受不了北魏酷吏的暴政,群起造反。流落在白崖的氐族杨氏想要恢复本民族的自治权利,刘宋政权也觉得可以利用氐族杨氏的势力为自己卖命。所以符达、任朏就拥立后仇池国主杨难当的侄子杨文德,建立了武都国。

二、武都国的发展与衰落

1、第一阶段(公元443年至454年)

西北仇池:氐族杨氏政权的延续——武都国,艰难建立与最终灭亡

北魏骑兵

既然已经立了国,首要任务就是要收复老家失地,即要向西北用兵。真是天助武都国,陇右地区爆发了一场由汉、氐、羌等各族人民联合反抗北魏的大起义,这就给杨文德收复老家提供了极好的有利条件。起义军中势力大概共有四万万余人,其中边冏和梁会领四千多人攻打上邽,还有其他氐羌起义军驻守在南岭和北岭,互为援助。

杨文德此时的军队数量还很少,才两千多人,梁会在占领秦州州城之后想要联合杨文德共同抗击北魏,杨文德积极响应,出兵占据茄芦城。坐镇在秦州的封敕文急忙给拓跋焘上书说:“仇池镇将,淮阳公臣豹子遣使潜行,以今月二十日来达臣镇。称杨文德受刘义隆职爵,领兵聚众,在仇池境中,沮动民人。规窃城镇,且梁会反逆以来,南勾文德,援势相连,武都氏羌尽相唇齿,为文德起军,所在屯结,兵众已集,克来不远,臣备边镇,与贼相持……但 以腹背有敌,攻城有疑,讨(计)度文德,克来助会,若文德既至,百姓响应,贼党遂甚,用功益难。”

封敕文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想让朝廷赶快增派援军,在杨文德和梁会汇合之前把起义镇压下去。而拓跋焘毕竟不是平庸之辈,甚至陇右地区对于北魏政权的重要性,在还没有看到封敕文奏请的急信的时候,拓跋焘就命令坐镇仇池的皮豹子反击杨文德。杨文德占据险要,顽强抵抗北魏攻击,但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文德军中部将杨高临阵叛变,致使茄芦城又落到北魏手里,杨文德只得逃跑到汉中。

到达汉中之后,杨文德被刘宋雍州刺史刘骏押到京城,还被治了罪,“免官,削爵土”,刚刚建立的武都国就这样消失了。

西北仇池:氐族杨氏政权的延续——武都国,艰难建立与最终灭亡

白马氐族美女

刘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七月,刘裕大举北伐,起用杨文德为辅国将军,率兵从汉中向西进攻,杀死叛徒杨高,阴平和平武诸地重新划为武都国版图。然而事情总是难以顺利发展,在攻打今甘肃文县的啖提氏时杨文德失败了,被早有叛宋之心的梁州刺史刘秀之抓住交给茂州刘义宣。四年后,刘义宣背叛刘宋,杨文德誓死不从被杀害,武都国暂告一段落。维持杨氏势力的是驻守在茄芦城的丛祖兄杨头。

2、第二阶段(公元454年至466年)

在杨文德死后,武都国分为两股势力,一股是杨文德从弟征虏将军杨元和镇守在白水,另一股就是杨文德从祖兄杨头驻守在茄芦城。从亲属关系上来看,杨元和是杨文德亲叔叔的儿子,属于嫡系,杨头较为疏远,要是推正宗非杨元和无疑。可是杨元和却“年小才弱,不能绥御所部,”,而杨头则是智勇出众,对刘宋也是“坚守无二心”。刘宋政权也知道要想运用氐羌的力量,要是其中没有一个统一的领袖,反而存在着很多不稳定因素,难以有效管理。

刘宋雍州刺史王玄谟曾经建议刘宋武帝刘骏先让杨头统领氐羌,等到杨元和长大之后看他有没有领导的才能,要是有再把氐羌还给他治理,要是没有才能就让杨头继续统领。其实这条建议在当下战乱的环境下是最稳妥的,可刘骏没有采纳,而是在公元463年将杨元和封为武都王,治白水。然而,这杨元和还真不是但领导的料,封王后的第三年就献城叛宋归降北魏,被“内徙京师”。

3、第三阶段(公元466年至478年)

就在杨元和叛逃的时候,杨文德从弟杨僧嗣在茄芦城内自立为主,还组织了刘宋大将程法度出征梁州的去路,意思很明显:你刘宋不给我的名号么?新上任的宋明帝封杨僧嗣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武都国这才在分裂了十二年之久之后又再度兴起。

