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译员的冷汗只能在心里流

 同传夏夏 2020-03-05

早上集团开评审会,基本的模式是汇报人先汇报,汇报完成后Q&A环节。某一个汇报人说完之后,轮到下边的领导提问了。他们面面相觑,然后纷纷说:你刚才介绍的内容没听懂。气氛一度十分尴尬,然后我就看到汇报人的脸上肉眼可见的冒出冷汗。

我突然有点同情他,然后就想到我刚迈入口译行业的时候,也有很多尴尬瞬间,但是那会儿的冷汗只能默默的在心里流,脸上还装出一副一切皆在掌握之中的样子。

一、遇到不会的词怎么办

1. 快速搜寻周边是否有可借鉴的地方。有一次参加宴会,发言人讲到一个葡萄酒的种类,“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我心里有点慌,但我不能让别人看出来。然后我就快速的看了下瓶身,上边的英文介绍顺利给我解了围。回家之后,我就研究了下葡萄酒的基本知识和常用词汇,知耻而后勇嘛。

2. 意译。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个活动,给一个商会做志愿者。就是不是特别正式的一些商务沟通,志愿者嘛,也没钱拿,就是去积累经验了。当时确实很嫩,有所欠缺。有一个老板介绍到他公司的汽车牌子,叫“猎豹”,我当时有点紧张,我知道老虎,狮子,熊,狼的英文,但是我确实想不起来豹子这个单词了。但是他们都期待的看着我,我就把“猎豹”这个词意译了,我说,那是一种动物,跑的很快。然后我的客户竟然极端聪明的一次猜中,自己把“leopard”这个词说出来了,我当时简直是要高呼谢天谢地了。

3. 找一个近似的词。比如说吃饭的时候点了一道东北名菜地三鲜(fried potato, green pepper and eggplant)你想不起来这三种菜里边的某一种,你可以大概解释一下three vegetables including potato, green pepper and another one.

电商流量是很重要的,电商的流量叫traffic,我刚开始不知道,开会的时候一直跟别人讲flow,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外国人其实懂你的意思,但是他在说话的时候,会用正确的术语traffic,我反映过来之后,再说流量也换成了traffic。

其实做口译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开会是学习行话的好机会。很多时候在网上查到的词汇可能不是这个行业的黑话,但是开会的时候专家们讨论用到的词汇最地道,需要快速学习,会后总结。

二、忘了最开始讲的什么了

我经常自诩记忆力好,但偶尔也会有发言人讲完很长一段,我记了好几页笔记,翻到最开始那一页,开始翻了,发现自己突然想不起来最开始那一段是什么了。(我有时候做的笔记自己隔几分钟就不记得了,此处手动冷汗)。虽然心里很慌,但不要停,可以先从你记的下一个段落开始翻。大部分情况下,你一边翻,碰到某一个点,会触发你的记忆,你会又想起来开始的段落了。如果实在想不起来,可以跟发言人确认。观众们都是很nice的。他们对你的评价是你整场的表现,不是一个单独的点。

三、没听懂他讲的什么

如果发言人突然切入一个新的话题,或者碰到印度口音,可能他说了四五句话,但你完全没get到他的点。然后,你的冷汗就下来了。

不要着急,这种情况下,其实发言人的讲话越长越好。我们之前在练习听力的时候就说过,听力的关键是要听结构和核心意思,所以这几句话你没懂没关系,继续听,通常等他再讲一段,你就能明白一开始你没听明白的地方。这时,你心里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那就是进阶的感觉。

四、现场懂双语的人跳出来纠错

口译员要调整心态,既要有专业自信,也要虚心接纳专业意见。虽然我们语言好,但是跟现场某些从事某个专业领域很多年的业务专家来说,有时候我们的用词确实没那么地道。心态上调整好了,我们的口译发挥才会好。

之前跟会计师事务所的几个人一起谈建合资公司的事情,consolidation这个词财务很常见,合并报表,但我一开始用的“整合”这个词,事务所的人就现场给我纠错,我很坦然的接受了,也没有影响之后的表现。会后大家还纷纷来参观我的笔记,夸我表现专业。

但有一次跟公司内部开技术的会,白车身CiW和BiW其实都可以,但我用CiW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同事就说要用BiW,我笑了笑,继续用CiW,然后旁边一个外国工程师告诉它这两个词都是白车身的意思。如果我们自己没错儿的情况下,我们也要自信哦。

以上基本上就是口译员可能会遇到的尴尬瞬间了。出来混,遇到这些情况都是难免的。语言能力前期修炼好了,这些情况都可以很好的handle的。秉持一个原则:这是我的主场,我的语言是全场最棒的。虽然心里慌的一批,但表面上还是要云淡风轻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