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言俚语-----12

 高山水长流 2020-03-06

        成都的方言可以说是最丰富、最风趣、最生动的地方语言,把所有成都方言集中起来可以编一本书。从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开始,大批五湖四海的人迁移到四川定居,在这三百多年共同生活的时间里,互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四川方言。而川西地区,特别是成都地区的方言,更加丰富多彩,更有趣味性。

顶起对窝跳加官

成都方言中的歇后语也很丰富,比如过去我们爱说:“顶起对窝跳加官”,什么叫“跳加官”呢?“加官”即“加官晋爵”的意思,“跳加官”即过去在戏开演前,要有一个开场舞,没有多少实际的意思,只是让观众都安静下来。“顶起对窝跳”,对窝很重,顶在头上,表示多此一举,既费力又不讨好。

成都人幽默风趣,形容一个歪人,他爱说:“龟儿子脱了裤子打老虎--又不要脸,又不要命。”巴金文章里还写过“火烧碗柜”,啥意思?--盘盘都红了,就是脸都红了。可见方言有时可以用来娱乐人。

提劲打靶

过去人们习武练功,先就要运气,就是“提劲”;“打靶”就是惹麻烦。成都还有句叫“劲都提圄囹了”,“圄囹”快读KUN,表示达到极点;成都人还喜欢“提虚劲”,就是“假打”。

成都人口语都很有文化内涵,一个人做事不专心,成都话叫“恍兮惚兮”,此语出自《老子》;一个人做事粗心,成都话说:这个人“大而化之”;你做事糊里糊涂,叫“弗虑弗图”,此语出《诗经》。成都人真是把古书中的文言当方言,又如成都人说一个人很散漫,叫“散眼子”,其实该写成“散焉者”,此语出自《庄子》,表示他是一个“逍遥自在的人”;还有,过去成都人不说“突然”“忽然”,而说“忽而突之”,你看,加了很多虚词,却大有来头。从前读书爱用这些词,久而久之,老百姓也跟着使用,并使之口语化,这说明老百姓的语言总是会向文化高端看齐,向雅文化看齐。成都口语中,现在滥用一个“搞”字,这是半个多世纪前,那些南下的干部们从山西带来的,什么都用“搞”字:“搞工作”“搞学习”“搞对象”“搞关系”“搞点醋来吃”等等。成都人过去不爱用这个动词。

打牙祭

远古时代,军队都要祭祀“牙旗”。那时的旗帜边缘有齿状物,像人的牙齿。古人杀牲祭旗,用猪血涂抹旗杆,从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开始,到腊月二十六日结束,所以腊月二十六日这天就叫“倒牙”,表示今年的“牙祭”结束了。祭了牙旗之后,人们将肉分而食之,“倒牙”这一天,肉铺子都要关门,表示不再打牙祭了。古时候军人常常说:“祭牙旗啰”,表示有肉吃了。军队生活中的一些常用语甚至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如我们经常说:“他们是一伙的”,或某某与某某是“同伙”。在古代,军人编制是“五人一伍,十人一伙”,“一伙”就发给一口锅造饭,同在一口锅中讨食就是“一伙的”;又如,文人也常说:“羞与为伍”,意思就是说:“我不愿意与他编在一个战斗小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