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楷书名家孟繁禧, 将欧体楷书写出了别样的味道, 比田英章如何?

 怡然斋qd 2020-03-06

文:小磊

楷书难学,特别是对于初学书法的朋友们来说,光是用笔和结体这两方面,就够不少人头疼的。咱们就说欧阳询的楷书吧,用笔一丝不苟,结体严正险绝,别的不说,光是形似这一关就能难倒不少朋友。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有的人也能临写个差不多,甚至有些高手真的能达到酷似原帖的程度。那么,楷书学到这种程度是不是就可以称得上是高手了呢?没那么简单。宋代的黄庭坚在《论书》中曾说:“随人学人成旧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也就是说,写得像别人,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跑,自出风貌才是高手中的高手。

怎么样的楷书才算是自出风貌呢?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当今楷书名家孟繁禧,将欧体楷书写出了别样的味道,实力了得。大家也来看一下,这水平,比田英章如何?

孟繁禧老师钟情欧体楷书多年,在1988年举办的“九成宫杯”全国书法大赛中,他从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这几十年以来,孟繁禧老师一直致力于欧体楷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笔法日益精到,书风逐步成熟,属于当代书坛实力派的代表人物。

看到孟繁禧的楷书后,你会发现,他虽然是主攻欧体楷书,但是在面貌上和我们印象中的欧体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这也是学的欧阳询吗?怎么看不出欧阳询的那种味道呢?他的楷书又好在哪里呢?

个人认为,像与不像只是针对初学临摹来说的,这个标准并不适用于书法创作。再说了,每一个水平过硬的书者,在他们的学书过程中,不可能只学一家,都有一个由专精到广取,最后结合自身进行取舍融合的过程。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仍然用简单的像与不像去评价水平的高低,显然是不合适的。

那么,孟繁禧老师的这种风格是自己闭门创造出来的吗?当然也不是。细看的话,你会在他的楷书中品读出魏碑的笔意。他的楷书之所以有这种风貌,关键就在于多方取法,采用的最多的就是欧阳询和魏碑的笔意。

其实,不光孟繁禧是这样,很多高手在学习楷书的时候都是这么做的。咱们就说田英章吧,他的楷书被大家称为“田楷”,这种独特是从哪里来的呢?除了欧阳询之外,他明显受到了近人书风的影响,尤其是他的老师。卢中南也是同样,在学习欧阳询之余,他广学晋唐名家,多方取法,最后才形成了那种温润雅致的风格。

经常看到一些学楷书的朋友,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但写了一段时间后,就感觉路越走越窄,被古人紧紧地限制住了,根本找不到自己发挥的空间,为什么会这样呢?个人认为,主要就是自己的眼界太窄,光盯着眼前的这一家一帖了,根本没抬头去接触吸收别家的精华。看不到,自然体会不到,体会不到,自然笔法单一,也就很难写出真正的风格了。

所以说,如果您也喜欢书法的话,不妨借鉴一下这些高手的学习思路,这对真正地提升自己是大有帮助的。另外,也别拿孟繁禧和田英章比较,个人看来,都挺好,只是取法路径不同,个人审美有偏好,写出来的风格有异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