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被皇太极烧毁的漠南归化城

 牛角书斋 2020-03-04

呼和浩特在历经北魏时期的繁荣后到了隋唐时期渐渐衰落,直到公元十世纪初,辽国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二十公里的白塔村附近设天德军及丰州后才又有所起色。公元十二世纪初,女真灭辽建金,呼和浩特仍称丰州,是当时的军事重镇,也是人口密集,商业繁荣的州邑之一。元朝建立后,丰州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元人刘秉忠有诗赞:“晴空高显寺中塔,晓日平明城上楼。车马喧阗尘不到,吟鞭斜袅过丰州”,写的就是当时的热闹景象。洪武元年(1368年),元亡明兴,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往岭北地区,明朝在漠南地区先后设置了卫所40多处,呼和浩特地区为九大塞王辖区之一。

明朝在正统年间历经土木堡之变和英宗复辟后放弃了长城以北的军事设置,河套地区无人驻守,鞑靼趁机在天顺年间(1457-1464)开始有规模地进入长城以南地区。明隆庆六年(1572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拉坦汗(即俺答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使辽金以来设在呼和浩特地区的丰州一带成为蒙古土默特部驻牧地,以至呼和浩特地区又有了“土默川”之称。

明朝以前塞外草原上已没有一座像样的城池,据《明史》记载,阿拉坦汗与王妃三娘子驻牧土默川后决定建一座具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城池。当时阿拉坦汗已经年老,疾病缠身,因此建城主要由三娘子主持。城于明隆庆六年开建,万历三年(1575年)建成,明政府赐名归化城,意为服从朝廷统治,归顺化一。万历九年(158l年),阿拉坦汗和三娘子再次扩建归化城,又修筑了一座规模宏伟的外城,据《归绥县志》记载,归化城“周二里,却以砖,高三丈,南北门各一”。当时归化城的城墙全部由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于是当地人就称为“库库和屯”,又译为“呼和浩特”,蒙语的意思“呼和”为青色、“浩特”为城市,因此汉语意为“青色的城”。一座雄伟的青色城在三娘子的主持下终于又在漠南的云中故地矗立了起来。但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三娘子,又将归化城称作三娘子城。

三娘子本名叫钟金哈屯,意为高贵显赫,于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出生于瓦剌奇喇古特(土尔扈特)部落,其父哲恒阿哈是该部落的首领,该部落遗址就在今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一带。生长在蒙古贵族家庭的三娘子天生丽质、聪慧过人,她饱读诗书,性格豪爽,擅长歌舞骑射。长大后,三娘子能文能武、胸襟开阔、通达事务,深受部落民众的喜爱,史载“幼颖捷,善番书,黠而媚,善骑射”。后来,瓦剌奇喇古特部落与雄才大略的阿拉坦汗联姻,于是,20岁芳龄的三娘子嫁给了阿拉坦汗,成为王妃。三娘子出嫁之时,正值明朝政府与塞外草原的关系极度紧张时期。此前,由于明朝多次拒绝阿拉坦汗有关“通贡互市”的合理要求,还杀死了派出的使者,阿拉坦汗遂亲率蒙古铁骑直逼北京城下,再次派遣使臣重申互市的要求。面对大军压境的严峻形势,明朝政府被迫与阿拉坦汗达成在大同等地开辟互市贸易的协议。然而时隔不久,明朝政府又出尔反尔,再次挑起战端,双方损兵折将,人民流离失所,农牧业生产萧条。面对这种剑拔弩张的严峻形势,三娘子以其聪明才智力排众议,积极主张与明朝政府和好。明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经过三娘子的不懈努力,双方终于宣布休兵罢战,化干戈为玉帛,实现了通贡互市。与明朝政府实现通贡互市之后,塞外草原上的几千里边境地带很快出现了一派祥和、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籍中对此评价道“朝廷无此后顾之忧,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戮之残,师旅无调遣之劳”。此后,三娘子积极维护与明朝的友好和贡市关系,使得蒙汉人民可以自由贸易,草原上诸部落对她更是口服心服,甘愿受其约束,每当互市时,常常出现两族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的情景。后来,明朝政府封阿拉坦汗为顺义王,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

关于呼和浩特这个名称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蒙古文的《俺答汗传》中:“大名扬天下的圣主俺答汗,在水公猴年(藏历,1572年),召集举世无双的巧工名匠,模仿已失去的大都,在哈剌兀那之阳、哈屯河之滨,始建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壮美丽的呼和浩特。”蒙古语哈剌兀那为黑山(明清著作中又称作哈朗兀、喀朗乌、漠喀喇等,即今大青山),哈屯河为呼市西北乌素图谷汇流而下的五里沙河,即《绥远通志稿》中的“札达海河”。

曾被皇太极烧毁的漠南归化城

建在归化城的大召寺阿勒坦汗塑像

明末,呼和浩特地区成为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和女真部落建立的后金争夺的西北部战略要地。明崇祯五年(1636年)林丹汗败于后金的皇太极而退到归化城,皇太极追到此地后一把火将其焚毁,“只剩银佛寺(即大召寺)等庙宇未毁”。

后金统一内蒙古各部后于清初在归化城的废墟上因陋就简建成周长1.2公里、垣高8米,只有南北两座城门的王府城市。康熙年间又在东、南、西三面扩建外城,外城墙包住原城的东南西三方,但东北和西北各露一小段未包住,扩建的东、南、西三门都筑有瓮城,原南门改建成鼓楼,新城略呈“凸”字形,也就是现在的玉泉区以大召寺为中心的大南街街道办事处这一带城区,又因建城时间久远而称为旧城。

归化城历来是塞内通往塞外的交通枢纽,西北经蒙古到恰克图或科布多,西经包头可通甘肃、新疆、俄罗斯,东经张家口可至北京、天津、及东北三省,南可从太原、西安至两广、江浙、武汉、四川、云贵等地,也是中国北方政治、军事、金融商贸中心。在绥远建省前,归化城的人口虽不足三万,但其商贸、金融与当时国内包括太原在内的大城市相比毫不逊色,特别一九二一年五月一日平绥铁路通车后,给归化城注入了新的商机。当时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的商家蜂拥而至,收买租赁归化城的商铺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店铺高大明亮壮观,金字牌高挂,并配以花样繁多的“幌子”“招子”“牌子”等,随风摆荡,顾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资深老记者刘映元先生曾在一九八一年内蒙古地名年会上讲过归化城当年的繁华景象:“在清代中叶,归化城每年三月份,驼铃声日夜不绝,盛况空前,各路的骆驼有十万峰;满载货物汇集归化城,成交后又满载货物运达各地,仅茶叶年销四万箱,牲畜百万头、布匹、衣锦等无数。”当时的归化城可称是中华商贸奇葩,北方璀璨明珠。

随着人口的增加,归化城早已突破了老城区的格局,成倍的向外扩展,我们的会议驻地就是扩展出来的新城区,位于旧城的东北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