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雄迟暮——永不凋零的传统相机(增补版)

 华山哥哥1962 2020-03-06
英雄迟暮——永不凋零的传统相机(增补版)
冷月霜剑
2019-08-16
阅读 309
关注

有的东西,错过就没有了,按快门如此,收藏亦如此。

引言:
        从1839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起,人们便开始从商业应用的角度,让相机逐步走进人类生活,并且一开始就显示出奢侈品的属性。从相机诞生以来,留住美好、锁定时光、记录时代,无疑是最理想的工具之一,以致于人们在当今采购手机时,已把关注手机的成像技术做为重要的参考值。随着岁月流逝,传统相机越来越让位于数码相机。         传统相机是以溴化银化学反应为记录载体的装置,是机械、光学、化学、材料学的完美结合。英雄虽迟暮,但当你抓起一架经典的相机,拨动机械带来的金属声音,能给你带来的不仅是拥有的满足,而且能和你对话,带你时空穿越,甚至让你听到摄影师脚上用羊肠线缝制的皮靴在地板上发出的吱吱声。也许你有一台记录过一战或二战风云的家伙,想闻闻硝烟也是容易的事。

        近期想把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这些家伙整理展示一下,发现要单独介绍一款相机,是件比较容易的事。当你试图介绍一堆传统相机,如何去分类,是个难题。
      ——从镜头上分,单眼、双眼是一种简单的分法。似乎镜头可以水平移动的全景相机可以归进单眼中去。
      ——从结构或取景方式上分,从最早的针眼开始,豆腐刀式、旁轴、单反、双反也是一种不错的分法。
      ——从画幅上分,可以有干板(8英寸×10英寸等)、湿板、127型(46mm)、120型(61mm)、135型(35mm)、微型(8mm)这几类。其中1920前,127型可是主流喔。
  ——从便携性分,又可分大型、中型、便携式、微型,大型又往往称为座机,但也有把哈苏这类中型相机称为座机的,似乎又可合并为大中型。但尼康、佳能单反如此沉重的家伙又能称为便携式吗?
  不解决这个问题,文章写不下去了。总之,处于个人爱好而非学术研究,可以从文章利于铺开的角度,用以下分类法:
         一、大画幅
                 ★干、湿板
         二、中画幅★
                 ★120型、127型
          三、全画幅
                  ★135型(35mm)
          四、小画幅
                  ★微型(小于35mm)
         确立了这种简单的分类原则后,便有了自从得了精神病,人从此精神多了的感觉。朋友圈有不少朋友比我懂相机,欢迎各位指教!

第一展室 大画幅

ZEISS 5寸双皮腔---ICA 225 Ideal

产地:德国。生产年代:1920年左右。面板能上下/左右移动,镜头和后背都采用了快装结构。

COMPUR镜头F3.5—F4.5,速度从1秒—1/200

wista 454X5 45大画幅座机

机身编号:2361。生产年代:1975年左右。产地:日本。WISTA是日本一家老牌的45相机生产厂家。可能因为销售策略的原因,几乎就很难在国内看见。WISTA是LINHOF的忠实模仿者,能够提供非常接近LINHOF的产品。

这片镜头最小光圈可以达到F64

一个片夹可以装两张底片,先抽第一片豆腐刀完成拍摄后再插入,将片夹取出换一面装进去,才能使用背面的底片。过去就是这种慢节奏。

第二展室 中画幅

ROLLEIFLEX 3.5F
类型:120双反。镜头:Carl Zeiss Planar 75mm。生产年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产地:德国。F型号的2.8F和3.5F的成像素质最高,最受追捧。3.5F,除了光圈少半級外,画质操控都和2.8F十分贴近,体积也比2.8F要小一点。搭配的是Zeiss Planar 75/3.5镜头,換算後大概是135格式的40mm F2。

此机是光圈快门联动版本,可以从自带的测光表中取值,通过光圈快门联动,选择合适的爆光组合。过去的测光主要是硒元素测光,由于硒元素自身的衰减,应用中必须做相应的调整。如果你不想拆开机器调试的话,也可借助其他测光表找到参考值。如经过对比,我将这台相机的感光度设置为ASA800、DIN30的情况下,就完全是ISO100条件下的准确测光值。下面的照片印证了这个结果。

