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东海之子aefi7b 2020-03-05

那是公元1643年的5月,大明王朝最后的生力军、主力军,在兵部一把手孙传庭(兵部尚书) 和二把手张凤翔(兵部侍郎)的联合反对出兵下,一意孤行的崇祯皇帝却强制下令,兵出潼关。九月,孙传庭部在汝州惨败,其残部更是被不可一世的闯王李自成一日追击四百余里地。同年十月初三,大明王朝最后的希望,正值51岁壮年的孙传庭以死殉国、马革裹尸。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大明劫》中孙传庭剧照

仅仅过了5个月,闯王李自成便敲开紫禁城的大门,崇祯皇帝在下令刺死后宫嫔妃和手刃自己两个亲生女儿后,带着贴身太监小毛子和三个皇子出逃煤山,在此自缢而死,以示最后的尊严。但他不了解的是,在他死后,他的三个皇子与太监小毛子便各奔东西。在黄泉路上陪伴他的,只有听闻噩耗的提督太监王承恩。

人们常说,国之兴亡在于一人。大明王朝将倾,苦苦支撑的是老师孙传庭,而孙传庭一死,大明王朝便再无生机可言。崇祯的错误决定导致这张最后的底牌彻底破裂,大明王朝的灭亡只在旦夕。但是昔日南宋崖山一战,还有十万军民共殉国,而如今,却只有一名帝王和一个太监,未免太过可悲。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回想崇祯皇帝在位的十七年,不由心头一酸,面对一个大厦将倾的烂摊子,他全新尽力,夜以继日拼了命的去力挽狂澜,只可惜嗟尔明朝,气数已尽。

倾覆的帝国,没落的众生,残缺的土地,这满目疮痍的事实摆在面前,我们不得不接受,但是在事实背后,又存在着什么应果循环的真相呢?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内因

非嫡非长的崇祯皇帝,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帝王教育,更没有人教过他什么叫制衡朝堂,什么叫儒家帝王术,原本可以当一名闲散王爷度过余生的他,却因为哥哥的早死,不得不被推到历史的舞台,成为了明朝最后的一位皇帝。仅仅17岁就要挑起国之重担,面前的是父亲和哥哥留个他的一个千疮百孔的末世王朝。

他的木匠哥哥朱由校在位七年就英年早逝,造化弄人,令人唏嘘。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奸臣人妖

当时,明光宗朱常洛好不容易熬死了自己的糊涂老爹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当属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近30年不上朝的那位)正准备大展拳脚。怎奈操之过急,一夜连宠八女,身体开始被拖垮。后来更是因为“红丸案”一命呜呼(寻医问药时倒霉被进献泻药一类的药物),被后世戏称为一月天子,甚至于连自己的年号泰昌都差点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最要命的是,当时的朱常洛留下了年仅16岁的朱由校为继承人。

当时朝野局势动荡,在经历了万历皇帝罢工的30年里,国家公务员严重短缺(六部一把手,仅仅只存有吏部尚书,其他机构更是人手短缺),国家的权利正在面临重新洗牌的重大转折时期,朱常洛上位后励精图治,朝野局势有所缓和,怎料年纪轻轻的明光宗皇帝一个月后就撒手人寰。

16岁的孩子当国家领导人想都不用想,身后必定有操纵者。而这个幕后黑手就是朱由校的贴身太监,被当时及后世唾骂的死太监魏忠贤。因为朱由校酷爱木匠活,并且大字不识一个,王朝的实际权利被魏忠贤牢牢把握。在他的幕后操作下明朝末期政治局面被搞得乌烟瘴气。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据说他上台之后,大肆结党营私,站在他的一派的,都被史学家称之为“阉党”。

在魏大首领“无私无畏”的带领下,阉党势力遍布全国各地,爪牙纵横朝野上下,无人敢于反抗,甚至一些无耻之士,为了权位金银,甘于认魏忠贤这位自宫(史说魏忠贤不是通过正规渠道当的太监,而是自己自宫的,所以早些年在皇宫中经常遭到同行的鄙视)的太监当干爹、干爷爷。

