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一人:均线

 易者y077imyrur 2020-03-07
【百年的文字】

1.         技术分析从最高层面上说是对人行为模式的分析!从复杂系统分析的角度,研究一个复杂事物的捷径和重点是找到这个事物最接近本源,最接近本质的基本概念!为此在技术分析中已知的所有概念中,成本(区间成本)这个概念最符合!这个概念暗合了市场存在的基础之一价值!换句话说暗合了游戏规则,同时“成本”这个概念也连接了市场主流投资行为价值投资核心理念,这一点很重要,会使技术分析与价值投资最终殊途同归!因此技术分析中基于对成本的研究有着坚实的理论研究价值!成本这个概念很简单的就可转化为均线(区间成本)概念!在我以前的免费录音中,讲到过一线定乾坤,那不是传说,其实就是成本分析!用一线定乾坤的成本思路,5178的时候你就大致知道上证指数不跌破2400 是很难形成长期大底的,不是现在知道的,从而会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所以在指标形态学中,我早就预测有大c浪下跌的存在!而每一次重大底部,用价值投资的视角看,都是遍地黄金,殊途同归了!我将继续谈为什么高手止于均线!

2.         高手止(停止,终结的意思)于均线!是我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在十节免费的技术分析课程录音中我讲过这些!在讲用均线建立交易系统以前,我先说说大家常用的macd的缺点,否则很多人根本不知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macd的构造是两个短期均线的差值,再进行平滑而成,反应了市场速度的变化特征,因此速度变化对趋势的变化反映有领先性,所以被广泛应用!进一步说,加速度才能反应市场的拐点特征(拐点加速度为零,这个是后话,但是最重要的一句话),macd有如下缺点:

1)         失去了价格要素

2)         点特征非常不明显(背离只是指出了区域)

3)         钝化

4)         滞后,响应延迟

5)         过程描述,在同一(单一)周期盲点较多

6)         对市场运动不能清晰分段

7)         定量不足 ,不清晰明确

8)         指标变化对未来预期指引不明确

9)         macd是结果,是走势运动的结果描述,而不是原因,置信度低!

10)     你补充!

11)     而这些,在完备的均线系统全部可以克服且能保留macd的所有优点,所以我才说高手止于均线

3.         你要参见我最近的所有文章!在十节技术分析免费课程中,我讲过关于均线的一种现象叫:金叉逃顶,死叉抄底!因为均线直接体现了市场交易的区间成本  这些交叉表象上是区间成本一致,交叉后更深层次体现了某些交易行为,心理,预期的一致性!又由于两条不同周期的均线在趋势运行中,速率不同,无论当下市场怎样运动,有些交叉在未来必然发生,那么这意味着其后的市场行为也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期,甚至有规律性,必然性!简化说(不准确)交叉会成为涨跌的因,而不是果

4.         如果说成本是是市场行为的某一关键的问题,那均线交叉就是问题的关键!我们通过不同周期的均线可以重构市场数据之间的关系,形成新的数据结构,即新的观察市场的维度!在具体应用中我们自然会想到,将均线周期设置成短中长,而且要注意均线数学计算方式有几种(如移动平均,算术平均等),现在我告诉你一个至关重要的结论:任何一个级别的顶底,都可以用两条均线的交叉来表示(体现出来),包括历史最高和最低!而且没有任何延迟!这主要取决于两点,周期大小(参数)的选择以及均线的算法!

5.         这直接可以导致均线的如下应用:

1)      最重要的,判定转折点!当两条均线交叉时你可以直接判定市场将转折,且在本周期就可判定!

2)      因为均线具有方向性和排列等,直接可以用于趋势的判断(如多头、空头市场)

3)      因为均线是连续的数据,因此可以用于跟随市场趋势且无盲点!

4)      均线本身就是价格,特定状态下的实际价格在均线的位置,可以判断市场的强弱!

5)      实际价格在不同周期均线的位置不同,直接可以体现市场的速度特征,即顶底背离特征,这会将macd的所有优点继承且保留市场行为至关重要的价格要素!

6)      均线的交叉本身也能反映市场的形态特征,如b浪高点是标准的金叉逃顶的典型形态,死叉抄底亦然!20081.14日,我让大家逃顶减仓的这天就是这样!

7)      你所在的K线周期,日线,周线本身均线的状态就能反映市场的级别(大小),这无须多谈!

8)      均线应用的奥秘在多周期共振

9)      均线参数的设定没有一定之规,仁智见仁,智者见智,最重要的是考虑均线参数之间的关联性,整体性!没有神奇数字!用普通的反而更好,更能反映市场的大众的行为习惯!

10)  均线几条?多了乱,少了不行,看你自己需要!

