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三个女人的婚姻改变了呼和浩特的历史

 昵称53114853 2020-05-04
 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呼和浩特曾经有过三位杰出的女人,她们是王昭君、满都海、三娘子。这三个女人属于蒙汉不同民族,她们鲜为人知婚姻,改变了蒙古草原和呼和浩特的历史。

1、王昭君与青冢   公元前33年,距今2000多年了,匈奴“呼韩邪”单于三次主动到中原朝见汉朝皇帝,并且提出和亲的要求。为了不再打仗,汉元帝刘奭(音市)答应了呼韩邪单于的要求。把宫女“王嫱许配给他,于是便有了昭君出塞的历史事实。

王昭君,今湖北秭归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主动出塞,千里迢迢远赴匈奴和亲,就是为了实现汉匈之间的和睦相处。她的主要功绩,在于劝说呼韩邪单于停止两国间的战争,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经济百姓安居乐业

遗憾的是,已近垂暮之年的呼韩邪单于,只和年轻貌美的王昭君一起生活了不到三年,便撒手人寰。单于死后,王昭君曾经向汉皇上书,请求回归中原。考虑到边疆来之不易的安宁,汉元帝之子汉成帝刘骜不仅不同意,而且要求她必须尊从匈奴“收继婚制”的习俗,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

随着边疆贸易的开放,汉匈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而这一系列改变,和王昭君的参政议政、出谋划策有很大的关系。王昭君一个绝色女子,自愿孤身远走塞外,以两次与单于父子的婚姻,换得六十年不动兵戈边境安宁。昭君出塞的故事,两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妇孺皆知。有诗赞曰:

 一身归朔漠,   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   几与卫霍同。


王昭君去世后的坟墓被称作“青冢”,究竟葬于何处,史书也没有记载,加上年代久远,准确地点实在无人能说清楚。自古以来,只是传说青冢在大青山下,多地有十几处昭君墓,其中以坐落在呼和浩特南郊大黑河南岸的昭君墓规模最大,最正统。这座墓,距市中心约9公里,据传说也只是座衣冠冢。
前些年呼市政府把昭君墓打造成“昭君博物院”,并且还举办一年一度“昭君文化节。中外游客来到呼和浩特,一定要去城南的昭君博物院,虔诚拜谒这位两千多年前,嫁给父子两代匈奴单于的和平使者,红粉佳人王昭君
2、满都海与满都海公园    呼市有的人只知道“满都海是位于新城乌兰察布西路的一个公园 ,却不一定知道满都海的含义。她是个女人名字,变了蒙古历史的女人,也是一个非常强悍的女人,她的全名叫“满都海斯琴”。因为她英勇善战,被尊称为满都海彻辰夫人。

满都海斯琴生活的北元,年代是中原明朝的中叶。出生于蒙古贵族家庭,父亲是北元当朝丞相。满都海天生丽质,聪慧过人,长大以后嫁给了蒙古大汗“满都鲁”。大汗对她十分赏识,深得宠爱。满都海为大汗生下两个女儿,她的身份从小哈屯晋升为大哈屯(皇后)。在满都海32岁的时候满都鲁大汗去世了,从此她成为了寡妇。古代的蒙古人继承汗位,有收取大汗妻妾的传统。满都鲁还没有儿子,所以当时的形势,就是哪一个部落的首领娶了满都海皇后,他就能够成为一方君主的蒙古大汗。也正因为如此,那些部落的首领,都争先恐后的想要娶满都海。这就是说,元朝以后蒙古的命运,一时间就掌握在了满都海的一念之间。在这决定蒙古帝国命运的关键时刻,满都海做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拒绝所有部落头人的求婚,委身下嫁给年仅七岁的孤儿“巴图孟克”。这个巴图孟克是成吉思汗仅存的嫡系子孙,满都海这样,无疑是把蒙古帝国,重新交给纯正黄金血统的成吉思汗子孙。然而按辈分,巴图孟克是满都海的孙子辈,他们之间年龄整整相差25岁。对于这样祖孙婚配的决定,很多人非常不理解,却又无可奈何,因为这不仅仅是满都海皇后的权利,而且巴图孟克又是成吉思汗无可置疑的嫡系后裔。
满都海从小就习武,她也是草原上的巾帼英雄。她不但亲自悉心抚养年幼的巴图孟克,出征的时候,还把他绑在背后上阵杀敌,使漠南的大部分蒙古部落臣服在她的脚下。巴图孟克幼年时,一切军政事务均由满都海执掌。直到17岁巴图孟克登上达延汗位,成为北元时期蒙古帝国的中兴之主,依然对于妻子满都海言听计从。从而让成吉思汗黄金血脉的蒙古帝国,重新强盛起来。

