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讲义

 长沙茅台 2020-03-06

肝的系统联系

(三)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肌腱。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筋者,皆属于节。”筋和肌肉的收缩和弛张,即能支配肢体、关节运动的屈伸与转侧。筋膜有赖于肝血的充分滋养,才能强健有力,活动自如。所以《素问·痿论》说:“肝主身之筋膜。”《灵枢·九针篇》说:“肝主筋”。《素问·六节脏象论》又称肝为“罢极之本”,是说肢体关节运动的能量来源,全赖于肝的藏血充足和调节血量功能的正常。如果肝血虚少,血不养筋,则可见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则拘挛震颤;若热邪侵袭人体,燔灼肝经,劫夺肝阴,筋膜失养,则可见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动风之象。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中医认为,爪乃筋之延伸到体外的部分,故称“爪为筋之余”。爪甲的荣枯,可反映肝血的盛衰。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肝血充足,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的阴血不足,爪甲失养,则爪甲软薄,颜色枯槁,甚则变形脆裂。

(四)肝在窍为目:目,即眼睛,又称为“精明”,是视觉器官,具有视物之功能。《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正常与否,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荣养,故说:“肝开窍于目。”《灵枢·脉度》亦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若肝之阴血不足,则可见两目干涩,视物昏花或夜盲;肝火上炎,则可见两目红肿热痛;肝阴虚而阳亢,可见头目眩晕;肝风内动,则可见目睛上吊等。

(五)肝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为两目分泌的液体,具有润泽和保护眼睛的功能。泪与肝的关系密切,故《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肝为泪。”在正常情况下,泪液的分泌,是濡润目窍而不外溢,但在异物侵入目中时,则泪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洁眼睛和排除异物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则可见泪液的分泌异常。如肝的阴血不足,则两目干涩,实质是泪液分泌不足;如肝经风热,则可见两目红赤,羞光流泪;肝经湿热,则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等症。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即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作用。肾对于精气之闭藏,主要是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应有效应创造良好条件,不使精气无故流失,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
  1. 精的概念、组成及功能:精,是精微、精华之意。中医学中的精,即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含义有两方面
  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虽然来源与功能有异,但均同归于肾,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二者关系

2. 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肾所藏的精气可以转化为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兹分述之。

肾主生殖:生殖,即生育繁殖,即是人类繁衍后代的保证。中医学认为,生殖与肾的关系极为密切。肾的精气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是促进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基础。人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就逐渐充盛,到了青春期(男子二八,女子二七),肾的精气进一步充盛,体内产生了一种叫“天癸”的物质,这时人的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男子出现排精,女子月事以时下,从而具备了生殖能力并维持到一定的年龄。从中年进入老年,肾中精气逐渐衰竭,“天癸”这种物质也逐渐消失,生殖能力即逐渐地丧失。  

肾气促进生长发育:人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均和肾中精气的盛衰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说明

可见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如果肾的精气虚衰,必然会给人体带来相应的病理变化。举例说明]此外,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的理论,对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保养肾中精气,是中医防止早衰、延年益寿的核心内容。目前所研制的抗衰老药物,亦以补肾药物为主。

此外,中医学认为,精血互相化生,肾精可以化生为血液,如《诸病源候论》说:“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肾精生血理论,对中医临床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肾中精气与肾阴、肾阳的关系: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活动,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在理论和实践上全面阐明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将其概括为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

正是由于肾阴和肾阳是各脏阴阳之根本,故在肾的阴阳失调时,即会因此而导致其他各脏阴阳的失调。反之,其他各脏腑的阴阳失调,日久亦必累及于肾,损耗肾中精气,导致肾的阴阳失调,此即是“久病及肾”的理论根据。

应当指出,由于肾阴和肾阳,均是以肾中精气为其物质基础,故肾的阴虚或阳虚,实质上均是肾中精气不足的表现形式。所以肾阴虚到一定程度,则可累及肾阳,发展成阴阳两虚,称作“阴损及阳”;肾阳虚到一定程度,亦可累及肾阴,发展成阴阳俱虚,称作“阳损及阴”。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肾中精气亏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条件下,肾中精气虽已亏损,但其阴阳失调的状况,却又不很明显,因而称之为肾中精气亏损,或可分别称为肾精不足和肾气虚损,而很少论及阴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