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俊|孟母智慧:教育之道

 昵称40077028 2017-05-15

【编者按】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本网特别刊发北京青年讲师杨俊关于孟子的故事和国学解读。重读国学经典,对于今天的我们是一种智慧的启迪。

杨俊|孟母智慧:教育之道

资料图

孟子的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

《三字经》的开篇,大意如此:人刚出生,本性相同,都是好的,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好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之道,最可贵的在于专心一致。希望孟子有好的学习环境,孟母曾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割断织好的布来启发他,如果不专心专注,学习就会前功尽弃,还得从头再来。

作为传统中国蒙学经典的三字经,为什么开篇明义,提出人性本善呢?其实谈的是教育的基础问题。千百年来,关于人性,有各种不同的论点,儒家三大圣人中,亚圣孟子和后圣荀子就有截然不同而且对立的观点,性善和性恶论。

三字经采用了孟子的性善观点,明确告诉学子,人生下来就是好的!用现在的话说,人生下来就是带有正能量的。离开了这个谈教育,必将失去根本,教育成了无根之木,怎么能蔚然成林,为国家培养出仁义英才呢。

在今天重读经典,用心感知,你会发现,性善论真真是孟子学派最感人的学说,它丰富了人类最温情的先天基础,一切众生不仅平等,而且善良。因为这天赋的善良,我们必须格外珍惜,千万别让善良精灵从我们身边溜走,变成不善之人,这不仅是暴殄天物,还会酿成潜在的灾祸。我们千万不能低估了这点滴不善的力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就是点滴细微所致吗?《金人铭》所言,“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也是这个意思啊,小小的火苗不及时扑灭,不久熊熊的大火就将会象决口的黄河一样。细小的溪流没有阻塞,最终将汇成江河。

杨俊|孟母智慧:教育之道

韩非子说:纣王用象牙筷子吃饭,箕子见后十分担忧,他认为,象牙筷子,须用犀角和美玉杯盘方能配套,这样高级的器皿就不能盛普通之饮食,需珍禽异兽而盛之;享受上了山珍海味,则不能穿布衣短衫,需锦绣绸缎须配之;接着又得有华屋大厦居之,如此,难道不是很危险的事吗?商纣后来国灭身亡,不正是如此吗?

人性本善,是教育的基础,三字经以此开篇,构建出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忠孝仁义礼仪廉耻的教育体系和学习方法,从而奠定了启蒙教育经典的地位。孔子不说人性善恶,但他说有教无类,同时申明: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被赞为万世师表,生民未有,孔孟之道薪火相传,始终不息,不正是人性本善的光辉力量所致吗?

杨俊|孟母智慧:教育之道

资料图

孟母的智慧

关于孟母三迁,《列女传·母仪篇》写道: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这段故事的大意如此:孟子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孟子和母亲仉氏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和小孩们一起学大人跪拜、哭嚎,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了,很担心,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事。于是,他们又搬家至屠场附近,这次,孟子又学起屠夫宰杀猪羊,孟母再次搬家。他们搬到了学宫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母很满意地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杨俊|孟母智慧:教育之道

资料图

关于孟母断织的故事,《列女传》写道: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讲的是什么呢?大意是这样的:孟子放学回家,母亲正在织丝,见他回来,问道:“学习如何?”孟子随口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漫不经心的样子,非常担心,马上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孟子被吓住了,问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丝一样。有德之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勤问才能增长知识。平时能安宁,做事起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将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免遭受祸患。这跟织布为生有啥不一样?我半途而废,难道可以让你长期有衣服穿有粮食吃?女人如果荒废了生产家里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恐怕不做强盗小偷,就只能做奴隶劳役了!”孟子吓了一跳,自此,孟孟子从早到晚勤奋学习,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之人。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杨俊|孟母智慧:教育之道

资料图

关于孟母,《韩诗外传》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故事大意如此:孟子的妻子在屋里伸开两腿坐着,孟子看见后非常生气,他对母亲说:'我的妻子不讲礼仪,请您允许我休了她。'孟母说:'为什么?'孟子说:'她伸开两腿坐着。'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就是你没礼貌,不是妇人没礼貌。《礼记》上不是说了吗?'将要进屋的时候,先问屋中有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声音一定要高,让里面的人知道有人来了;将进屋的时候,眼要往下看。'为的是不让人没准备。现在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进屋没有声响,因而让你看到了她两腿伸开坐着的样子。这是你没礼貌,并非是你妻子没礼貌!'孟子一下子就认识到自己错了,不再提休妻这事。

杨俊|孟母智慧:教育之道

资料图

这三个故事,所有讲《孟子》和关于孟母智慧育儿的人都会说,我今再说,似乎有点重复和啰嗦,其实不然,孟子最恨邪说横行,他在《滕文公下》一文中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意思是社会上歪门邪道的学说太多,世人又不知道怎么辨别,只知道不择手段的追求名利。他为此感到忧虑,所以要规范先圣的道路,抵制,批驳错误夸张的言论,使邪说歪理不能再流行。邪说兴起在人们心中,会危害人们做的事情,事情受了危害,也就会危害政务。他说即使圣人再出现,也不会改变我的观点。

孟母三迁的故事经常被今人误导为读书一定要去最好的学校,结果商家一渲染,学区房就成了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价格非常人能够承担,即使如此,还是有无数家长,挖空心思往里挤,似乎有了学区房,自己的孩子就能够出人头地,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岂不悲哉。

从生活点滴展开,用生活智慧启迪孟子,这才是孟母真正的智慧,孟母有非常清晰的育儿理念,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善。所以她要孟子向善,而最大的善事什么呢?做好自我,为人为善,就是济世安民。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修齐治平的理想所在!所以她希望孟子能好好读书习礼,成为君子。

杨俊|孟母智慧:教育之道

资料图

天下父母,无不望子成龙,父母健在是人子顺利成长的保障。文明发达的今天,单身母亲独自带孩子都是非常艰辛的,况且是在男尊女卑等级森严的战国时代,孟子晚年与万章之徒退而著述,回顾自己的成长环境,不由感慨: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得此三乐,王天下都不与存啊!

孟子三乐,不就是感慨自己少时失去父亲,对母亲独自艰辛抚育自己的赞歌吗?战国时代,士农工商等级森严,孟子作为没落贵族的后代,光复先人荣耀,势在必行。孟子自己就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他游说诸侯,推销仁政学说,希望救民于水火,重现天下一统的王道政治。孟子和孔子一样,活着周游历国,郁郁不得志,然青史高标,成为中华文化圣人,这所有的一切,关键在于母亲的智慧教育,后世尊孟母为母教一人,可谓名至实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