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西安国康马YH 2020-03-07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疾病,呈年轻化趋势,其发病的主要内因在于椎间盘及颈椎附件发生退行性病变,而各种急慢性颈部外伤及受寒为其发病的外因。临床将颈椎病分为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等四种类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为颈肩部僵硬、疼痛、活动受限、患侧上肢出现疼痛或麻木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包括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颈椎间盘置换术、颈椎后路椎间孔手术等;非手术治疗包括颈椎牵引、针灸治疗、手法治疗、药物治疗等。基于此,本研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手术治疗
1.1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前路减压术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方式,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cervical fusion,ACDF)。减压治疗涉及切除钩突与钩突之间的椎间盘组织,而椎间盘组织在切除时还需行前路椎间孔切开术,椎间植骨的目的在于恢复颈椎椎间的生理曲度及高度。张斌等认为椎间植骨较好地重建了椎间隙高度,间接扩大了椎间孔面积,且术中根据颈椎情况,选取恰当的融合器,在使用融合器中将自体的髂骨修剪后植入,可较好保证了自体骨的完整性,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2 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间盘置换术属新型的治疗方法,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其手术方法与ACDF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取代了植骨操作,而将假体放置于减压的盘间。此外,颈椎间盘置换术保留了受累部分的相邻片段,大大降低了二次手术的概率。宋卿鹏等认为颈椎间盘置换术具有前路直接减压、保留手术阶段、维持局部生物力学稳定等优势,对手术患者随访10年以上,可见术后患者手术节段的生理功能得到维持,远期疗效较好。

1.3 颈椎后路椎间孔手术

颈椎后路椎间孔手术是前路手术的替代方式,术中实施神经根减压、扩大椎间孔操作,同时无须植骨,较好保留了颈椎的活动性,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张迎春等认为颈椎后路椎间孔手术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等特点,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及脊柱活动度均得到较好恢复,生活质量可得到明显的改善,预后效果较好。

2 非手术治疗
2.1 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是临床最常用于治疗颈椎病的物理方法,通过牵引可缓解患者颈部肌肉紧张的现象,并可松解颈椎周围组织粘连,牵拉已被挤压的椎间隙,达到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压迫的目的。薛建利等认为通过颈椎牵引及运动,有助于减轻颈部韧带的承受应力,尽最大可能恢复正常的脊柱力学结构,在牵拉过程中使向后膨出的椎间盘向前移位,大大减轻神经根的受力,使得局部血液循环活跃,增加颈部氧化代谢及血供。

2.1.1 牵引方式:临床上常见的牵引方式包括持续性牵引与间歇性牵引,这两种牵引方式均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娅贝等认为两种牵引方式在临床疗效中未见明显差异,可能与牵引的重量、角度、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牵引治疗在临床上的推广,新型牵引方式逐渐涌现,如坐位枕颌带牵引、仰卧拔伸牵引等。

2.1.2 牵引角度:牵引角度可直接影响牵引治疗的临床效果,若牵引角度不恰当不仅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加重病情。正常情况下颈椎存在一定的弯曲度,在牵引治疗中由于牵引角度不同,所导致的拉伸椎间隙也不尽相同。当颈椎前屈曲角较小时,牵引力则会作用于上颈段椎间隙;当颈椎前屈曲角较大时,牵引力则会由上颈段椎间隙移动至下颈段。方娅贝等认为但牵引角度为前屈0°~15°时,椎间孔、后关节突、钩锥关节之间间距加大,椎间盘拉应力适宜,而压应力较小,为治疗颈椎病最为恰当的角度,有助于减轻神经根的刺激,并对神经根起到减压的作用。

2.1.3 牵引重量:牵引重量大小将对治疗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牵引力过小,无法达到治疗效果;牵引力过大,则会加重患者症状,引发患者不适,使得患者产生抵抗治疗的情绪。孙昱玮等认为使用6kg颈椎牵引力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患者接受度较高;李琦等认为牵引力需根据患者体重给予不同重量牵引重量,牵引力需为患者体重的15%~20%为最佳,在此范围内拉伸颈椎可得到最大的长度,若牵引力>体重的25%以上,颈椎拉伸长度不再增加,神经根袖在颈椎管内的活动度为6.35 ~12.75mm的范围。由此可见,牵引力需根据患者病情及体重确定,正常牵引力不会对神经根造成损伤,而当牵引力增大且超过拉伸的最大限度时,患者会出现不适症状。

