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一例发热头晕乏力案

 中医药方便 2020-03-06

治疗一例发热头晕乏力案

(作者:韦安理  2020.3.6)

一位朋友感冒了,主要症状有:怕冷,无汗,发热,体温38.1度,头晕,身体很累,吃饭没有胃口,大便三天一次、软、量少,小便喝水多不黄,喝水少就黄,舌淡苔白水滑,等等。

【一诊】2020年3月3日问诊,辨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合病,方用“小柴胡汤+葛根汤+四逆汤+生石膏”。

方子组成:(20200303)柴胡30克、黄芩15克、半夏15克、党参20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大枣10枚、麻黄15克、桂枝15克、葛根60克、白芍15克、茯苓30克、苍术20克、炮附子15克、生石膏45克、生姜几片。

煎服方法:一剂,水煎服。放三碗水,先泡15分钟,大火烧开,小火再煮一小时左右,最后剩一碗水,过滤好,温服。

服药反馈:上方服一剂,出了很多汗,热退身凉,恶寒除,感觉身体舒服多了。但是,嘴巴还苦。让其把药渣再煎一次温服。

辨证要点:

(1)“怕冷,无汗,发热,体温38.1度,身累”,这是太阳伤寒证,葛根汤证。

(2)“发热,没有什么胃口吃饭”,这是小柴胡汤证里的“寒热往来,默默不欲饮食”。用于退热,柴胡量要大,故用30克。

(3)“小便喝水多不黄,喝水少就黄”,说明有里热存在,加生石膏清热。

(4)“大便软,量少,舌淡苔白,水滑,恶寒、身累”,这是太阴里虚寒证,四逆汤证。

(5)“头晕”,这是水饮上泛,加茯苓、苍术,利水燥湿,与方中桂枝、炙甘草,组成苓桂术甘汤,治“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与方中炙甘草、干姜组成甘姜苓术汤,治疗“如坐水中,行如水状,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

【二诊】2020年3月4日晚上反馈称,还有一点点不舒服,没有汗,体温37.3度,头有点晕,嘴巴苦,容易口渴,很难拉大便,两天或三天才拉一次,量少,入睡困难,舌淡苔白,水滑,等等。

这是余邪未尽,并传入劂阴,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胆牡蛎汤+桂枝加苓术附汤”。

方子组成:(20200304)柴胡30克、黄芩10克、桂枝15克、干姜15克、天花粉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炙甘草10克、葛根30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大枣10枚、茯苓30克、苍术20克、炮附子15克、龙胆草10克。

煎服方法:二剂,水煎服。放三碗水,先泡15分钟,大火烧开,小火再煮一小时左右,最后剩一碗水,过滤好温服。

服药反馈:3月6日上午反馈说,上方服完两剂后,已经不发烧了,身体轻松,没有什么不舒服,嘴巴也不苦了,这两天晚上睡眠都蛮好,就是每餐吃得蛮多。

辨证要点:

(1)3月3日当晚问诊即捡药服用,3月4日上午反馈说,当晚服药后,汗出,热退,身凉,恶寒消失,但还有口苦症状,说明余邪未尽。3月4日称还有一点低烧,头晕,口苦,且容易口渴,大便难拉,入睡困难,这是柴胡桂枝干姜汤证里的“胸胁满、微结、渴而不呕、往来寒热、心烦”,故用之。

(2)患者口苦明显,故合上柴胆牡蛎汤证。这是简裕光老中医创制的一首专门治疗口苦的方子,由柴胡、牡蛎和龙胆草三味药组成。柴胡苦平,升发肝气,疏肝达郁;龙胆草苦寒,沉阴下达,清降胆火;生牡蛎咸寒,滋水涵木,敛戢肝火。三药合用,清降胆火,疏肝达郁。胆火清,肝气疏,则口苦消。

(3)桂枝加苓术附汤,是经方大家胡希恕治疗痹证常用的一首方子。由桂枝汤加茯苓、白术、附子组成,可调营和卫、祛风散湿,用于治疗腰、膝、肘关节痛,头项强痛,或心悸,或胃脘痛,汗出恶风,四肢常冷,舌苔白,脉弦等症。胡老认为,“外有风寒在表、里有水湿停滞之证,里有所阻,表亦不透,故不兼利其水则表必不解,若强发其汗,激动里饮,变证百出。此时唯有于解表方中兼用利湿祛饮药,始收里和表解之效。本方证不仅是外寒里饮,而且也有陷于表虚寒的少阴证。因此,治疗不但用桂枝汤及苓术解表和利水,同时更用了附子温阳强壮。又当关节痛偏在一侧时,是瘀血阻滞,常加入少量大黄以活血通络,在其他方证见到一侧偏痛时也可加用大黄,也是经验之谈”。

(4)一诊时,方中加有麻黄,服药后,汗出热退。二诊时,虽然也没有汗,但是一诊已经发过汗了,故二诊不加麻黄,避免过汗伤阳,加葛根则可生津解肌、止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