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纸币上的头像除了慈禧、李鸿章,为什么还有载振的头像?

 今古言堂 2020-03-05

我们都知道,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才产生的,一开始也并没有我们今天所谓的白银或者纸币,而只是物物交换。在逐渐的发展中,开始形成了独立的货币,例如贝壳,在人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将贝壳作为货币来使用。

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所使用的货币也是大不相同,当然这也和各地之间不易来往的局限性有关。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统一货币,这是中国货币历史上的一大进步,统一货币之后就更有利于全国的经济发展和交流。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货币很长时间都是类似于金银刀币这些很有重量的物品,而纸币则是宋朝才出现的。之后,元朝、明朝和清朝也相继发行过纸币。纸币的样式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有一点,纸币上印人头像则是在清朝末年才出现的。但凡能印在纸币上全国发行的,那必定是有突出贡献或者位高权重的人,例如慈禧和李鸿章,但是在清朝末年的纸币人物头像中,却出现了载振,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清朝末年的钞票乱象

我们先来看看清朝末年纸币发行的状况。不管纸币如何发展,都脱离不开历史大环境,而清朝末年的大背景则是弱肉强食、中国被各列强蚕食。我们一般认为,为了抢占中国的各种资源,列强向中国发起了战争,又是割地又是赔款。

其实除了以上这些,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还发行钞票。清政府对于列强发行钞票的行为是根本无力阻止的,毕竟常年的战争及大量的赔款,已经将清政府的银库消耗得差不多了,为了换钱,也只能开放通商口岸,引进外商。

而外商进来之后,肆意发行钞票必定会造成银票市场混乱,清政府颁布过相关的法令,然而根本就阻挡不了列强的脚步。更混乱的是,在这种背景下,很多的地方政府也发行了自己的钞票,当时民间各种钱庄和票号非常之多,各种各样的钞票充斥着市场。这样的金融乱象,必定不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于是清政府就成立了大清银行,开始统一全国的纸币。

二、学习西方,统一纸币

当然,在发行自己的纸币之前,也借鉴过列强在大清发行的纸币样式。当时正值洋务运动时期,全国上下尤其是以李鸿章为首的大臣都在主张向西方学习,一些西方国家在中国发行的纸币印花精致,质量又好,大受欢迎。因此不少官员都上书,请求引进西方先进的印钞技术,清政府确实也重视到了这一现象,派出官员到美国进行了考察,回来很快就成立了清朝自己的官方印刷局。在这种背景下,清政府才开始印刷全国统一的纸币。

三、纸币上的慈禧和李鸿章

而至于纸币上面的人物画像,毋庸置疑必须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人,慈禧太后就不用说了,作为大清政府的实际掌权者,以及洋务运动的拥护者,她必须被印在纸币上。除此之外,李鸿章作为当时的大清重臣,也是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在李鸿章的推动之下,洋务运动也确实挺像那么个样子。这种股肱之臣,被放到纸币上全国流通,也没有人会质疑什么。

除了慈禧与李鸿章之外,载沣也曾荣登过清朝末年纸币。当然,虽说他是宗室,但纯属是沾了溥仪的光。作为大清的皇帝,溥仪本该被印刷在纸币上,然而毕竟只是一个几岁的孩子,印刷在纸币上就显得十分不庄严。于是就将溥仪的父亲载沣印了上去,印是印了,只是还没来得及发行,大清国就灭亡了。

四、载振荣登纸币

但是让不少人感到好奇的是,载振又是谁呢?他凭什么能被印在纸币上?在一般人对清朝末年的认知中,并没有出现过载振这个人,但是一定出现过新觉罗·奕劻(kuāng),奕劻正是载振的父亲,载振正是弘历的玄孙。这样一来,或许就能将载振在历史中定位出来了。大清王朝轰轰烈烈地进行洋务运动的时候,就曾派出过不少官员到欧洲国家进行学习和探索,其中就包括载振。

载振回国之后大有收获,开始在朝廷上大展身手,在他的提议下,大清开始改革官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朝的发展。这样看来,载振也曾在清朝末年的历史上名声大噪过,正是这段时期,他被印在了纸币上。只是后来载振因受贿等罪,最终辞职,离开了大清朝廷,但是凭着自己的家业也算安度晚年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