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图说成语:雁过留声

 我的书海601 2020-03-06

成语“雁过留声”,本义为大雁飞过要留下声音,比喻人的一生不能虚度,应该做些有益于后人的事。

出自元朝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见被你冷落了潇湘暮景,更打动我边塞离情。还说甚雁过留声,那堪更瑶阶夜永,嫌杀月儿明!”

大雁在我国古代文化里被认为是禽中之冠,因为雁群会照顾老迈的大雁,并在雁阵中让老雁领头,加上大雁机敏、忠贞,所以大雁被认为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存的灵物。

大雁终身一侣,天涯共飞,象征忠贞不渝爱情。古时婚姻“六礼”仪式中,有五礼用到大雁。《仪礼·士昏礼》记载:“纳吉用雁,如纳采礼。”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诗中说的就是大雁情。

大雁是候鸟,冬去春来,往返有期,最懂乡思。因此, “归雁”指思念故里的归乡客。“飞鸿”、“鸿书”、“鱼雁”指书信。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有诗曰:“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大雁还象征志向高远、才能出众的君子。“鸿鹄”指鸿雁与天鹅。《史记》中《陈涉世家》中“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已简化成常用成语“鸿鹄之志”,用来形容远大的志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