11)  缺点:均线大部分情况下能反映市场推动与衰竭的两种状态且能定量(交叉点),但容易反复出现且确定性不足!我是用数字确认系统解决这个问题的!我在网上,凡是经我确认(不是预测)过的顶底,没有任何一次错误,确定性极高!就是我说的在皮球落地的瞬间我知道!参看我2008422日那篇抄底文章!包括《指标形态学中》确认过的顶底也没有一次错误!而且在过去的文章中我讲过基本原理,现在你要找到可能是大海捞针!你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结合均线你直接就可以成为交易方面的绝顶高手,根本就不用研究预测!你就是研究预测,最后临门一脚也还要用到确认技术!这篇文章我写了一个小时,没有打过草稿,都是我大脑里,想要和你说的东西!研究好均线,你就是高手,这就是重点,高手止于均线!

6.         我不当散户很多年了,2000年前后我一天能编几十个指标!这几天因为特殊需要,帮人完善一个交易系统,累的喷血,年轻真好!现在才完成,在一个主图中完成了如下功能:

1)      各级别顶底标识清晰明确,一目了然且无盲点!

2)      均线系统实现了跟随趋势且对顶底背离买卖点精准且震荡过程描述盲点较少!

3)      使用规则简单,就两条,一分钟就可以学会。十几年前我说五分钟可以培养一个高手,现在有点进步!

4)      级别划分定义清楚,且同一时点,不同周期两个规则交替出现,因此可用共振获得交易最需要的确定性!

5)      全周期适用,全市场适用,大到年线,小到秒;无论是股票,期货,外盘!

6)      可辨识k线强弱以及涨跌所处阶段!

7)      决策分析简单快速,30秒内可实现,出手就赢!

8)      可实现条件选股,盘中预警,响应速度毫秒级!

9)      可实现短期预判,但不能预测,价格要素不完善,有进一步优化空间,主要是考虑界面美观,没加条件!

10)  界面简洁,美观,赏心悦目!

【我今早的文字,是在说,一个完善的交易系统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给你启示!

7.         你要保持开放性思维,保持开放性思维的方法是问:怎样?才能?比如我说所有周期买卖规则就两个,相互交替!我以前说过,市场只有两种状态,推动(上涨推动和下跌推动)和衰竭,有第三种状态吗,没有!所以只要你的指标在同一时点能描述这两种状态之一,并且有量化标准,就当然可以用不同周期共振,解决确定性买卖点问题的!

8.         人比人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很多人花时间,金钱去学习,这是对的,不学习肯定得死,但你学了未必不死!一个好的完善的体系,放在指标层面,究竟怎样才算好的指标体系呢?我这里给你具体一下:

1)      要回归常识,因果!让你交易获得确定性最终回避不了这个,换句话说你自己要信!因果是人类最大的宗教以及根本的思维方式之一

2)      指标本身能反映复杂事物的主要特征,具体到股票 是指 趋势特征,点特征(转折点,所有级别),震荡形态特征(如平台反弹,子波反弹高低点等),强弱特征,级别大小清晰明确(以后重点部分我还会继续引申讲)等。让所有有价值的信息一目了然

3)      使用规则一定要简单!简单的标准就是我说的每一个周期状态下,规则就两条(推动与衰竭)!三个以上(含三个) 你的决策将进入混沌状态(物理学上叫三体问题)

4)      指标具有连续跟随市场的能力,即无盲点(或者盲点要少),即你能理解并判定市场当下的所有波动,不需要如果!

5)      指标未来运行的状态要可预期,出现这种情况市场将会怎样?为未来模式交易打下基础!大多人直接进入到了这步,一般会欲速不达!

6)      不要过度优化,变得你自己已经无法理解,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重剑无锋,化腐朽为神奇!不迷信神奇的数字,重视整体与结构(关系)!

7)      指标在使用过程中,要越练水平越高,而不是相反,2007年我放弃原来的全息未来线,从新建立一套预测新体系。其中这是个主要原因之一,2017年我在《指标形态学》中的预测是我的巅峰之作,你留意比2016年水平又有提高,最直接体现分时预测精准,且无错误(以前总错)!

8)      让技术分析变成可分析的技术,即面对当下以及未来,系统具有可分析性,而不是茫然无措,如果,大概 ,可能!

9)      全市场(股票,期货。外盘)、全周期适用,大到年,小到毫秒!

10)  界面设计一定要简单。美观,赏心悦目,一目了然!

 【我的解读】

1、在技术分析中,将均线作为主线,是绝对明智的选择。

2、但是,即便如此,研究透均线也没有坦途,重点是深入研究,并且练、练、练到精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