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书法中的气来自哪里?

 武当书苑 2020-03-05
 

文|杜文杰


2、气

练字如练剑,剑有剑气,字有字气。有剑气,宝剑出鞘才威力无比;有字气,笔墨入纸才神韵非凡。

(1)书法中的气来自哪里?

书法中的气从自然中来,从阴阳中来,也是从生命中来。

书法中的气是生命之气的艺术再现。生命之气不存在,书法之气也无法产生,而生命来自于自然,即生命之气既来自于自身的元气(先天之气),也来自于天地阴阳之灵气(大化之气)。

一个字也好,一幅书法作品也好,都是有生命的。因为,一幅好的作品,你可以透过字里行间感受到它的生机和气息。

每一个字其实就像一个生命,字或作品里藏着它的眼睛、心脏、四肢、躯体及衣冠等。它们的眼睛炯炯有神,心脏跳动有力,生命充满活力,它们的衣着华丽,姿态优美大方,形象或楚楚动人,或熠熠生辉,或坐或卧,或立或行,或动或静;纵观整幅作品,字规整而不僵硬,虽险绝而不倾危;气势如虹若蛟龙出水,气韵悠长如处子春眠。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蔡邕这几句话重点讲出了书法因阴阳变化聚合而产生的各种气机、气势(含笔势)和神韵(气质),深刻揭示了书法与自然、阴阳、笔势、气韵之间的关系,表明了书法的来源于本性,体现了中国古代老子哲学“道法自然”的精髓。古人书法创作也遵循了“道法自然”的精神,主张“书道自然”、“天真无为”的艺术宗旨和追求。

书法中的气就是生命,就是气机,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处处洋溢着朝气,充满着青春活力,让人心驰神往,爱不释手,念念不忘,给人一种震撼力量和美的享受。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疑,老子是“自然”一词的创立者,他认为宇宙的一切,都是自然的,人们皆应顺其本来的自然,真实地表达或再现自然、社会和人的本性,不可有意作为,更不能妄为。

汉字的成字方法有六种: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古人最早发明文字(甲骨文、篆书等)就通过自然万物的形状、声音或意境等来表达特定的事物或情境。有些书法艺术作品通过抽象的笔画线条和图像来表达特定的人和事物。这种独特的表达自然万物的书法艺术也被称为“情趣书法”。诸如:佛、悟、日、月、龙、虎等字。

 
 

要更好了解“书肇于自然”及书法的气机和神韵,还必须了解和掌握中国《易经》和《道德经》中关于太极和阴阳的经典论述及精神实质。因为,它们共同揭示了书法艺术的产生及书法之气的来源问题。

《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这里的“一”指天地之大道,道是无极的,蕴含着天地万物的终极本原及规律。

无极生太极。太极是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所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 ,我亦教之 。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 

上文意思是说: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形成新的和谐体。

“无极大道”生出“一气”, “一气”分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和合生出“中和之气”,“阴阳二气”及“中和之气”共同作用、彼此和谐产生自然万物。阴阳二气的关键作用在于形成“中和”之气,阴阳“中和”平衡之气,乃自然万物所需要的健康之气。

  
 

生命的精彩与活力依赖于身体阴阳协调与平衡所产生的“中和”之气,阴气过剩或不足、阳气过剩或不足都会产生各种不健康的疾病;书法作品之气来源也不例外,书法的自然与妙道同样也需要通过阴阳和合变化而表现出来。

根据阴阳协调平衡的原理,在书法创作中,要处理好黑白、浓淡、虚实、动静、长短、高矮、大小、肥瘦、正欹(斜)、顺逆、提按、使转、圆缺、涨渴、疏密、行止、方圆、松紧、收放(纵擒)、俯仰、开合、轻重、缓急(疾)、燥润、干(枯)湿、润涩、藏露、快慢等关系。这里的变化和平衡涉及很多关于笔势和创作行为等问题,正是处理好了这些关系,每个字、每幅作品才能焕发出艺术的生命和活力,才能成就一幅幅气韵流动,气势非凡的精美书法艺术作品。

古人说的好:“写字要有气。气须从熟得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高下欹整,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却著不得丝毫摆布,熟后自知。”

 
 

“气韵生动与烟润不同。世人妄指烟润遂为生动,何相谬之甚也!盖气者,有笔气,有伯气,有色气,俱谓之气;而又有气势,有气度有气机,此间即谓之气韵,而生动处又非韵之可代矣。”

中国画论中谢赫总结了 “六法”。“六法中,原以气韵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板呆矣。气韵由笔墨而生,或取圆浑而雄壮者,或取顺快而流畅者,用笔不痴不弱,是得笔之气也。用墨要浓淡相异,干湿得当,不滞不枯,使之气欲吐,是得墨之气也。不得此法,淡雅则枯涩,老健则重浊,细巧则怯弱矣,此皆不得,气韵之病也。”

古人在书法中对“书法之气”的论述非常之多,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书法之气”在书法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意义。把握了“书法之气”的秘诀,你的书法艺术作品就会更有神韵和风采。

(未完待续)

 
 

2020.3.1—3.5     书馆首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