士大夫无耻到这种地步,这个王朝离灭亡只在朝夕之间。阉党真是无恶不作,他们大肆欺压地方百姓,疯狂的吮吸着民脂民膏,百姓人人怨声载道。在中央朝堂上,他们大肆打压、抨击异党,其中东林党的官员大都惨遭屠杀。国家的权利真正掌握在一个阴险的太监和一帮无耻的士大夫的手上。此时,坐在皇位上的虽然还是老朱家的,但是,朱由校好似一个提线木偶一样任魏忠贤摆布,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江山土崩瓦解而无动于衷。这时,真正坐在大殿的皇位上的已然是那个遭人唾弃的死太监魏忠贤。

公元1627年,不幸落水的明熹宗朱由校染疾,一病不起,在连日服用仙药(后来考证是类似于现在的小米汤之类的东西)无用后驾崩,魏忠贤的靠山倒了。在极其不情愿的情况下,魏忠贤遵照熹宗遗嘱将朱由校年仅17岁的弟弟朱由检扶上王位。他甚至还望想着再度控制这个不谙世事的少年。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其实,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历史中上演。话说明熹宗朱由校驾崩时亲自拉着弟弟朱由检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道:“你上位之后,要任用贤良,尤其是魏忠贤,魏大人”。当时魏忠贤也在场,只见朱由检频频点头、满是泪水,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朱由检已经怒火中烧,看着自己傻的可爱的哥哥,再看看妄图卷土重来的死人妖魏忠贤,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铲除人妖,光复大明。

初来驾到的崇祯皇帝更是万般小心,他清楚,虽然此时的他已经贵为天子,但是在这深宫之中,必定满是魏忠贤的爪牙。当天夜里,魏忠贤进献美人,他不要;进献佳肴,他怕有毒,自己啃着从王府带来的大饼充饥;甚至于躲起来,蜷缩在皇宫中无人问津的一角过夜。这便是孤军奋战的崇祯。

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对魏忠贤恭敬有加,让魏忠贤放下戒备,同时不断削弱阉党实力,任用自己亲自提拔的官员以谋求对阉党的抗衡。

崇祯的努力终有回报,忍辱负重的崇祯帝,日日面对着不可一世的魏忠贤那张奸佞的嘴脸,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终于在天启七年十一月的初五,结果了这位万人唾骂的奸臣,真正属于崇祯的时代开幕了。

魏忠贤自缢后,阉党遭到了崇祯皇帝的清算,在政令开明的崇祯皇帝的整治下,为害大明长达数十年的阉党土崩瓦解,朝廷政治逐渐回归正轨。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遭人诟病的是,崇祯皇帝在灭亡阉党后,并没有控制住明末官吏的结党营私,文官集团日益扩大。面对这些,多疑崇祯仅仅采用不断换政治一把手(内阁首辅)这种消极的办法来遏制文官集团的膨胀,但是这微小的手段无法撼动根深蒂固的官僚制度,一切显得那么无济于事。如果换做是洪武皇帝,老祖宗朱元璋处理的话,是根本不会让朝廷之中有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的,这也许就是崇祯皇帝政治方面的缺陷吧。

铲除阉党后,崇祯错就错在没有及时制衡死灰复燃的东林党,朝政的局势一度十分尴尬,最后造成东林党把持朝政,没有钱借钱借不来,最后李自成进京后,搜刮出几千万两白银。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正是这个道理。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无奈的政策

当时,国内大规模爆发农民起义军。崇祯倒霉到了家,自登基以来内忧外患,连年自然灾害,颗粒无收,这个我们后面单独分析。中国的老百姓有一个特点,能吃饱饭就行,毕竟我们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百姓要求不高,但往往最低微的愿望都不能满足。试想谁没事顶着失去生命的危险造反啊,你看看大泽乡起义、黄巢起义、黄巾起义之类的,哪一个不是到了要命关头,不行动就等死的时刻才豁出去造反的。虽说有自然灾害,但是又不是头一次,办法是有的,农民起义军是可以安抚的,给口吃的,给个活路,谁还造反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大明的百姓还没有过够。

