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城内的这座寺院,为何会被称为“闹市中的净土”?

 史家之韵 2020-03-06

寺院乃是佛门清净之地,我们通常认为寺院一般会建在山谷僻静的地方,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嘈杂。然而,在北京城内却有一个例外,有一处寺院的地理位置异于其他寺院,它被称为“闹市中的净土”。

这是一处异常幽静的地方——广济寺,它位于北京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是京城著名的“内八刹”之一。

这座寺院最早建造于宋朝末年,当时的名字叫西刘村寺。在元朝时曾改名为报恩洪济寺,后来不幸毁于元末的战火中。

  明朝明英宗天顺年间(1457—1464年),一位山西僧人云游至此,在废墟上募资重建。寺院建成后,明宪宗在成化二年(1466年)时,御赐名为“弘慈广济寺”。

从此,广济寺成为京城名刹,善男信女们纷至沓来,寺内香火旺盛,一片热闹景象。清朝皇室也对广济寺甚为重视,曾多次出资进行修缮或扩建,并且,格局仍然维持原状。

民国期间,也曾对广济寺进行过两次扩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又有几次对广济寺进行改建,扩建,无论是规模还是管理,都比之前更好,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还在此成立。

  广济寺建筑雄伟壮观,是典型的“川”字形格局。它的外观完全按照中轴对称式布局,寺内院错落有致,主、配殿清晰明了,让人肃穆,心生豁然开朗。

近代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就曾高度评价这样的建筑格局,说其很适合庄严肃穆之场合。人们之所以称广济寺为“闹市中的净土”,也许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建筑格局面前会心生敬意。

清朝时,广济寺因改为律宗道场,由恒明法师在此设坛布道,盛极一时。律宗,是佛教13宗之一,是研习佛教戒律、严肃佛教戒规的宗派。律宗只强调对修为的保持和对纪律的遵守,而没有什么深奥的教义。

  广济寺的静雅,除了其建筑的规整和曾是律宗的传播之地外,还缘于寺内典藏的丰富。这里有无比珍贵的明代檀木制善财童子五十三尊。

广济寺的大雄殿内,还悬挂有一幅由清人傅雯奉乾隆皇帝御旨,为皇太后祝寿,用手指所画的《胜果妙因图》,高5米,宽10米,它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幅手指画,被称为“指画之冠”,颇为珍贵。

在这副画面上,佛祖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上,慈容可掬地向信徒讲经说法,周围一百多位弟子洗耳恭听。有趣的是,在这些听众中,还有我国的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关羽、关平及布袋和尚等。

除此之外,寺内藏经阁还藏有大量佛学经典、典籍著作,仅图书室就有23种文字、10多万册佛教著作,仅收藏的《大藏经》就有12种版本,是研究中国佛教发生、发展和演变的重要史料,对中国佛教的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广济寺的名气,除了它是“闹市中的净土”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据说在这里拜观音求姻缘最为灵验。

每年会有很多心有所愿的人慕名而来,希望可以求得相伴终生的伴侣;或者求夫妻同心永结,白头到老;或者希望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都顺利无忧等等。

广济寺虽然处在北京西城区这样的闹市中,但是,寺院内反而会给人一种古朴的宁静。

如果你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感受到了许多压力,或有浮躁的情绪,不妨来这片“闹市中的净土”,也许会让你放慢节奏,舒缓心情,进而升华自己的内心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