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林黛玉走错了一步,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和命运

 大东村人 2020-03-06
原创 西词上仙 2020-02-09 08:08:26


读《红楼梦》,我们都知道书中有大量的伏笔、隐线,提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是一场镜花水月,终究成空。

一 林黛玉的影身之死的预兆


譬如,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跛足道人唱念《好了歌》,甄士隐对此歌进行注解时,其注解词中提到“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此处甲戌本《红楼梦》有批语,言此语是指“黛玉、晴雯一干人”。
下一句注解词提到“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亦有甲戌本眉批,言此语是指“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
这些提示语,明明白白告诉读者,林黛玉、晴雯二人会死去,不能和贾宝玉一起终老。
而晴雯是贾母指派给宝玉的屋内人,是贾母打算将来给宝玉作妾室的,贾母原话是“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然而贾母只是有把晴雯给贾宝玉作妾的想法,实际上晴雯根本没有等到真正有妾室身份的一天,就在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时,被赶出了荣国府,而那时的晴雯的身份还只是贾宝玉的贴身丫鬟。
而在被赶出荣国府时,晴雯已然是重病在床。
此后,在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晴雯不堪精神和病体的双重打击,病死在荣国府外,死后的当晚夜里,托梦给贾宝玉,与其告别。
此外,在《红楼梦》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芸轩”,有脂砚斋甲戌本批语,提到林黛玉和晴雯之间的联系,即“晴有林风”。意思是,晴雯在风格、个性等方面,很像林黛玉。
所以,根据脂砚斋批语、书中原文以及晴雯的遭遇,我们就可以把林黛玉和晴雯之间联系起来,这说明作者在对林黛玉和晴雯的人物安排方面,都有着相似的际遇。
晴雯是妾,却未真正成为妾,便病死了。
那么,林黛玉自然是宝玉心中妻子的人选,而且林黛玉本身从小就是病恹恹的多病之躯,和晴雯也会有类似的遭遇,最终都不会真正成为宝玉的妻子,便病死了。
这就是晴雯和林黛玉的主从相似,“晴有林风”的结局设计。
而下一句的甲戌本脂砚斋批语,接续前句,提到“一段妻妾迎新送死”,正是环环相扣,一丝不乱,迎的新人是袭人、薛宝钗。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送的旧人正是林黛玉、晴雯。
因为曹雪芹对晴雯的定位是“晴有林风”,是林黛玉的影身,所以在《红楼梦》第七十七回里,晴雯先死,伏笔八十回后林黛玉后续的不幸结局,伏笔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最终爱情悲剧早已注定。

《红楼梦》:林黛玉走错了一步,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和命运

二 不被众人祝福的姻缘,早有征兆


前文提到,书中已多次暗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结局,最终是个悲剧,难以鸳鸯成双共枕眠。那么,除却神瑛侍者、绛珠仙子下凡历劫的必然因果了结的玄幻原因之外,再从现实社会的理性层面,进一步深入一层思考,为什么结局会成为悲剧呢?或者说,酿成宝玉黛玉爱情悲剧的现实原因何在呢?
原因无他,只因这段感情从来都不是被祝福的,而是被从上到下所有人、当时的主流价值观所不容的。
下面,从五个方面,层层分析:
一  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不认同
元宵佳节,即上元节,自古以来,都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节日,是阴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着阖家团圆之意。然而,在《红楼梦》里,作者赋予了上元节更多的故事内涵。
在前八十回里,重点描写的元宵节一共有三次。其中,最后一次元宵节,是在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除夕,贾府上下在宁国府宗祠祭祀,到了元宵节,贾母便在荣国府摆灯节夜宴,贾氏一族欢聚一堂,宴席旁还搭了戏台唱戏助兴。
戏台上演的是什么戏呢?
正是一出《西楼·楼会》。
这出戏出自明末清初的袁于令的最著名的传奇作品《西楼记》。
《楼会》是《西楼记》里的第八出,又名《病晤》。
这出戏,讲的是男主角于叔夜,因为爱慕女主角名伎穆素徽,便主动登门拜访,穆素徽恰在病中闭门修养。穆素徽得知是其仰慕的才子于叔夜来访,便强拖病躯,在其住处西楼与叔夜相会,二人相聊甚欢,遂私订终身。
然而,这天还是于叔夜和其他才子会文的日子。所以,于叔夜的小书童文豹,便跑来寻找于叔夜,并催促他快回去会文。
于叔夜被打扰好事,自然不耐烦,不给书童文豹好脸色,也不骑书童牵来的马,赌气离去了。
所以,便有了《红楼梦》里下面这个讨彩的情节,“正唱《西楼·楼会》这出将终,于叔夜因赌气去了,那文豹便发科诨道:‘你赌气去了,恰好今日正月十五,荣国府中老祖宗家宴,待我
骑了这马,赶进去讨些果子吃是要紧的。’说毕,引的贾母等都笑了。

