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液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杜家图书360 2020-03-07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一、   缺铁性贫血中药及药理
       (一)益气生血
        黄芪、党参。
       说明:黄芪是益气固本的最常用药,可显著增加白细胞总数和多核白细胞数。黄芪对中性粒细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中与其它补血药、补铁药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党参健脾益气,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实验证明党参可使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党参为补中益气之要药,能纠正病理状态的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加强了对铁的吸收。
 
     (二)养血生血
        当归、熟地、枸杞、 阿胶、 桂圆肉、鹿角胶、龟板胶。      
       说明:阿胶有强大的补血作用,能加速恢复血容量、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作用,亦能增加血小板数量,其疗效优于铁剂。熟地常与当归、白芍、川芎是古方《四物汤》,是生血养血补虚之要药,熟地对骨髓造血系统有很好的作用,熟地黄水煎剂给失血性贫血小鼠灌服每只0.5g,每日1次,连续10日,可促进贫血动物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加快多能造血干细胞、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当归能养血补血促进贫血者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还能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使皮肤细嫩有光泽红润。称之为为“血家圣药”。
 
      (三)补铁药
        皂矾、蚕砂 。
        说明:皂矾又名硫酸亚铁,是缺铁性贫血的重要药品,古代早就在应用。“伐木丸”、“枣矾丸”、“降矾丸”等。 蚕砂的主要成分叶绿素,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的疗效。
 
    二 、缺铁性贫血中医辨证论治
 
    (一)气血两虚
      症状:体倦乏力,纳差食少,心悸气短,健忘,失眠,面色萎黄,口唇或指甲淡白,舌质淡,苔白薄,脉细缓。此型多见于妇女、中老年人。属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型。
      治则:补气养血
      首选方剂:归脾汤加减
      药物组成: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12克,首乌2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鸡血藤20克,桂圆肉15克,阿胶10克(烊化),甘草6克,红枣6个。
 
      (二)脾肾阳虚
        症状: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短气乏力,自汗,食少,大便溏或五更泻泄,舌质淡胖,脉虚弱等脾肾阳虚之症。此型多见于年龄较大的老年人脾肾阳虚型。
       治则:温补脾肾,养血生血。
      首选方剂:右归九加减。
       药物组成:鹿角胶10克(烊化),熟地15克,黄芪20克,菟丝子12克,山萸肉12克,女贞子10克,枸杞子10克,旱莲草15克,桑椹15克,黄芪20克,当归12克,白芍10克。
 
      (三) 脾虚型
        症状: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粘膜、甲床最明显。头发枯黄、倦怠乏力、不爱活动或烦躁、注意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厌食,腹胀、腹泻、营养不良和易感冒。舌淡红,舌边有齿印,苔白厚。此型多见于小儿
       治则:健脾开胃,养血生血
       首选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党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黄精10克,阿胶10克烊化,扁豆10克,山药10克,内金6克。
 
      三  饮食治疗
 
        缺铁性贫血食物补是铁最好的途径。含铁较多的食物有猪肝、瘦肉、蛤蜊、海带、黑木耳、鱼、鸡、牛肉、蛋、紫菜、菠菜、芝麻、红枣、山药、豆类等,就是在吃含铁食物的同时,也要多吃富含维生C的水果及蔬菜,这样更有助于铁质的吸收和利用。如:西红柿、油菜、芹菜、杏、桃、李子、橘子、大枣、紫菜、菠菜、芝麻、红枣、山药、豆类等。维生素C系还原剂,具有增进铁吸收的作用。因为食物中的铁是以三价铁的胶化氢氧化铁形式存在的,三价铁只有变成二价铁才能被吸收,维生素C作为还原剂可把三价铁变成二价铁。因此,治疗缺铁性贫血,除了由饮食中提供富含铁质的食物外,还必须加服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在补充铁剂的同时也可加服维生素C制剂,以促进铁质的吸收。
 
 
 
