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三迁择邻”看孟母的教育智慧

 阅读中丰富人生 2020-03-06

魏建华(潍坊樂智苑儿童心智培育中心   山东 潍坊  261500)

中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度,并一直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历史上留下了教子方面的不少佳话。其中,孟母“三迁择邻”的故事流传最广,影响也最为深远,被奉为古代教子经典案例,留给后人无限启迪,在当今依然有着现实意义。

 孟母“三迁择邻”的故事出自汉代刘向编撰的《列女传》。据史书记载: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是说孟子的母亲觉得儿子自小颇具资质禀赋,对孟子有着更高的期许。孟子年少时,孟家原在一处墓地的附近,孟子“嬉游为墓间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旁,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孟子之所以能够“卒成大儒之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孟母教育得法。 

从上面的故事中不难看出,孟母是一位富有教育思想的伟大母亲,深知环境影响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所以不惮其烦地屡次搬家,就是为了不断改善孟子的成长、学习环境。

令人敬佩的是,此时孟父已逝,孟母一个人靠着织布来养活母子二人,生活一定非常清贫,三易居所绝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孟母不移其志,在苦境之中优先想到了孩子以后的发展,为孩子的成长计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这需要一份怎样的属于母亲的伟大智慧和母性恒定的勇气啊!

更为可贵的是,孟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学术风气蓬勃发展,诸子百家争鸣斗胜,使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是好。然而,孟母有自己的坚定主张,她无视老庄的玄虚,不屑杨朱的功利,唯独醉心于孔子的仁义之道,彰显了孟母富于教育思想的大智慧。同时,孟母把握孩子人生的正确方向,把“志在孔子”作为对孟子培养的追求目标。孟母施教的种种做法,很好地履行了一个母亲的教育职责,对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为孟子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孟子的功成名就彰显了孟母的伟大。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推想:倘若没有“孟母三迁”施教,没有孟母的主动承担,那么在烽烟四起的春秋战国时代,可能会多一个精于祭祀的“礼丧爷”、或多一个堪比陶朱公的富商,唯独不会有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孟子,作为中国两千多年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有可能因此而略显单薄。这是多么难以估量的损失啊!

故而明人钟化民在《祭孟母文》中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意思是说:“有圣母然后才有圣人”。“大多数父母教育子女,都是以功利为主,期望他们可以出仕为官。而孟母教育孟子,则希望孟子能够学习孔子,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贤德之人。古往今来,能够如此教育子女,并培养成一代圣贤的,只有孟母这一人啊!”这是后人对孟母和孟子的尊崇,也是对孟氏家风家教的赞叹与弘扬。

“择邻而居”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在于其诠释了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这一现代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常识,却由两千多年前的孟母启蒙。

环境是教育的隐性课程,它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与发展,也是良好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条件,更对孩子的交友、品性和行为的养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相必大家会有这样的体会:常常与高人往来,尤其是与道德学识比自己高的人来往,你会发现自己的学识境界也会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所以荀子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说法、谚语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感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这些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箴言,值得我们好好体味其中的真谛,并躬身实践,自觉运用到孩子的培育中去。

作者简介:魏建华     山东高密人  现供职于潍坊樂智苑儿童心智培育中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