那么,这里提到这出戏,只是为了向贾母讨彩头吗?
并非如此简单。
很少有人知道,《西楼记》这出《病晤》戏之后,接下来第九出戏却是《庭谮》。
其情节是于叔夜父亲,当朝御史于鲁(谐音“愚鲁”之意),在得知叔夜与青楼女子私订终身后,怒不可遏,坚决反对,并派人施压,将穆素徽和其寄身的歌院,都逐去了杭州城。
于叔夜和穆素徽,才子佳人自由恋爱,私订终身,在当时是完全不合乎礼数和道德规范的,是完全有悖于当时主流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价值观,是不被认同的,被视为荒唐之举。
所以,御史于鲁不惜棒打鸳鸯,强行拆散他们。
这才是《红楼梦》提到这个《西楼记》的重要原因:故意明着提到私下相会的第八出戏,其实是为了隐晦地表达第九出戏所传达的意思。
表达第九出的什么意思呢?
这是暗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姻缘,同《西楼记》里情景相似,也是二人私下盟约,并未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当时主流的婚娶价值观不符,所以同样会阻力重重,并不会被众人认可。
这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回目,通过林黛玉的贴身丫鬟紫鹃之口,直白地言道,“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
林黛玉父母双亡,又无亲兄弟,是独生女,自然不会有父母之命,为其做主,只能寄希望于老太太贾母还能为其做主。但林黛玉羞于出口此事,所以黛玉、宝玉二人,只是私下交心而已,并未向贾母透露心迹。
这种当时看来非正常的交往行为,自然不会为主流价值观的世俗社会所认可。
所以,书中点出《西楼·楼会》这出戏,正是伏笔林黛玉和贾宝玉二人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林黛玉走错了一步,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和命运