富士100 扫底。南京老城南

Hasselblad哈苏500c/m120单反

生产年代:1970年左右。产地:德国。该机型1994年停产,前后历时24年,是相机界中之常青树。做工精良,故障率最低。500CM是500C的改进型,主要是对调焦屏进行了改进,可以更换调焦屏;增加反光镜预升也是一项改进。

哈苏最成功的营销就是一堆昂贵的镜头、测光顶、滤镜、对焦屏等等在等着你。

两只红T。

柯达100扫底。仙林羊山公园

LOMO LUBITEL 166
类型:120双反。附带镜头:生产年代:1955左右。产地:前苏联。留比特166是前苏联制造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中画幅相机, lubitel系列用的電木(酚醛塑料)耐老化性能比日本常用的ABS好,lubitel的鏡筒、快門、調焦機構全部为金屬。

玛米亚RB67 Professional SD

类型:6X7 大画幅座机(120)。生产年代:1990。产地:日本。玛米亚RB67 PRO SD是目前6×7机械控制中画幅单反相机中唯一可以旋转机背的产品。

柯达100扫底。家猫

VOIGTLANDER BESSA II

类型:6X8 大画幅座机(120)大八张。附带镜头:Color-Skopar105mm f/3.5。生产年代:1950左右。产地:德国。福伦达三剑客之一。Bessa II配备有三款镜头,分别是Color-Skopar、Color-Heliar和APO-Lanthar。都是相当不错的镜头,特别需要提示的是Bessa II APO-Lanthar(海利亚),由于配备了稀有的镧玻璃镜头,成像优异且产量极少,成为收藏者争相寻觅的重点对象。Color-Skopar镜头也是采用当时高级多层镀膜技术,使得镜头抗眩光能力得到提高。

柯达100扫底。浦口天桥

柯达100扫底。浦口天桥、火车站、红房子

Pearlette Rokuoh-sha(半王子)

规格:127型折叠。1925年日本小西六公司(柯尼卡公司的前身)高薪聘用八位德国相机设计师(其中俩位是光学研究人员),在德国专家的指导下开始生产PEARLETTE(皮尔利特)127相机。整机以美国柯达“VESTPOCKET”袖珍口袋相机为主本仿制,可能由于它的关键部件都不是日本生产,有知识产权法律制约,所以不能有日本JAPAN字样,半个王子是不是这么称起来的。

ZEISS IKON NETTAR 515蔡司依康120折叠相机

6*9画幅。镜头F4.5—F7.5/50mm。速度:T、B、1…1/175

海鸥4A(白脸)
类型:120双反。附带镜头:4片3组天塞结构的镜头(HAIOU-43)1:3.5/75。生产年代:1968左右。产地:中国。使用中画幅120胶卷,机身采用4片3组天塞结构的镜头(HAIOU-43),环带透镜的聚焦屏,仿Rolleiflex的捏合式顶盖,带触点的附件插座(热靴),属于当时国内最高配置的双反照相机。

长城df-2出口型
类型:120单反。机身编号:94497。附带镜头:1:F3.5-22/90 M39螺口。生产年代:1982。产地:中国北京照相机总厂。是世界上最简易的120单反相机系列。仿德国的“普劳贝尔(Plauble)”简易型 120单反相机,也有可能仿日本的“Pilot”照相机,生产开始时间为上世纪70年代,先后改进生产过多种款式,一般国内市场上能见到的型号为:Df- 1,df-2,df-3,df-4,df-5等型号,df-2在1982年投产。

海鸥203(红点)
类型:120折叠。机身编号:412111。附带镜头:1:3.5/75
生产年代:1964。产地:上海。主要生产年代为1964—1977年,产量311446台。

当时买相机是要凭计划的,于是出现了红点机。标了红点,对上级主管部门当次品上报,就可以自主销售了。实际是通过另一渠道满足社会需求的变通方法。

TAIYADA KAKI TKK 75㎜F3.5

120型 6×6
无任何资料可查。

宾得PENTAX 6x7

1969 年推出,庞大的机身,兼容120 和220 的底片制式,测光顶,快门由 B 到 1/1000s. 需有一节电池驱动快门。1989 年改进版为PENTAX 67 .机身价格不谈,单是这根手柄就要1000大洋。

