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之时间报送•打更

 渝西三少 2020-03-05

人没有时间概念是恐怖的,国家没有时间概念那更是要停摆,所以整个世界,每个国家都必须要有一个统一遵循的时间,在这个时间的框定下,整个社会才能有序的进行。

现今国际的标准时间,是格林威治时间,以此为参照,各国也确定了自己的标准时间,这个应该叫二级标准时间了,比较典型就是北京时间、东京时间,纽约时间,巴黎时间、伦敦时间等等,每到一个比较有档次的酒店,它家大堂正面墙上必然有这几个时间的挂钟。

现代的时钟来自西方,最开始是大的座钟,耸在屋中像个空调柜机,不过这不是一般人可以拥的,非大富大贵者不能也。

其次就是怀表,在二十世纪前期几乎是一种时尚,一根长长的表链吊在第二颗纽扣上,表则放在左胸上的口袋里,表链则在衣外垂成一个优美的上抛物线。

有这样一个装备,走在外面,绝逼的吸睛,而且身份和地位也立马彰显出来了。

这样的人常常还会拄一根文明棍,看到这种货色,普通人乖乖退避三舍。

因此说,怀表也不是普通人玩得起的。

后来,小闹钟出现了,这东西渐渐进了寻常百姓家,啥时起床,啥时煮饭,都靠他了。

再后来,手表开始普及,而且它也逐渐代表了怀表的功能。

华夏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普通人要是能有一块手表,他会觉得自己走路都带有光芒,每时每刻,他会把戴手表的那个手腕给亮出来,而且特别喜欢用这只胳膊做挥手的动作。

而当智能手机普通后,手表的报送时间的功能被淡化,它存在的最主要价值,又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表哥,表姐表叔之类,媒体报道极多,而江诗丹顿、百达悲丽、绿水鬼之类,则是普通小民无法企及的了。

那么在这些东东都没有进入中国之前呢?咱们的古人是不是就一切抓瞎?

这里就不得不佩服咱们的老祖宗了!

咱们古人整不出机械钟电子表,但他们对时间的敬重和追求同样是崇高和诚挚的。

为了让自己能够掌控时间,在对太阳的运行规律认真研究总结后,他们弄出了“晷”,然后又整出了“漏”,同时也整出了与二十四小时相对应的十二时辰。

“漏”是对“晷”的升级和拓展,因为“晷”无法在夜间使用。

“漏”有滴水的,也有流沙的,所以也叫滴漏或沙漏。

天黑了,阳光消失,人们就靠这东东来提醒咱们该啥啥了。

因为不可能人人都能随时盯着,所以就衍生出一种专门的职业——打更。

“夜来闭户,防备盗贼”“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这些咱们在电视电影中经常听到了台词,那就是更夫们的职业术语。

晚间很长,古人也没多少夜晚的娱乐活动,这打更报时从啥时段开始?

根据咱国度的总体情况,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制。

绝大多数地区来说,晚上七点,太阳没了,而早上五点,已有阳光出现,于是,晚七点到凌晨五点这个时间段,就属于更夫的工作时段了。

晚七点至晚九点,是十二时辰里的戌时,为一更,这个时候大多数都还在活动,吃完饭后,拉拉家常,享受儿孙嘻闹之乐,问个晚安,或者从事伟大的造人运动。

晚九点至晚十一点,是十二时辰中的亥时,为二更,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的人都已睡了,更夫们会“咣咣”两声大锣再带两个梆子点,提醒人们,那啥事儿也别做啦,明儿个还得出工呐,洗洗睡吧!

晚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是十二时辰中的子时,为三更,这基本上算是第二天的开始了,“半夜三更”“夜半时刻”就是这个时候,这个时候天最夜暗,人皆沉睡,是鬼活动的时段。

凌晨一点至三点,是十二时辰中的丑时,为四更,此时,所有正常人都处于熟睡之中,是梁上君子们行动的最佳时段。

凌晨三点至五点,是十二时辰中的寅时,为五更,这个时候,兔子开始出窝寻食了,公鸡也开始要开演唱会了,太阳已现曙光了,人们也得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了。

更夫们愉快地敲完五声大锣,收拾家伙什,回家补觉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