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阳明篇麻仁与证调胃承气汤

 黄元御医学研究 2020-03-05
阳明二十四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1 阳明病,不吐,不下,而心烦者,则知胃阳原盛也。调胃承气汤下胃阳偏盛,以和里阴。正阳阳明,一因表郁,则腑热独盛,此阳旺之人有之。
阳明二十五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1 热随汗泄,病已差矣,但亡津内燥,故有微烦,知胃中干燥,大便干硬。前小便多而今少,则知津液还胃中,不久必大便也。
按;中医辩证,必问大小便,颜色次数形态,此为问诊必问要点。小便数则大便必硬,一定之理,来反推论小便少者,津液还胃,知不久必大便。
阳明二十六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与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1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一定不可攻,“当”须自欲大便,结而不下,宜蜜煎导而通之。土瓜根及与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阳明二十七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1 足趺之动脉,名曰趺阳脉,专候胃气,浮则胃阳强,涩则脾阴弱,浮则气盛,涩则血少,血虚木郁,风木疏泄,则小便数,膀胱津枯,浮涩相合,津亡水枯,大便则难也,土燥则胃阳之强,必约脾阴,麻仁丸主之。
2 阳明八,自太阳来者,谓之太阳阳明也,小便数者,膀胱津涸,脾胃失润,水枯土燥,则大便难也。因而脾气约结,粪粒坚小。
3 脾为化血之源,胃阳强则脾阴弱,涩则血少,木郁疏泄,小便数则膀胱水枯,土燥胃强,必约其脾(《金匮》卷二,风寒十九,热在中焦)。脾胃属土,亡津燥盛,其脾为约,故为脾约,师言土燥水枯之义,膀胱水枯,阳明土燥也,本条之涩,血少阴虚脾弱。
4 麻仁丸,泻胃阳之强,滋脾阴之弱。
按;本条趺阳浮涩相合,寸口或为脉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