崇祯是怎么想的,起义军就都是刁民、土匪?拿剩余不多的钱征集军队跟起义军硬扛,结果是越打越多、越打起义军越旺盛。到后期才想到安抚,这时人家已经家破人亡了,现在安抚,只能换来短暂的喘息,仇恨的种子已经在每一个农民兄弟心中深深的埋下,为了牺牲的战友、为了死去的老婆孩子还有起义军首领共均富、日饱足的承诺,拼上性命也要一较高下。崇祯的政策致使他失去了民心,失去了每个王朝都无比珍重的根基所在。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外因

内政业已东林一家独大,外患日益严重。自万历朝萨尔浒之战失利后,证明着汉族实力衰微,建州女真、满族的实力日益膨胀。

曾经那个举世名将李成梁放过的黄毛小儿,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努尔哈赤率领众志成城的女真部落在大明的东北边境掀起一场又一场腥风血雨,抵抗入侵已经刻不容缓。崇祯重用袁崇焕、满桂、毛文龙等抵御女真入侵,并且给予袁崇焕极大的权力,崇祯做梦也没有想到,正是这高度集中的权力,害死了袁崇焕,瓦解了边关将士的凝聚力,给了女真可乘之机。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从此女真一族在大明边关一发不可收拾,大清王朝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登上这历史的舞台。

天灾

崇祯是个努力的人,但是他还是个倒霉的人,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崇祯元年,中国北方大旱,陕西尤为严重;

崇祯五年,北方各省爆发大饥荒,平民百姓只能剥树皮,甚至吃观音土涨肚而死;

崇祯六年,陕西全境闹蝗灾,耀州、澄城县最甚,百姓死亡人数超过一半;

崇祯七年以后旱情不断;

崇祯十年至十三年,四年皆有蝗灾,百姓出现人吃人的惨状;

崇祯十三年、十四年是南北各地的大荒年,流民弃婴遍布国家主干道两侧。

崇祯十三年至十七年,因为天灾,流民不断,鼠疫横行,死尸遍野。仅冀、晋、陕三省死亡人数就高达千万之众。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上面的是天灾(史称明朝小冰河时代),接下来就是人祸。崇祯二年五月,崇祯因连年抗战,国库空虚,外加陕西灾情严重,裁去陕北驿站,大量国家低级公务员失业,其中就包括闯王李自成。崇祯上位的十几年里,灾情严重,大量流民吃不饱饭,面临着饿死的危险,朝廷抵御女真入侵,国库一度亏空,无力赈灾。加上大量公务员失业,农民起义已成排山倒海之势,大明王朝已经无力回天。

崇祯自己的原因

前面我们说过崇祯的举措让东林党独霸朝纲,更为严重的是,崇祯这个人在用人方面还秉承着用人疑,日日疑的方针准则。看看他十七年换了几十任首辅,他很着急,想要救国,但是当年他祖宗朱元璋的那份用人不疑的性格,是一点也没学会。

袁崇焕,五年抗辽,结果皇太极兵围京师,皇太极的反间计,崇祯一怒之下,凌迟袁崇焕,亲者痛,仇者快。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孙传庭,大明王朝最后的牌面,却因为他的一意孤行,将大明朝最后一点气数,耗尽。

设想,如果你的老板是崇祯,你会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吗?不会,我猜你为他工作都是在忍气吞声。可见当年的崇祯又失去了朝廷众臣的心,像朱祁钰与于谦那样君臣一心合力将京城保卫战推向胜利的高峰的画面再也不会上演了。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在崇祯临死之时,还吩咐小毛子道:“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虽然崇祯皇帝在最后仍然努力地保全自己百姓的生命,但这是一个皇帝的责任。可是他致死还没有纠集自己失败的原因,依旧把那帮无奈起义的农民称为贼寇,不免有些自大狂妄、抱残守缺。

总结

多疑寡恩也好,刻薄也罢,都不能否认崇祯是一个悲情的皇帝。他努力,但是就是没有这份天赋,都是外王入京当皇帝,都是没有接受过正统帝王教育的人,可嘉靖皇帝的手段,比崇祯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如果嘉靖的那份心智,配上崇祯的这份努力(嘉靖后期修仙去了),那大明王朝还真有可能力挽狂澜了。

参考资料

清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

叶梦珠、来新夏——《阅世编》中华书局

明官修——《明实录》

民国——《清史稿》北洋政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