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笋味美香脆,营养丰富,农民掌握以下栽培技术,收获高产竹笋

 饮膳道人 2020-03-05

一般在春冬两季人们都会去山上摘竹笋或者挖冬笋吃,农村里是很常见的事情。当前人工种植面积较多的食用小竹笋主要是雷竹,具有品质优良、产笋早、产量高等优点,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络氨酸等,是目前市场看好的产笋竹品种。竹笋是竹子的幼芽,一般比较肥嫩、短壮,就作为了现在传统的美味佳肴,味道香脆,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因为食用价值很高,现在被种植户们广泛的种植,它喜欢生长在土质疏松、肥沃、湿润的土壤环境中,那么要种植好竹笋,要掌握哪些栽培技术呢?

合理施肥

若发现竹叶不是呈水平状态,向上偏时,说明缺少水分,要及时浇水。下雨时要及时把多余的水排出,尤其出笋时更得注意,以免过多的水把根泡烂。为了提高竹笋生长速度,要科学施肥,每年至少三次。采取好的施肥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利用率,有沟施、株施等。

每年施肥四次:3月、6月、9月、12月各施一次肥,主要以人畜粪、草木灰等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如遇梅雨季节,要注意及时排水,若长时间未下雨则应灌水,特别是秋冬季节,降雨少,秋冬旱时有发生,如今年便遇到持续干旱天气,要注意在雷竹种植园附近修建蓄水池,供灌溉雷笋之用,促进笋芽的分化形成,确保出笋产量稳定。

护笋种植、适时钩梢

护笋种植是建立高产笋园的重要环节,第一年长出的笋尽量多留,第二、三年只留发育较好的笋以便成竹,及时挖去发育不好的笋,第四年每亩留150到200株新竹,竹之间要有间隔。适时钩梢是在是在10-11月份,剪去先梢,钩梢适应保留15-17盘枝叶,钩梢有利于减少风雪的危害,促进竹鞭和笋的生长。

幼林抚育

幼林抚育是加速幼林郁闭和促进幼林生长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大致技术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及时补植:对于已死的母竹要及时补上,避免影响成林速度。除草松土:在杂草旺盛期,做好及时的除草工作,而定期松土可以为幼林提供更好的生长空间,利于养分的吸收。水分管理:若遇若遇干旱要浇水,特别是7-9月竹鞭生长与笋芽分化期,这一期间需要的水分含量较多。

母竹移栽

移栽时间为10-11月或2月,选择1-2生,2-3CM无病虫害的健壮母竹,留来鞭20CM去鞭30CM,注意保护鞭根和鞭牙,留枝5-8盘。移栽密度为500-800株/亩。栽植时应深挖浅栽,竹鞭平放,深度适宜,来鞭与来鞭的方向要一致,鞭根自然伸展,细致培土,并浇足定根水。

采笋留竹管理

在雷竹成年林,要保证产量稳定且丰富,需处理好挖笋和留竹之间的关系,在采挖竹笋时要留出一部分母竹,便于合理的利用光合作用和母竹的新旧更替。同时,要优先选留生长健壮且无病虫的竹笋,留竹要合理分布,保证竹林结构的合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