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49 名医在哪 ---- 谁才是真正的名医呢?

 Mylong1 2020-03-04

真正的名中医可谓凤毛麟角

笔者发现,在中西医之争中,有不少中医粉,总是喜欢回怼西医信徒一句“你们还没有遇到真正的中医”;还有,笔者看到很多支持中医的人,经常都会发出“我也知道中医很好,但好中医难觅”的感慨;另外,笔者有很多朋友在患了疑难杂症之际,请求笔者介绍一些相熟的名医给他们,笔者通常都爱莫能助。一则笔者孤陋寡闻,所认识的名医有限(尤其是名西医);二则连绕开笔者这个“自封名医”进行诊治,多少有点伤自尊心;三则笔者自己都犯嘀咕,如何去介绍呢?当今“谁才是名医呢”?名医的标准是什么呢?

对于第一点,“有没有遇到真正名医”的问题,笔者认为,这并不是反驳西医粉最好的论据,原因笔者在本章【掘墓中医 ---- 中医掘墓人1】中已经有论述,有兴趣的读者自行查阅,这里不赘述。第二点“什么才是名中医”才是问题的关键,由于笔者对西医是否名医的标准不甚了解,因此,本节我们主要讨论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名医。

翻开当代中医书籍,或者到中医院看看挂牌医生的介绍,通常我们发现一大堆名医、泰斗头衔,似乎满大街都是名医,唾手可得。但事实上是否如此呢?我们先看看下面几段摘录,然后再展开讨论。

……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摘录1,摘录于孙思邈《大医精诚》)

……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著名的老中医邓铁涛,…… 但是他的医疗历程,似乎太平庸了,没有“精彩故事”只有“华丽头衔”。…… 是表面的服从,而是骨子里的认同。偏偏这种思维模式,对于文学和艺术的破坏是浅表的,但是对于传统中医的思维,破坏就是根性上的了。…… 连“中医第一人”都留不下真正的“医学传统的根”,恐怕在中国,也真的找不到什么像样的人物了。……因为中国60年来各级中医药大学采用的各种中医教材全部是西医编写出来的。…… 得过且过,于是大家就这样一起混日子,一直混到了今天,创造出中医学院60年来根本就没有培养出什么中医人才的伟大光荣正确的现代教育记录只培养了大批的“中医掘墓人,而且看样子还要继续下去,中医学院依然在“误人子弟到永远”。根据这些教材改遍的“新教材”依然在使用。(摘录2,摘录于张清一【末代中医的哀歌】)

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 从中医角度看,人体像一个磁铁,人既有有形的铁分子,还有无形的磁场,而西方医学的角度过多的是认识有形的部分认识不到无形(如经络、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谈不上系统的将人的情绪与人体脏腑的对应研究。…… 辨证就是“据有形以断无形”。…… 是否能精通深入一门学科,首要的是要明白确立这门学科的世界观是什么,而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年青一代,形成气一元论形神一体观的观念靠现有的院校教材是难以做到的,西方医学名词的搀入,更是混乱了中医的思维。(摘录3,山西中医学院李洪渊【什么是真正中医?】一文)

你是中医高手吗?…… 民间中医“秘而不传”之弊。…… 祖国的传统医学要想复兴,必须有一批无私的人共同努力,无私地彼此分享心得体悟无私地彼此交流最宝贵的经验,大家一起不断锤炼各种理论、各种想法各种试验。…… 现在的绝大部分民间中医根本算不上中医高手。现在的绝大部分所谓的中医高手也根本算不上高手,现在的绝大部分名衔到顶了的中医在古人的评判标准中连下工的标准都达不到。…… 成为中医高手的路上,见自己,见经典,见天地。(摘录4,摘录于网上)

为什么现代中医出不了古代大医?…… 现在我就分析一下古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大医,与我们最根本的差异在哪1.门诊病号量大。成为古代的大医,首先的条件就是要有非常大的门诊病号量,这样才可能让病人传病人而成为名医。…… 2.古人治病思路 ---- 切脉。…… 也就是只剩一个可能,医生诊完脉之后就对自己所要开的处方心中有数,然后再问几句,看看与自己所想的是否相同,…… 也就是说古人治病根本不是现在讲的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四个字最早是由民国时期的祝味菊提出的,并非古人所说。…… 3.振兴中医:要自强,多反思。…… 像这样的中医以前很多,现在的培养模式再也培养不出这样的中医了。因为在刚接触中医时就接触了教课书的模式,将中医定格化,将方向固定化,方向一旦错了,永远也到不了巅峰。(摘录5,摘录于王庸医博客)