柯达100黑白卷,老门东扫街。

第三展室 全画幅

阿古斯 ArgusC3
类型:135旁轴。生产年代:1944年左右。产地:美国。阿古斯是美国的一家照相机和摄影产品制造商,1936年成立于美国的密歇根州.安阿伯市。其最著名的产品便是C3相机,生产运行了27年,成为历史上畅销的相机之一。

ZEISS IKON contessa 女伯爵
类型:135旁轴。生产年代:1950年左右。产地:德国。附带镜头:TESSar 1:2.8/45。与福伦达Voigtlander Vitessas是最好的35mm折叠相机,世界上第一部集成测光表(selenium cell)的35mm折叠相机,采用硒元素测光。

莱卡iiif
机身编号:534987。附带镜头:L39口通用。类型:135旁轴。生产年代:1950年左右。产地:德国。1950年生产,1956年停产,共生产169320台,编号从525001—837720。同期世界众多制造商争相模仿,如苏联的左尔基、日本佳能、中国上海 528等。

上海582(三钉)

规格:135旁轴。生产年代 :1958年。镜头:1:3.5/50(L39口)。热靴上有四个螺丝的属早期,三个螺丝的属晚期,即通常所说的四钉和三钉的区别。产量接近十万台。仿莱卡iii系列。同上图中的莱卡iii猛看能区别开吗?

528有明显的模仿莱卡iiif的影子,但还是有细节上的区别,包括528采取的是黄斑对焦。

福伦达至尊Prominent I 型
类型:135旁轴。生产年代:1950年左右。产地:德国。镜头:Color-Skopar 3.5/50mm镜头。是福伦达三剑客之一,1950年首次亮相。当时福伦达依仗在大画幅领域创下的名头,也想在35mm相机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在几乎同一时间高、中、低档全线出击,推出Prominent、Vitessa 、Vito三个系列。Prominent(至尊)是福伦达的高端产品,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叶片式镜间快门,可以提供全速度范围的闪光灯同步,对专业摄影师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吸引力。堪比当时做工最好的徕卡相机,不过,其设计严重阻碍了相机的使用,而异想天开的把调焦旋钮放置在机身左上方那个一般是用来倒片的旋钮上,既不方便又影响了握持的稳定性。玩过福伦达相机的人,一般会怀疑设计师是个左撇子,或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人,他们用天才式的想象力,最后击垮了所供职的企业。

镜间快门

福伦达Voigtlander vitessa(石库门、天线)

类型:135折叠。生产年代:1950年左右。产地:德国。附带镜头:Color-Skopar 2.0/50mm镜头。Vitessa是福伦达三剑客之一,是福伦达所有相机中最漂亮的一款,双开门折叠式镜头,招牌式天线一般的快门上弦和过片机构在相机不用的时候都很好的隐藏在了它那优雅的外衣之下。号称专业记者在连续拍摄时右手可以纹丝不动,过片和快门上弦只需左手食指轻轻一按就可以完成。这台机器又称石库门,也叫天线机。当时据说一台天线机,在欧洲可以换一套大房。此机型出过附带Color-Skopar 2.0/50mm和2.8/50mm两种镜头的产品,2.0优于2.8,价格上也是不容质疑的。

  这款机器采用硒元素测光,确实没有几人能完美解读其使用方法,网上能查到的外文说明书,都是非测光版的,没有参考价值。我是悟了几个月才解开这个迷团。

爱克山泰 exakta VX IIA
类型:135单反。机身编号:833472。附带镜头:Carl Zeiss Jena Biotar 58/2(exa口)。镜头编号:4809617。生产年代:1950年左右。产地:原民主德国。60年代前德国的顶级机器。腰平与exakta VX五楞取景器可互换使用