《蒙古和其他北方民族文史论丛》中这样评论:“直到满都海夫人辅佐年仅7岁的巴图孟克达延汗即位,才重新确立并逐渐巩固了忽必烈后裔的统治地位,故称达延汗为中兴之主”。
虽然他们人相差25岁是祖孙辈分的老妻少夫,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他俩生活和谐,恩爱有加。满都海先后为巴图蒙克生下了七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据说她的五次生育,有三次是生的双胞胎。即便是从草原民族注重繁衍后代的角度上来看,满都海也绝对是不折不扣的草原女“英雄”。满都海去世时只有44岁,至于满都海的死因至今仍是个谜,有人说是战死的,也有人说是难产死的。历代汉族史官,出于对满都海的偏见,史书记载很少。然而就其传奇的婚姻来说,满都海不失为一位蒙古族了不起的政治家,巾帼英雄。她的传奇婚姻,改变了蒙古草原的历史。

1973年,在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西路,修建了一处颇具魅力的文化休闲公园,名为满都海公园,上图为满都海公园一角,公园内矗立着满都海的汉白玉雕像。满都海,译成汉语是昌盛的意思。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用这位历史上蒙古族女政治家的名字命名满都海公园,其意义深远。

3、三娘子与归化城   从小生长在“瓦剌奇喇古特蒙古贵族家庭的三娘子,天生丽质、聪慧爽、饱读诗书、能文能武、擅长歌舞骑射。她长大后,深受部落民众的喜爱。史籍记载说她:幼颖捷、善番书、黠而媚、善骑射。后来,瓦剌奇喇古特部落与土默特部落的“阿拉坦汗(俺答汗)联姻,20岁的三娘子嫁给蒙古土默特部的阿拉坦汗,成为王妃。三娘子从而登上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历史舞台。下图,是土默特右旗美岱召,当年俺答汗三娘子夫妇就居住在此,既是俺答汗王府,又是藏传佛教的美岱召庙

那时候,阿拉坦汗与明朝剑拔弩张形势严峻。三娘子以其聪明睿智力排众议,积极主张与明朝政府修好。1571年,阿拉坦汗听从三娘子的劝告,与明朝政府双方宣布休兵罢战,化干戈为玉帛,实现了通贡互市。塞外草原很快出现了一派祥和、安定、繁荣的景象。为了辅佐丈夫扩展疆土,发展漠南经济,三娘子随从阿拉坦汗出征瓦剌。而瓦剌是三娘子的母族部落,这一义举,使得三娘子更加受到阿拉坦汗的宠爱和器重。无论大事小情,对她总是言听计从。
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阿拉坦汗和三娘子开始共同主持修建一座名叫“库库和屯的王府城池。三娘子在施工过程中,是主要的主持者。万历三年(1575年),阿拉坦汗和三娘子又在原来库库和屯的基础上加以扩建。万历皇帝亲自赐名为“归化城”,封阿拉坦汗为“顺义王,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下图是归化城初建时的钟鼓楼。

城池建成之后,塞外草原上第一次有了一座像样的城池据说,当时归化城的城墙全部用青砖砌成,远远望去一片青色,有人说呼和浩特的“青城别名就是由此而来的。

万历六年(1578年).阿拉坦汗前往青海朝见达赖三世,回来后和三娘子共同主持修建藏传佛教“弘慈寺,也就是现在的大召“无量”。又用纯银三万两。铸成高三米,全国最大的一尊释迦牟尼银佛像,至今供奉在大召寺银佛殿内,佛像建成,达赖三世亲自前来归化城开光。因为是全国最大的银佛,所以人们又把大召寺称为银佛寺。 这银佛见证了藏传佛教进入蒙古地区的历史,也证明了藏传佛教信仰的威严,以及建造这尊佛像三娘子俺答汗夫妇的虔诚与财力。

万历十年(1582年)春,阿拉坦汗(俺答汗)逝世,依照蒙古风俗,三娘子被俺答汗之子“黄台吉收继。随后,明朝政府封黄台吉继承顺义王,三娘于第二次被封为忠顺夫人。

万历十三年(1585年),黄台吉病逝,三娘子再嫁黄台吉之子“扯力克。两年后,扯力克正式继承顺义王位,而明朝政府深知三娘子才是实际掌权者,第三次诏封她为忠顺夫人。

三娘子嫁给阿拉坦汗祖孙三代土默特部首领,掌握实权,为明朝守卫边境。年来,东从宣化大同,西的甘肃宁夏,整个北方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三娘子功不可没。明朝政府为了嘉奖三娘子,第四次敕封为忠顺夫人。

公元1594年,扯力克去世,围绕着王位的继承问题,扯力克的孙子“卜石兔台吉和三娘子的孙子“素襄台吉之问发生了一场夺嫡之争。后来,三娘子不徇私情,遵循阿拉坦汗生前与明朝政府达成的'世代相传为王,以长部落归心'的约定,毅然将顺义王的王冠交给了卜石兔台吉。

万历四十年(1612)六月二十六日64岁的三娘子因病去世,被安葬在土默特右旗的美岱召内,明朝万历皇帝曾经遣使,给予祭奠七坛的隆重祭礼。下图是位于土默特右旗美岱召的三娘子庙。

另据《玉泉区志》记载,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察哈尔部林丹汗,'克归化城,夺银佛寺'。明崇祯五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战败林丹汗,追到归化城后纵火烧城,唯独对银佛寺倍加保护。后来的归化城是清朝在废墟上又重新建立起来的,但是人们为了纪念三娘子,仍然将归化城称为三娘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