 
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药及药理
 
     (一)慢性期中药
再障慢性期临床表现为苍白、乏力、头昏、心悸和气短等血虚症状,治疗血虚以补气生血,古人认为:”气为血帅“;以补肾生血,“肾为先天之本”;再就是血肉有情之品,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能补精生血。通过如上法则的治疗,使造血干/ 祖细胞增殖、分化趋于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人参、阿胶、黄芪、党参、当归、熟地、枸杞、鹿角胶、龟板胶 。
 
    (二)急重型中药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进展迅速,非常凶险,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主要表现。病初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发展,呈进行性进展。所有病人均有出血倾向,60%以上有内脏出血,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常伴有视力障碍)和颅内出血。病程中几乎均有发热,系感染所致,常在口咽部和肛门周围发生坏死性溃疡,从而导致败血症,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来控制,发挥共同的作用,这些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1,止血的中药
       生地、紫草、茜草、三七、仙鹤草、侧柏叶、白茅根。
       
       2,抗感染中药
       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金银花、 连翘、蒲公英。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论治
 
  (一)气血两虚
症状: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虚症。症见:贫血,有苍白、乏力、头昏、心悸和气短等症状。舌淡红,舌苔白薄,脉细弱。
治则:补气养血。
      首选方剂:当归补血汤加味
      药物组成:当归10克,黄芪30克,人参6克,白术9克,龟板胶10克(烊化),鹿角胶10克(烊化),阿胶10克(烊化),肉桂3克,陈皮9克,白芍9克,甘草9克,大枣10枚。
 
    (二)血热妄行
 
       症状: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眩数。此型见于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者。均有程度不同的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皮肤表现为出血点或大片瘀斑,口腔粘膜有血泡,有鼻衄、龈血、眼结膜出血等。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首选 方剂:犀角地黄汤加减
      药物组成:水牛角30克 ,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小蓟20克、侧柏叶10克、黄芩炭10克、仙鹤草15克、甘草6克等,栀子10克,黄连8克、莲子心5克,紫草15克,
 
 
     (三)肺胃郁热
      症状: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出现的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肤粘膜感染等。者多有发热,体温在39oC以上。舌红苔黄,脉数,口干喜饮,等一片郁热之症。
     治则:泻火解毒。
     首选 方剂:黄连解毒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芩10克,黄连10克,黄柏15克,栀子10克,鱼腥草30克,半夏10克,川贝母 5克,金荞麦15克,生地黄30克,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
 
 
 
 
第三节 慢性白血病
      一、治疗慢性白血病的中药
 
    (一)扶正固本药
       扶正固本是治疗血液病、癌症的重要措施。扶正能起到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的作用,固本使患者体内达到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慢性白血病在反复化疗、放疗治疗中,必然会导致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扶正固本药可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增加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减少放、化疗对肝肾的损害。
      黄芪、党参、当归、人参、阿胶、枸杞、熟地。
 
    (二)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类中药,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药物。这类中药如广豆根、青黛、白花蛇舌草、冬凌草、蚤休、半技莲等对多种实验性都有显著的阻断肿瘤发生的作用。可阻断或抑制肿瘤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干扰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或具有直接的抑杀癌细胞作用。
       青黛、白花蛇舌草、半技莲、七叶一枝花、 山豆根、 山慈姑、黄药子。
 
     (三)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防止肿瘤栓子形成,对进入血循环的肿瘤细胞有抑杀作用,可防止血行转移。
      赤芍、川芎、丹参、 鳖甲。
 
        二、慢性白血病中医辨证论治
 
     (一) 肝胆火旺
       症状: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或腹中隐痛,时有腹泻,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者。
       治则:泻火通便。
      首选方剂 :当归龙荟丸。
       药物组成:当归(酒炒)100g,龙胆(酒炒)100g,芦荟50g,青黛50g,栀子100g,黄连(酒炒)100g,黄芩(酒炒)100g,黄柏(盐炒)100g,大黄(酒炒)50g,木香25g,麝香5g。
      用法: 水丸剂:每20粒重3g,成人每次6-9g,日2次空腹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 1/2量,3-7岁儿童服成人 1/3量。汤剂:日1剂水煎服。  
 