二  贾母强烈反对私订终身的爱情方式
在元宵夜听完《西楼·楼会》这出戏后,有二位说书的女先儿,要给贾府众人说一部残唐五代的新书《凤求鸾》。
书中的故事情节和《西楼记》又是大同小异:富贵权势人家的公子哥王熙凤,和另一位乡绅家庭的千金小姐李雏鸾一见钟情,遂私订终身的才子佳人故事。
贾母对此私订终身的故事情节,是什么态度呢?
贾母平时多是老寿星、慈母的形象,而在此处则是少有的口气非常严厉的批驳,是非常明确的痛斥、反感的厌恶态度。
贾母说,“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可见,在贾母眼里,不符合当时主流价值观,有悖伦理纲常的私订终身之事,是大逆不道的,是不能容忍的,不仅不会成全,还要把她贬斥为“鬼、“贼”之名。
所以,这番贾母痛斥《凤求鸾》故事的话,实际是表明了贾母对此类事的一贯坚决反对、痛斥、打击的态度。明为痛斥《凤求鸾》,其实是暗中伏笔后文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是得不到贾母支持和认可的,注定会成为悲剧。
三  袭人反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私订终身
此前,贾宝玉被其父贾政暴打了一顿,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弟弟贾环告状,说贾宝玉勾引其母王夫人的丫鬟金钏,被冠以“淫辱母婢”的罪名。
在宝玉挨打后,在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回目里,有一段贾宝玉贴身丫鬟袭人,单独去见王夫人的情节。
袭人在和王夫人对话时,提出希望王夫人让贾宝玉搬出住有很多女孩子们的大观园,非常隐晦的暗示王夫人,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有私订终身的隐患。
王夫人吸取金钏和贾宝玉暧昧一事的教训,非常感谢袭人的提醒,从此把袭人当作了心腹之人。
那么,袭人是捕风捉影的诬告吗?
并非如此。
袭人作为贾宝玉最受信任,并和宝玉有同房经历的唯一女子,是他最亲近的心腹丫鬟。所以,贾宝玉的一举一动,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感,袭人了如指掌。
袭人对他们二人之间的感情,是持反对态度的,但又不便明说,所以隐晦的向王夫人表示了担忧,希望王夫人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让他们二人斩断联系。
在袭人回明王夫人此事回去后,就在同一天,仿佛是在验证袭人担忧一般,贾宝玉竟然支开袭人,派晴雯偷偷送给林黛玉二条自己用过的手帕,作为私订终身的信物。
林黛玉受到手帕后,心绪剧烈起伏,原文有语“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
这其实就是明明白白告诉读者,袭人对王夫人说的担忧的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有此事的,还有物证、人证。
所以,袭人知道此事,并通过行动来坚决反对他们二人私订终身。

《红楼梦》:林黛玉走错了一步,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和命运


四  王夫人以抄检大观园的激烈做法表明反对态度
王夫人之前受袭人的提醒,已对贾宝玉周边的女子颇为警惕,非常担心她们勾引贾宝玉,进而做出私订终身的大悖伦理纲常之事,以致毁坏贾宝玉的名声前途。
后来,在大观园发现有“绣春囊”一物后,王夫人意识到危险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又看到贾宝玉的贴身丫鬟晴雯妩媚多情,美丽的不像话,王夫人再也坐不住了,便开始抄检大观园,清理那些有可能勾引祸害贾宝玉的女子和物件。
抄检大观园时候,说过“同日生日就是夫妻”的宝玉的丫鬟四儿,和“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丫头五儿”的宝玉的丫鬟芳官,以及被王夫人斥为“狐狸精”的晴雯,通通被赶出了大观园。
所以,王夫人对这种私订终身的嫌疑之人,都是除之而后快,坚决打压的态势。
五  贾元春更看好金玉良缘
林黛玉父母双亡,自己又是独生女,并无兄弟姐妹,只身寄居于表哥贾宝玉家荣国府。
而薛宝钗家是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有母亲健在,有兄弟持家做皇商,家世比林黛玉有优势。
作为贾府在宫中的靠山,身为贵妃的贾元春,身处高层,对政治和利益的考量是占第一位的。
所以,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贾妃赐给贾府众人的端午之物,除了分出等级不同之外,唯独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完全一样,高于林黛玉和探春等人。
这就说明二个问题:
其一,贾元春入宫前,和弟弟贾宝玉感情深厚,所以对他的赏赐高于其他兄弟姐妹们。
其二,薛宝钗和林黛玉同为亲戚,而且亲疏上来说林黛玉要比薛宝钗更近一层,但薛宝钗的礼物却多出林黛玉一半,和宝玉相同。
这说明贾元春出于各种考虑,反对林黛玉进门,更钟意让宝玉和宝钗结合,所以用行动在向贾家众人表明态度。
通过以上五方面的分析,从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角度,再从最下面的丫鬟袭人,到王夫人,到贾母,到贾家最上层、高等级的贾妃的角度来看,从上至下,全部都不认可林黛玉和贾宝玉私订终身的感情盟约。
所以,得不到众人祝福,却被众人所反对的姻缘,结局已经注定会成为爱情悲剧

图片:网络


[穿越层层迷雾,深度解读传统文化典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