2.1.4 牵引时间:充足的牵引时间是维持牵引力作用的有效保证,可发挥最大的牵引效力。临床对于颈椎病患者牵引治疗时间维持在15~30min,bid,10~20次为1个疗程。此外,牵引时间还与牵引力存在密切关系,当牵引力较小时,牵引时间较长;反之,牵引时间较短。正常情况下,牵引力小时,牵引时间最长不超过30min,最短不少于20min; 牵引力大时,牵引时间最长不超过15min,最短不少于5min。
2.2 针灸治疗

祖国医学将颈椎病归结为“痹症”等范畴,采用针灸疗法治疗时可达到行气活血、畅通经络的目的,同时通过针刺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变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从而解除或减轻神经根压力,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2.2.1 普通针刺疗法:尹力为等分别取颈夹脊穴、肩中俞穴、肩井穴及外关穴,保持患者坐位,对针刺皮局部皮肤消毒后右手持针对准穴位快速进针,留针30min后取出,治疗后患者颈痛、手臂麻木等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洪伟在针灸治疗时取夹脊穴、大椎穴、大杼穴、手三里、风池穴、天宗穴、后溪穴、合谷穴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留针30min后取出,同时辅以中医推拿颈部治疗,取得90.00%的总有效率。黄伟等针灸时取项部督脉阿是穴、颈夹脊穴、大椎穴、风府穴,针刺阿是穴、大椎穴、风府穴,进针深度为15mm,得气后不得提插捻转;针刺颈夹脊穴时进针深度为25mm,得气后提插捻转,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留针30min后取出,所取得总有效率为99.10%。

2.2.2 针灸结合其他疗法:张殿银等采用海桐皮汤热敷配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中采用防风、白芷、甘草、威灵仙、红花、川芎、没药、乳香、透骨草、川椒、当归、海桐皮等药物制作药袋后放入控温器中,后取出热敷30min,bid。待患者热敷结束后休息20min给予针灸推拿,取颈项部华佗夹脊穴、曲池穴、肩髎穴、肘髎穴合谷穴及列缺穴,留针20min后取出,针灸完毕给予推拿颈部、肩部及前壁局部区域。经治疗所取得的总有效率为94.00%。林咸明等采用牵引器对患者颈部、肩部同时牵引,取0°直立位固定颈肩部,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调整牵引力度,并在牵引状态下针刺穴位,分别取大杼穴、天柱穴、风池穴、百劳穴,用针灸针直刺0.5~1.0寸,得气后于针尾出放置艾柱并点燃,留针30min后取出,在出针的同时停止牵引,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且患者颈肩背痛、上肢麻木、颈项部肌肉压痛及紧张度、皮肤感觉减退等现象均得到明显改善。耿昊等采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方剂治疗,患者先接受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分别取大椎穴、风池穴、风府穴、天宗穴、大杼穴、手三里、养老穴、合谷穴、后溪穴、阿是穴,选取30号毫针消毒后依次针刺,进针后小幅度快速地提插捻转,直至患者出现酸胀麻等感觉,留针30min后取针。采用按、揉、拿等方法放松双侧颈肩部肌肉,随后对双侧肩井穴、风府穴、天宗穴、风池穴、曲池穴、外关穴、后溪穴等穴位采用点按的方式进行推拿,每处30s。上述操作完毕后给予患者服用中药汤剂,基本组方包括芍药、桂枝、黄芪、生姜、大枣,上肢麻木可在基本组方中加入没药、穿山甲、乳香;肩背疼痛可加羌活、秦艽、葛根。用水煎熬取汁150ml,1剂/d,早晚服用,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2.3 手法治疗:手法治疗对技巧性要求较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与手法操作者经验性及规范性密切相关。通过手法治疗可有效解除患者颈肩部机械性压迫,解除痉挛,促进肩颈部肌肉疲劳缓解,同时可以消除疼痛,增加血液循环,最终达到治疗目的。张小青等认为颈椎定点引伸法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选择不同的前屈角度,通过瞬间拉力起到引伸的作用,可明显缓解颈肩部疼痛,并减轻神经根压迫。

2.2.4 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药物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常用的如神经营养药物镇痛性药物、扩张血管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对病变神经起到修复的作用;镇痛性药物中非甾体消炎药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用药物,其具备镇痛抗炎的作用,患者服用后可得到明显的镇痛效果,但此类药物易出现胃肠道及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扩张血管药物可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脊髓的供血量,从而减轻神经根水肿,改善头痛、头晕等脑缺血症状。此外,中药也可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方式为内服及外敷,张振诚等采用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且未出现明显与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由此可见,中药治疗安全可靠。
3 小结

非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较多,现临床多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者而言,可选择手术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治疗已逐渐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微创手术发展,对促进预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暂无明确的划分,在选择治疗方式时需对患者病情展开分析,从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略)

——全文刊登于《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33卷第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