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脉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王智远同学 2020-07-03

聊品牌 聊增长 聊职场

本文共计3674字,人脉的本质是价值互换。

今天这是智远的第033篇职场成长笔记。

打开手机微信,似乎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多个微信群”
而80%的群都被我们屏蔽到了。


记得有一次给朋友发信息,隔了一天才回复我他说“刚看到”群太多了,信息太杂,没有屏蔽才发现,不好意思,连连道歉,说有事直接给我打电话”。我说行吧,我已经解决了。这种情况相信你也经常遇到,百分之80%的群和人,其实都和我们没关系。





 01 
 
”人脉的本质“

人脉的本质是价值,

若个人“价值”不大,认识多的人也没有用。


在商业或者职场上面,我始终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人脉的本质是价值“,若个人“价值”不大,认识再多的人也是没有用的,当然别人也不想认识你。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中,很容易与各种各样的人产生不同的联系,但是究竟什么样的关系是长久的,而不是像过客一样,不知道有没有静下心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和其他人的关系多数呈现的是朋友,同事等,很多人说朋友是因为我们之间有共同的价值观或者”兴趣爱好“产生的,可是我们忽略了本质问题,就是无论是朋友,同事,还是亲密的关系,相处都是需要彼此有输出的,可能是情感上面的,可能是关心,也可能是金钱,也可能是资源。。。。

无论是哪一种关系,自己都要输出的一些东西,也就意味着我们是有利用的价值,只是价值讲究的是”相互匹配“”等值交换“等。

所以当自己不优秀的时候,无论认识谁,其实都是没有用的,因为别人不想认识你,或者说记住你,本质自己不能给对方带来什么。也就是说自己的识别度在圈子里面不高,如果自己想打开人脉圈,其实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前提是提升自己的价值。

试想一下,年底了,会议比较多,我们可能会经常参加一些什么大咖会议,高峰论坛,分享会议等,去开拓下眼界,学习学习,然后在结束后就想添加一些大咖的微信,加上后,自己能做的就是咨询一些遇到的问题,而自己不可能和他们同平台的去探讨一些问题或者事情,因为自己还没有达到那个阶段或者水平,有的时候,你想约大咖喝个茶,发现段位不同都约不上

如果要想打开自己的人脉圈子,那么第一步就是”沉下心来“,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学会运用自己专业的能力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自己的知名度和能力就很强了。

当自己站在更高的台阶去看待事物,身边的圈子,认识的人脉也就不约而至了,你不去找别人,别人自然而然的也会过来找你,这样出来的人脉其实就是”有效的人脉“






 02 
 
”有效的人脉“

网上有一段这样的话,非常的火:

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认识你。

人脉不是你和多少人打过交道,而是有多少人主动愿意跟你打交道。

人脉不是有多少人在面前吹捧你,而是有多人在背后称赞你。

当我再次思考这个话题”何为有效人脉的时候“,很多朋友给我的解答是利用借钱这个方式就可以看得出,后经过思考,智远认为:“借钱并不一定是衡量有效人脉的标准,有效的人脉我认为在”价值观“匹配,日常是互帮互助的,一通电话,会有人帮你解决问题或者帮你想办法。


每个人都有特长,不一定是有钱人才有人脉,没有钱的人也一样是有朋友的,“打铁还需自身强”,真正的有效人脉,个人认为,是长时间价值的累积,你对别人有价值,那别人才会成为你的人脉。

所以当我们想丰富自己的圈子的时候,首先思考的是自己有无足够的能力去一个新的圈子,在圈子里面能否展现个人的价值才是别人愿不愿认识自己最重要的因素让自己的段位在提高一个台阶固然重要,不然进入一个圈子也只是”站了一个位置“而已。

M先生是我的一个朋友,他是做品牌营销的,
刚步入这个”岗位”有2年半的时间,他拼命的想认识很多的大佬,跟同行学习,他的工资并不算高,我和他聊天得知,去年一年光加入的付费社群有10几个,算下来,这笔费用近万元。


我问他这么忙着社交”加入圈子“干嘛?
他说,资源人脉呀,这些都是有效的人脉,我不解问他,那你这一年通过这个圈子得到了什么?回头看,好像一年的”岗位“并没有得到提升,还是做的”策划相关"的工作,也没有升职,同龄差不多有的已经超过他。


在聊天的过程中,他“张口闭口”就是我认识哪个公司的总监,大佬。我说,你跟很很熟吗?这样,你做个测试,你给他发个信息,看他能不能帮到你,“然后”就拿起手机,做了小测试,结果却是令人大吃一惊。


当发给对方讯息得到回复的时候竟然是,“不好意思,我忘记了备注”方便发给名片给我吗?着实非常的尴尬,这就是M朋友所说的“有效人脉”。别人其实已经记不起自己的名字,而在自己的心中还以为是“朋友”,认识的人多少其实反之静下来思考,真的并不是那么重要。


智远认为:
“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有效的学习“上面,当我们达到足够优秀的时候,很多的职场人脉都是不期而遇的。


依稀记得,刚从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时候,学校都会留给学生有实习的经历,我们要”自食其力“,把在学校学习的”主持“”台风“等展现在其他活动场合,栏目中,这样才能做到”理论加实践“,同学们就要出去找活动主持,去主动找资源,找人脉。


而我也是一样,记得当时每天给几十家乙方公司(传媒公司)发PPT,主持视频别人都不会回复自己,都不会给你机会。而现在回想过来,每年到年底,我都会接到不同传媒公司的邀约,或者新媒体的邀约,举办的大型峰会邀请我去主持,甚至于分享工作当中的经验。


这些年的感触,“当自己成长”到一定阶段,在某个领域做的足够优秀,自然会有很多的人去找到自己,请教自己,而我遇到这些情况,心里也不会骄傲的主动分享给别人,现在觉得,分享才是我成长最快的动力,分享也使我认识了不少比自己优秀的人。





 03 
 
”分享才是最快乐的成长“

我们都会有一个惯性思维

比如我问到你:

“混圈子的目的是什么”

你可能会回答:“混人脉”,“资源互换”。

其实智远不这么认为

智远觉得混圈子的目的是“分享”。

假设你每年有多余的预算给到自己去“拓展人脉”“学习课程”,那么我认为,加入一个圈子,“混人脉”和”资源互换真的不是第一重要“。第一重要的是:展现”自己的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