       (二)慢性白血病辨症选药
      1,发热为中、低烧,出血为鼻、齿龈、皮肤出血,淋巴结肿大,舌苔薄而黄。此为阴虚内,热甚动血。
      用水牛角30克,生地20克,丹皮15克,紫草30克以凉血止血。
 
      2,淋巴结肿大,发低烧,伴有贫血、舌有出血点或瘀斑。此为血虚挟淤,
      用 川芎 10克, 赤芍 15克, 生牡蛎 20克, 鳖甲 15克 以化淤软坚。
 
      3,贫血,头晕,疲乏无力,面色苍白,低烧,手脚心热,自汗,盗汗,舌质淡无血色。此为气血两虚:
        用生地 15克,熟地15克,龟板 20克,浮小麦30克。以补气血,育阴敛汗。
 
      4,白细胞过高加:龙胆草20克,贯众10克 ,马鞭草15克 ,忍冬藤 15克以清热解毒。
 
      5,白细胞减少者加: 女贞子30克,山萸肉30克, 补骨脂30克, 鸡血藤15克,剌五加15克。
 
      6,血小板减少者加:黄精30克,玉竹10克,三七 20克,卷柏 20克。
 
     7,贫血严重者加: 熟地 20克,紫河车20克,阿胶10克。
      8,肝脾肿大者加:三棱 10克,莪术 5克,鳖甲 15克,穿山甲15克, 生牡蛎 20克。
      9, 淋巴结明显肿者加: 夏枯草15克,浙贝母10克,海藻20克,昆布15克。(资料参考了《中医世家》转名医周霭祥处方)
 
 
 
第四节  过敏性紫癜
   
   一、治疗过敏性紫癜中药及药理
 
      (一)凉血止血
       过敏性紫癜皮肤紫癜,口齿出血,鼻出血及其它出血多见,有效地消除皮肤紫癜,控制各种出血,选择好止血药很重要,
       生地、丹皮、栀子、紫草、水牛角、大蓟、三七、黄芩炭、仙鹤草。
 
   (二)治疗蛋白尿、利尿消水肿
       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病情最为严重,在皮肤紫癜的基础上,因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炎症反应而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雷公藤可以改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肾小球病理变化,特别是减少细胞浸润的数量及肾小球硬化的硬度,是常用药,也有很多消蛋白中药和利尿药中药,现介绍风种。
      1,治疗蛋白尿:黄芪、地龙、 蝉蜕、水蛭、葛根。
      2,利尿药:白茅根、猪苓、泽泻、茯苓、玉米须、白术。
 
        二、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论治
 
       (一)风热在表
        症状:疾病初期,全身不适、低热、乏力、咽痛、咳嗽,变化多,皮肤紫癜常伴瘙痒,紫癜早期,色多赤紫,鲜如锦纹,或伴有吐衄下血,舌略红,舌苔白。皆属风热在表。常用于紫癜肾炎急性发作者。
       首选方剂:银翘散过敏煎加减。
       药物组成:银花20克,连翘10克,竹叶10克,牛蒡子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生地15克,蝉蜕3克,甘草6克,仙鹤草10克,白茅根30克,紫草10克,银柴胡10克,黄芩10克。
 
      (二)热迫血溢
       症状:皮肤粘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和血肿,皮肤瘀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为多,分布均匀,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可有血泡。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并不少见,颅内出血少见,舌红,或红绛,舌苔黄,质干。脉数。属过敏性紫癜型者。
      治则:清热散淤,凉血止血。
      首选方剂:犀角地黄汤加减。
      药物组成:水牛角30克 ,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小蓟20克、侧柏叶10克、黄芩炭10克、仙鹤草15克、甘草6克等,栀子10克,黄连8克、莲子心5克,紫草15克,
 