两个取景器可以互换使用。

暗藏一把切割刀,可以在机仓内将已爆光的胶片裁剪下来冲洗,将剩余胶卷在暗房内重新安装使用,避免浪费。

Carl Zeiss Jena Biotar 58/2是东蔡头里面最有特色也最出名的,是名气更旺的俄头八羽怪的师傅,以焦外旋焦而闻名于世。俗称蔡司小B。原生EXA口,10片光圈。

设计师也是一个左撇子,反人类地把过片扳手和快门都放在左面。

奥林巴斯m-system m-1

类型:135单反。机身编号:143980。附带镜头:OLPMUS M-SYSTEM F.AUIKO AUTO-S 1:1.8/F50。镜头编号:124785。生产年代:1972年左右。产地:日本。
奥林巴斯OM-1的原型机,奥林巴斯公司最初将其命名为M-1,然而当时风头正劲的徕卡公司认为会与徕卡的M系列旁轴相机引起混乱。经过交涉,奥林巴斯将系统改名为OM system,但已经生产出来了一部分命名为M-1的机身并流通在市场上。现在,这部分M-1机身类似于“错版”的钞票或邮票,在二手市场上价格远远高于OM-1机身,极具收藏价值。钮扣电池驱动测光正常。带景深预览。

这款机器的通病是取景器容易氧化,这台干干净净,实为上品。可以调整光圈速度直到取景框左侧指针处于正负之间,就是正确的爆光值。

爱克发100扫底。仙林、家猫

ZEISS IKON CONTAFLEX Super B

类型:135单反。生产年代:1962 年左右。产地:西德。Zeiss Ikon先在1962年推出 ZEISS IKON Contaflex Super B。机身成色件图片。镜头为carl zeiss Tessar 2.8/50 。快门B、1、--1/500秒,共11档。采用微棱环和裂像对焦。该机可以快门先决,光圈自动功能,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技术。测光表可在机顶观看和在取景器中观看。

Universal Mercury II Model CX(水星)
类型:135半格。生产年代:1945年左右。使用135底片,可拍72张相片。机身由铝合金制造,十分坚固,其精密铸造工艺一流,其旋转式快门结构更是一绝。搭配Universal Tricor 35mm f2.7镜头,镜头可卸下,理论上可交换镜头;光圈 f2.7~22,快门有T,B,1/20~1/1000sec,;焦距1.6~50 feet及无限远。

BOLSEY MODEL C22
类型:135双反。生产年代:1950-1954年左右。在常规BOLSEY旁轴的基础上增加了折叠俯视取景结构。没有更多资料。135双反实属少见,眼平、腰平取景。

Retina ia(雷丁娜)

规格:135折叠2。生产年代:1951年。镜头:施莱德 F2.8/50(红三角)。其实Retina Ia早在1939年就已经上市,但由于受到接踵而至的战争的影响,当时并没有引起什么注意。二战结束后,Kodak对这款机型加以改进,于1951年再次隆重推出。最大贡献是将过片旋钮变成了扳手并与快门上紧机构耦合,分离的取景和测距窗口也合并为一个,代表着二战以后35mm旁轴相机发展的两个重要标志。

海鸥DF-1

类型:135单反。生产年代:1969年左右。产地:上海。上海照相机厂在对DF相机改进基础上,1969年试制成功海鸥DF-1型相机。1971年11月正式投放市场。后来又试制成功黑体的DF-1,使得该机型又上了一个档次。据说黑体DF-1进入国际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原DF相机,其差价可以购得“英纳格”手表一块,可见当时中国相机制造水平还是不错的。



美能达KONAN-FLICKER135折叠相机

美能达公司收购KONAN以后出的这款相机,生产年份大概是1950年左右。其中一台光圈脱落,自己动手修复了。

Nikon F Photomic FTN(大F)

银黑双煞,135单反。1968年上市,1972年停产,采用全机械设计,B门T门快门1秒到1/1000秒,闪光同步速度1/60秒,设有自拍功能,取景涵盖100%(硕大的目镜)。设有测光功能, 它是尼康大F中最后一款机型,在机顶取景器中上方指针指示的右则可以看到快门速度显示,拨动光圈或快门使光针对准缺口,即是准确的组合。这一设计在当时大大方便了摄影者正确使用快门速度。银色九成新,黑色露铜,足显岁月之沧桑。