不要被名声所惑…… 好的名声需要经营。汲汲于名声的经营,往往会疏于专业知识的钻研。判断中医的水平,名声最不可靠。…… 不要被祖传所迷,历史上的名医的儿子基本都不是名医,祖传基本不可靠可见一斑。…… 不要有年龄局限,成为好的中医需要悟性。…… 中医身边的人是否找他看病,看一个中医是否值得你信任,最好的办法是看他身边的人是否请他看病。…… 一个难倒很多中医名家的问题,…… 经常会有听众问他们家里的孩子感冒了是服西药还是熬中药,他们就不敢再说了,因为他们基本都是在用西药。…… 留意中医诊脉时的行为,…… 如果一个中医给你看病只摸你一只手的脉,你就不要相信他了,……(摘录6,摘录于王彦晖博客)

有意的骗子 ---- 神医。……“神医”们的基本特点是,没有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善于用粗浅的中医理论伪装自己,…… 无意的骗子…… 有这么一部分人总是对中医理论抱有迷信心态,…… 有这么一部分人总是对中医的某种治疗方法过于执着。……有这么一部分人总是把中医搞得玄之又玄搞得不可捉摸,将传统文化中的各种东西牵强附会于中医。…… 他们让中医学子们误以为若想学好中医,就必须要先通晓《周易》,通晓风水,通晓星象,通晓奇门遁甲,通晓梅花易数,通晓儒、释、道,通晓各种传统文化。…… 有这么一部分人,…… 与古圣先贤传留下的传统中医其实貌合神离。…… 还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经受的是建国以来严重西化的中医教育,…… 中医的本来样子,在经典中,在古圣先贤的著作里。对中医的追求,…… 而应回归经典,从中医的源头中踏踏实实地领悟真正的中医思维,回归古圣先贤的著作,…… 只有这样,才能跳出这无数的骗局,清晰地看到这个世界。(摘录7,摘录于宋文鑫博客)

 “夏成舫有一次对我说:‘根据外貌、肤色、言语动作与体型,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华实相当第二类人,华而不实第三类人,实而不华。’我一时还不能理解,他就进一步做了解释。他说:‘第一类人的知识储备与社会评价相匹配,如果有五分的知识储备就要五分的社会评价,所以称之为华实相当;第二类人,如果有五分的知识储备就有六七分的社会评价,所以称之为华而不实;第三类人,如果有五分的知识储备却只有三四分的社会评价,所以称之为实而不华。’(摘录8,摘录于娄绍昆《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

…… “有些作家认为它应该像照顾能力,或准确。其他人则认为是一个好医生涉及空灵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素质。”…… “我的感觉是,要成为一名医生,需要科学的很多,但也是有点‘魔法’。…… 病人需要知识,但还不是全部。他们需要有人关心”。…… “真正的好医生必须能够理解病人,有足够的广度呼吁一批技术精湛的医士社区护士、社会工作者、保险业专家、瑜伽教师、心理、技术人员、牧师、帮助恢复健康的人。(摘录9,摘录于英国医学杂志举办的网上【怎样才算是一个好医生】论坛)

综合以上摘录,我们可以做出基本判断,尽管我们不能100%肯定中国已经没有真正的传统中医,但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换言之,现代中医基本上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医。

可能很多人会说,这是由于现代医学和古代医学早就不同了,死抱着过去的观念,不与时俱进是不行的。如是者,新时代的名医可能未必是古代的名医,为什么非要坚持新时代下的古代名医的标准呢?现代中医同时兼有中西医知识,岂不比古代中医仅仅掌握中医思维更有优势么,按此推理,现代名医岂不是要比古代名医更优秀吗?

