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都发现自己的孩子非常的害羞。面对一些陌生的亲戚朋友不敢与人交流。事实上,害羞通常是代表着内向的性格。但是长期不爱与人交流、过于害羞,会使孩子们陷入自卑、胆小和没有信心的状态。 从长远来看,对于未来的人际关系也会产生障碍,严重者还会引起自闭症。 点击加载图片 美国心理学会认为:“害羞是为了缓解在社交活动中感到尴尬、担心或紧张的一种行为表现,尤其是在面对陌生人时”。 因此,我们可以将害羞理解为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但其实对于孩子害羞的这种性格在家长的正确教育方式之下是可以得到一定改善的。日常生活中对待一些容易害羞的孩子,家长不妨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打破“社交恐惧”。 点击加载图片 接受孩子的天性 我们必须认识到害羞是孩子的天性,害羞有可能是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不是缺点。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家长面对害羞的孩子首先要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的天性。在面对孩子由于害羞所表现出来的不爱交往,不爱说话一些行为时,家长一定不要产生厌烦的情绪。家长要保持用温和的态度来面对孩子,并且通过一些语言和行为给予孩子们暗示积极的。 点击加载图片 理解孩子,不要强迫 孩子害羞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家长一定不要逼迫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这样会使孩子变得更加不安。例如当有人来家里做客,如果孩子不愿意出来面对客人,此时家长应该理解孩子,对孩子说:“你没有准备好吗?妈妈理解你,相信宝贝下次一定可以做到!” 点击加载图片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心里就会舒畅。害羞的孩子最害怕接触陌生人,所以不应该强迫孩子进行社交活动。因为越大的场面,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请几个认识的孩子回家,让孩子有更多的沟通机会。当孩子内心世界慢慢接受了他人,害羞的性格也就会随之远去。 点击加载图片 帮助孩子和别人交流 害羞胆小的孩子需要通过练习来培养勇气。因此家长需要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增加人际机会。 在最开始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只和一个人进行交往和沟通,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慢慢邀请更多的伙伴到家中做客,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玩耍,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孩子逐渐扩大社交范围。 当孩子遇到陌生人时,家长要告诉孩子该如何称呼陌生人,如果孩子不愿意和陌生人打招呼也不要进行强迫,先让孩子从学会称呼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家长看到孩子行事出色,就可以提出表扬“今天很有礼貌,叔叔阿姨都称赞你!”让孩子觉得与人交往并不困难。 点击加载图片 维护孩子自尊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应注意尊重儿童的意见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善于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称赞孩子的长处,从而减少孩子的害羞程度。当批评害羞性格的孩子时,家长应该注意使用合适的措辞。不断地努力鼓励孩子,不要在言语上无意中伤害孩子的自尊。 简而言之,害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特征,儿童的表现更为突出。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地指导孩子克服害羞的性格变得自信。 点击加载图片 但是家长还需要注意的是,通过研究发现父母过度的“关爱”也会导致孩子出现害羞的情况。因此,家长还需要改变爱孩子的方式,正确的关爱才会使孩子会越来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