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传师‖悠悠岁月千古事,邓州不忘范希文

 长长长rp45jnvc 2020-03-06

                        文/刘传师

庆历五年冬(1045年),这天寒风刺骨,天气阴沉沉的,零丁的枯枝在寒风中颤抖!一位儒雅的老者来到了邓州做邓州知州,他就是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生于989年!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这年他已近58岁!来邓州已十多日了,邓州的冬天相较边塞稍暖些!范公的双鬓已然斑白!但他身材还是那样挺拔,两只眼睛还是那么炯炯有神!一阵寒风吹来,他止不住猛烈地咳嗽起来!有些踉跄的走入府衙后宅,几个家仆急忙上前搀扶来到屋内!他接过一个家仆递过来的一杯茶水,举头一饮而尽,而后喘了口气坐下来,面前的桌上放着一面古琴,他不由的用枯瘦的手抚摸了几下琴弦,开始拔弄琴弦,一阵悠扬的琴声在大厅里回荡起来,铮铮铿铿,琴音忽然嘎然而止!他重重的叹了口气!“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他怔怔的望着庭院,思绪却飘向了汴京!

在庆历三年、四年、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新政实施的短短几个月里,政治局面已焕然一新。无论是机构精简,人才选拔,科考改革,行政效率,监查时政,已取得了卓越成效!但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触动了大批守旧派的官僚们,他们开始疯狂反扑,改革路上,隐患重重,新政前程,岌岌可危!革新派遭到守旧派及当朝权臣的无情打压,对范仲淹等人落井下石,并制造新的冤案,将在京的革新人物一网打尽!曾慷慨激昂,想励精图治的宋仁宗终于完全退缩,下诏废弃一切改革措施。范仲淹被撤去军政要职,调作邠州知州,而后又调任邓州!他满腔的热血犹如被刀割的放尽!一心为国为民的他,正如:《岳阳楼记》中所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老爷!再喝点茶吧!家仆又端过来一盏茶水,范仲淹回过神来,轻声一叹,又是举杯一饮而尽,他垂下眼睑,手抚长冉良久,忽的睁开双眼,那双饱经风霜的大眼里似有无限悲壮!他抚动琴弦,琴声铮然作响,似有杀伐之意滚滚而来,范仲淹不由高声吟唱: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那声音和着琴音不停回荡,时如高山流水,时如大海怒涛,时如宝剑出匣,令人听之不觉热血沸腾,荡气回肠,一幅边塞的图画涌上心头!范仲淹身上充满了无限的豪情,似又回到了戌边的年月!那是庆历二年和三年,范仲淹在边关修军事工事,训练守军,打退西夏军多次攻击,切断西夏与少数民族往来,使西夏军孤立无援,不敢轻举妄动,范仲淹受到了边关官兵的尊敬和爱戴!在戊边卫疆抵卸外侮中立下汗马功劳!被当朝提拔为参知政事!

往事如烟!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来到邓州十几天了,他发现,他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地方!这里民风淳朴,土地肥沃!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三省雄关,一马平川!是个休养生息,发展农耕,交通便利,战略布局的军事重镇!但学风不盛!我何不“兴办学堂”教书育人,一展胸中抱负?……那天城东南角的百花洲上,繁花似锦,绿树成荫,人流如织,百花洲的西侧是典雅的花洲书院,书院中的春风堂中传来一阵阵孩童朗朗的读书声!百花洲上有一座漂亮的亭子耸立在绿树红花中,亭子上“览秀亭”三个金黄色大字,笔力雄健,厚重古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岁月悠悠,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如今邓州一高的莘莘学子们!是否还记得花洲书院是邓州一高的前身?是否还记得大东关的十字转盘中,有一个石雕的老人在眺望远方?是否还记得曾经有一位叫范仲淹的老人站在百花洲上在千古夕阳下向我们轻轻挥手,抚髯微笑?


 图网络 


作者简介:

刘传师,河南省邓州市人,本科学历!2004年9月一2019年3月,供职于某大型保险公司,历任内勤和四级机构负责人。现供职于河南信禾汇金汽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南阳分公司任运营总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