笔者前面曾经说过,随便翻开一本历代名中医著作,作者大多以医宗、名医自居,在书的【序】中基本上都慷慨激昂地抨击当时的医弊,本来以此来增加读者对己书的关注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当读者看到太多的这种抬高自己、贬低他人的“批判”后,徒然滋生了不少的困惑和纠结,比如最明显的“阴常不足”的滋阴派和“阴常有余”的扶阳派的相互指责。

笔者由此不得不进一步反思,既然都指责对方,那谁才是庸医呢?名医又在哪呢?也许他们都是庸医,那真正的名医又是谁呢?人类似乎必然相信真理的唯一性,起码在某一个时空下,真理只有一个吧,否则就失去了寻求所谓知识的意义了。那有关这个问题的根结在哪呢?

从一大堆五花八门的中医中甄别出名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识别呢?显然,我们首先要明确界定什么叫做名医,名医不是自己封的,需要有一定公认的标准;其次,名医必须是传统中医。至于为什么必须是传统中医,下面我们将言及,这里暂且不表。

笔者认为,在这种标准范围内,辨别一个中医是否名医,要满足以下5个条件,符合条件越多的,距离名医就越近,全部符合的,就是一个真正的名医!

① 疗效观。笔者相信,几乎所有中医在言及名医的标准时,都会将所谓的“疗效”摆在第一位,这是不言而喻的,难道医学的目的除了千方百计去治愈病外,还有其他别的目的吗?因此,疗效会被很多名医捣弄来捣弄去,彼此相互批评对方的疗效不好,或者吹嘘自己的疗效如何突出。这些论点表面看起来义正辞严、正确无比,但似乎总令人觉得多少有点辩证法的诡辩,经不起有一定哲学头脑的人的追问。

疗效并不是如很多人所认为的不言而喻的,实际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关于疗效,笔者在前面第三章【医学哲理】/【疗效的灰色地带】和本章的【疗效之惑 ---- 论疗效】中有详细的论述,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赘述了。笔者建议读者先参阅相关部分,然后再继续这里的阅读。

由于我们一般医生或病患对“疗效”的定义十分含糊,即使是自认为清晰的“疗效”定义,绝大部分都是关注“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后的所谓“小时空实证疗效”,而忽视“大时空思辨疗效”。这与我们用几个近期反例去验证“好人有好报”这个真理时,发现结果很不好的道理是一样的。作为“好人有好报”的思辨真理,绝不是经过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无数正例和反例,再按照概率论统计而验证出来的,它必然是由道德演绎而来的。

在本章【启示真理 ---- 为什么说中医公理是上帝的启示?】一节我们说过,数学、形论、逻辑、哲理、名言、中医公理等理性真理,并不是通过经验而来的,有经验与没有经验它们都是这样的规律。比如,一个平面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与你量不量它没有一丝关系,这是我们建立【逻辑模型】的前提。

因此,我们一般人所指的“疗效”具有很宽的灰色地带,只是我们很多可爱的中医,言必有“疗效”,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在小时空下,“疗效”并不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但如果在大时空下条论“疗效”,则疗效的灰色地带则显得非常窄,也就是说,大时空疗效观较有绝对性

在讨论思辨真理与实证真理时我们指出过,“小时空的实证疗效”很多时候并不能检验“大时空的思辨疗效”,这是实证与思辨真理矛盾性的主要表现,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总是认为,高端逻辑的思辨,用低端逻辑的实证去证明后,才形成一种真理,这在疗效问题上体现的最为突出。这就是近代越来越多人,误用实证去否定思辨的根本原因。

既然“小时空实证疗效”具有很宽的灰色地带,它必然有很大的争议性,那我们在鉴别一个医生是否是名医,就应该审视他们的治养方法,最终是否有利于生命圆的稳定,而不仅仅是看他们近期疗效。我们很多中医名医痛骂西医治法,是愚蠢的“按下葫芦浮起瓢”行径,无非就是谴责西医小时空疗效即使再好,但必然会造成大时空疗效的变坏。因此,真正中医的“好疗效”,必须是小时空疗效与大时空疗效不干涉为前提的。