KONICA III

1956年推出的全手动全机械旁轴相机,配有高素质6片5组Hexanon 48mm/F2大口径标准镜头,快门速度B一1一1/500秒,光圈2一22,带黄斑测距,带自拍功能,其设计独特的按压式两次过片拨杆堪称为相机过片机构的一绝

柯尼卡旁轴 KONICA IIB

采用Hexanon 50/2.8 镜头,生产于1955年。

理光RICOH 35

诞生于 1954 年,镜头是福冈光学生产的 45mm f3.5 的 3 片 3 组结构。快门是 Riken 的叶片镜间式的。速度有 B, 1/10, 1/25, 1/50, 1/100, 1/200。光圈从 3.5 到 16。最大的特点是这部相机的底部快速过片扳手。

爱克发AGFA KARAT Karat-Xenar 5cm F2.8

上世纪59年代

福伦达Voigtlander VITO B

福伦达在Bessa等高端相机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大众化相机的市场需求,1954年,福伦达公司针对女性时尚需求推出了Vito B型相机。后盖开合方式创新的使用了底部半开盖,既避免了普通侧开盖设计容易误开合或者不经摔的问题。镜头基座被加工成优雅的圆弧切线与机顶相呼应,漂亮的让人难以释手,堪称神来之笔,因此有人称作“最美的腹股沟”

佳能Canon VT de luxe

1957年佳能公司开发了底部半自动滑动链条走片机构,非常灵巧,仿莱卡机身,L39口。

Nikomat FTN

黑白双煞,五十年前的钢铁战士,砸核桃神器,日本平民喜爱的相机。

凤凰205B

1987年,为了适应彩色摄影对曝光量控制较严格的要求,上海照相机二厂推出了带有电子测光系统的,用三个发光二极管显示曝光过限、正确、欠曝的205-B型照相机。它也可以预先设定光圈,然后调节快门速度使指示正确曝光的绿灯点亮。205-B照相机保留了205-A照相机的全部性能和优点,使用比较方便。

佳能 FX
135单反。生产于1966年。Canon FX是第一款在新式镜头卡口上配备光圈联动装置的新相机系列。外三爪式FL卡口(内径48mm)。机身和镜头带自动光圈拨杆的全自动光圈系统。


第四展室 微型相机

米诺克斯/MINOX B型

使用8mm胶卷 ,1958年左右在德国生产。重量只有3.2盎司(92克) 。它有一个内置的硒电池光度计(ASA从25到400)。 它有一个高精度15mm,f / 3.5 COMPLAN镜头,它可以从8英寸(20厘米)到无限远聚焦,拨盘在相机顶部,快门速度有T、B、1秒到1/1000秒。在取景器上方,本相机有一个金属条,可在镜头前方滑动绿色或黑色(中性密度,ND)滤镜,以提高对比度 。冷战期间英国军情六处,美国中央情报局和俄罗斯克格勃使用的高质量真实间谍相机。

这根金属小链条是测距用的。

RICH-RAY 35 JUNIOR

1951年在被占领下的日本制造的, Made in Occupied Japan。其使用的是一种叫做Bolta的胶卷,可以拍摄24X24毫米的画幅。Bolta胶卷是德国的Bolta-Werk公司在1936年推出的,属于35毫米胶卷的一种变型。同现有135胶卷最大的区别在于,Bolta胶卷两侧没有齿孔,但需要衬纸并通过衬纸上的数字进行计数。因此使用Bolta胶卷的相机后背上肯定会有红窗,这点和现在的120胶卷一样。只有两档光圈5.6和8, 快门也只有B门和I(1/30或者1/60)两个速度。取景器两侧的两个圆柱形的螺丝是关键:这个相机的顶盖原来就是通过两个螺丝固定到机身上的。

MAMIYA-16

1951年,日本Mamiya公司制造,快门速度范围扩大到1/2-1/200秒,同时增加了B门,调焦装置的位置也移动到相机的前方。像Mamiya-16一样,光圈刻度每档横向拨动调整。滑出式取景器设计非常有趣,上面做了不同距离的标记。一个非常聪明和精美的超小型相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