西北仇池:氐族杨氏政权的延续——武都国,艰难建立与最终灭亡

刘宋孝武帝刘骏

杨僧嗣是个出类拔萃的人才,他有敢于叫板刘宋的胆识,在他执政期间与刘宋并迁就于于刘宋保持儿臣关系,而是强硬的平等地位。刘宋深知杨僧嗣的武都国所在地是自己的北大门,又加上他的强硬,刘宋政权承认武都国的存在,还给杨僧嗣加封了“加持节、都北秦雍二州诸军事,进号征西将军,校尉”等职位,武都国再次发展壮大,雄立于南北之间。

杨僧嗣执政七年后去世,从弟杨文度自立为武兴王,却派使者上表归顺了北魏,可不久有反叛北魏投归刘宋,刘宋封其为龙骧将军、略阳太守、武都王。不管杨文度来回摇摆有多可耻,但他还在想着能够收复仇池故地。他联合仇池氐民共同进攻仇池,在骆谷(今天甘肃西和县南)与北魏守将吴保元激战,最后赶走吴保元占据骆谷。但是,北魏却没有就此作罢,而是掉价镇守秦益二州的刺史吕罗汉、急诏长孙观从吐谷浑回师、征调投靠北魏的宕昌王军队,组成联军将骆谷收了回来,杨文度只得败退到茄芦城。

刘宋元徽四年(476年),杨文度派弟弟杨文宏再次攻打仇池,正好在第二年秦州北面的略阳爆发了万元寿发起的大起义,杨文宏抓住机会一举攻陷仇池。这是武都国第一次打回自己的老家,也是最后一次。北魏将仇池看做是“国之要番”,仇池的失陷使北魏政权大为震惊,当然要不惜成本的拿回来。

北魏又是调集了征西将军、广州公皮欢喜,征西将军梁丑奴,平西将军杨灵珍等三路人马共四万之众南下,大军还未到仇池,杨文弘就先弃城逃跑了,大军顺便攻下了浊水。投降了北魏的氐族将领杨灵珍又击败了仇池太守杨真,拿下仇池。按照双方的实力,要是作战也只是羊入虎口,根本不敌,逃跑确实是上计。

杨文度在茄芦城里想要做最后的挣扎,派强大黑据险守住津道阻止魏军前进,但还是挡不住呀!第二年,北魏军队就攻破茄芦城,杀死杨文度,武都国自此灭亡。前后仅存续了短暂的三十五年。

西北仇池:氐族杨氏政权的延续——武都国,艰难建立与最终灭亡

骑兵

三、武都国兴败原因

虽然武都国在历史上只存在了三十五年,但是其兴败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因为西北地区是多民族地区,在南北朝时期是民族政权纷纷登场表演,自匈奴族刘渊建立前赵到北魏灭北凉这段时间里,加上前仇池国和后仇池国,就有二十一个国家轮番登场。而且除了汉人建立的前凉、冉魏、西凉、北燕之外,其余国家政权都是少数民族所建立。

那么狭隘民族主义的驱使下,自然是这个民族看不起那个民族,你们族建立了政权我就要推翻你自己做主人,所以大大小小的国家只是显赫一时,最终还是摆脱不了覆灭的命运。而正是这种民族矛盾引发的混乱中,武都国才建立起来,并趁机壮大力量、扩大地盘。

武都国和前仇池国、后仇池国一样都处在南北政权势力的边界,而他们所占据的茄芦城向东就是白崖,白崖离汉中不到25公里,是汉中的大门,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而汉中更是入蜀的大门,有着“无汉中则无蜀”的说法,可见其重要性。对于刘宋政权而言,能够守好汉中是第一要务,可当时刘宋的国力减弱,正好可以运用武都国的力量为自己守好大门,替自己当炮灰,岂不很好。

兴有原因,那么败亡也肯定有原因,我觉得有以下两点:一是武都国阻碍了南北势力对峙中任何一方趋向统一的步伐,被向着一统的历史潮流所淹没;二是其统治者内心里缺乏大一统、大融合的思想,不但与自己的合作的政权形不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当然也不能见所有的氐族势力有效组织起来。长久稳固发展的梦准将实现不了。

西北仇池:氐族杨氏政权的延续——武都国,艰难建立与最终灭亡

甘肃武都县

四、结语

最后,我想说的是:任何民族或者政权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功,首先是要具备不可分割、荣辱与共的内聚力,就像现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样,只有内部各界人士和力量团结一心,抗疫终会取得全面胜利。

致敬逆行者、致敬人民军队、致敬你我他每一个中国人!加油,胜利就在前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