② 形而上。笔者也在本书多次强调,现代中医与传统中医“貌合神离”,恰恰就是丢弃了形而上的“”,这个属于“”的层面,而不是“法、方、药”的层面。尽管现代中医对形而上的“”依然保持了一定的传统特色,但基本上主动丢弃了强时空的“神”,这是近代和现代中医的重大失误,是导致中医衰落的主要原因。

丢弃“形而上”的中医肯定不是名中医

笔者前面多次重申,中医本来是一门以形而上为主,形而下为辅的高深医学,只是近代在唯物主义观的濡染下,主动丢弃强时空的“神”,向弱时空的“”靠拢。这样不但丢失了传统中医立命之本,而且在与有形而下绝对优势的西医相争中,优势丧失殆尽,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怪胎医学。这样,在中西医之争中,不可避免地彻底沦为西医的附庸,因为“形而下”本来就不是中医所偏重的。因此,衡量一个中医是否名医,就要看他对“神”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③ 讲思辨。笔者在第二章【哲学与科学】详细讨论过哲学和科学的基本问题,对什么是科学做了详细的解释。但是,现代绝大多数中医们在“中医是否是科学”这个问题上竭精殚力,千方百计地努力要把中医挤进“科学泰坦尼号”。

思辨真理比实证真理更接近真理,因此,实证真理很多时候不能检验思辨真理,现代最前沿的理论都是理想模型,根本不能用实证支撑

事实上,中医并不属于源于古希腊狭义哲学的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也不属于科学界普遍承认,由上世纪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制定的科学定义。尽管无数中医人试图将科学的外延拓展后,将中医纳入科学的范畴。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觉得“非科学”脸上无光,哲学上的理性真理比不上科学的实证真理,或者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科学和哲学,什么是真理。

最典型的就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种真理观,他们并不明白实证真理充其量只是一种三维空间下感知真理,并不是一种高级真理。西方哲学家除了极少数经验主义者之外,几乎无人会提出这种真理观的。中医的公理系统主要就是一种思辨(理性)真理而不是实证(科学)真理,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的阐述和论证,请读者参阅第二章【哲学与科学】。

我们在第二章【哲学与科学】/【实证与思辨】中得出过“理性真理比实证真理高层次”的结论,哲学观的【曲因逻辑模型】要比科学观的【直因逻辑模型】要高级,中医是哲学而不是科学没有什么值得羞耻的。

因此,如果一个中医拼命地说中医是科学的,那这个中医肯定不是真正的中医。因为他连什么是科学,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都搞不清,有什么资格说是真正的中医呢?

④ 知难行易。我们在本章【知行两难 ---- 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一节得出一个结论:知难行易!笔者相信,如果随便去询问一个中医“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他们绝大多数都会选择前者。因为我们很多人经常自己会说或者听到别人感叹的,基本上都是“知易行难”,“谁不明白道理呢,只是做起来很难”也是很多年轻人抗辩时候用的托词。

孙中山推崇“知难行易”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因果关系似乎也很明确,我们都认为“”永远都会比“”困难,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果我们将因果链再往上移动一点,就会发现“想”更难。因为如果一个理论不能指导实践,那必然是这个理论没有“想透”,之前的所谓“知道”实际上是一种“假知”而非“真知”。换句话说,如果这个实践很难付之于行动的,那恰恰说明了这个理论未有顾及“难以实行”这些因素,从而说明这个理论还不够高级,那这个“”怎么会是容易的呢?

因此,真正的“知”是不需要实践或只需要稍微实践就可以了。就好像上面举的例子,平面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并不是实证真理而是理性真理。这个“知”艰难地得到后,我们的“”难道不是变得易如反掌了吗?所以,衡量一个中医是否名医的又一个标准,就是要看他对“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的态度

⑤ 中医公理源头。有关这点请读者参阅本章【启示真理 ----- 为什么说中医公理是上帝的启示】一节,这里不赘述。

中医公理源头绝对不是源于实践,它是检验是否中医名医的一个重要标准

结论就是,如果一个中医要么不知道什么是中医公理,或者言必中医公理是由劳动人民长期实践中总结的,那他肯定就不是一个名中医

综合上述5点,试问当今名中医又有多少呢?笔者认为几乎是绝种了,或许民间还有幸存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