    (三)气虚不摄,血不循经。
       症状:皮肤紫癜以下肢远端多见,可有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粘膜出血,女性月经过多,舌淡红,苔白薄,脉细弱。过敏性紫癜气血两虚者。
       治则:益气补血,摄血止血。
       首选方剂 :归脾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木香6克、阿胶10克,白芍15克,生地30克,仙鹤草、侧柏叶、血余炭各10克。
 
 
 
 
第5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药
 
    (一)急性期中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急性型,可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粘膜紫癜,皮肤瘀点。可发生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也可出血、还可出现月经血量多、血尿等。属中医的“血证”、“发斑”、“衄血”、“虚劳”等范畴,所以治多选凉血止血的药,中医辨症或属火热壅盛,迫血妄行:或气虚不摄,血溢脉外而致出血;或久病人络,使血脉淤阻,血行不畅而致出血。治疗总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
      生地、丹皮、栀子、紫草、水牛角、大蓟、三七、黄芩炭、仙鹤草。
 
    (二)慢性期中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期多见皮肤紫癜,以下肢远端多见,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粘膜出血,女性月经过多。反复发作可引起贫血和轻度脾肿大,此型中医认为是气虚不能摄血,血不循经而引起。治疗上要补气摄血,养阴止血。
     黄芪、党参、阿胶、鹿角胶、熟地。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论治
 
      (一)热迫血溢
       症状:严重的皮肤粘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和血肿,全身性皮肤瘀点,吐血、衄血、咳血、血崩。舌红,或红绛,舌苔黄,质干。脉数。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期。
治则:清热散瘀,凉血止血。
      首选方剂:犀角地黄汤加减。
      药物组成:水牛角30克 ,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小蓟20克、侧柏叶10克、黄芩炭10克、仙鹤草15克、甘草6克等,栀子10克,黄连8克、莲子心5克,紫草15克,
 
 
     (二)气虚不摄,血不循经。
       症状:皮肤紫癜以下肢远端多见,可有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粘膜出血,女性月经过多,舌淡红,苔白薄,脉细弱。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期。
       治则:益气补血,摄血止血。
       首选方剂 :归脾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木香6克、阿胶10克,白芍15克,生地30克,仙鹤草、侧柏叶、血余炭各10克。
 
 
 
 
第六节 白细胞减少症
 
     一、治疗白细胞减少的中药及药理
       益气健脾中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滋阴补血药可保护骨髓功能,增加外周血液的白细胞、红血球及血小板。能升高白细胞中药有效成份有多糖类如枸杞、灵芝等;生物碱类如苦参、千金藤等;皂苷类如人参、黄芪等;挥发油类如小茴香、莪术等。这些升白的中药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都有和较好的升高白细胞作用。
      黄芪、 阿胶、人参、刺五加、鹿角胶、枸杞子、熟地、淫羊藿、补骨脂、苦参、当归。
 
      二、由白细胞减少中医辨证论治
 
    (一)气血两虚
       症状:体倦乏力,纳差食少,心悸气短,健忘,失眠,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薄,脉细缓。由白细胞减少症引起的气血两虚之症。
      治则;补脾养血。
      首选 方剂:归脾汤加味。
      药物组胧:当归15克,党参2O克,白术1O克,黄芪15克,甘草6克,茯苓1O克,远志1O克,枣仁lO克,木香6克,阿膠1O克〈烊化〉,枸杞1O克,补骨脂1O克。
 
    (二)气阴两虚
       症状:疲乏,气短声低,口干,面色无华,心悸、纳差、失眠、四肢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由白细胞减少症引起的气阴两虚之症。
      治则:滋养气阴,养血补血。
      首选方剂:生脉散合当归补血汤加味。
      药物姐成:人参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黄芪20克,阿胶10克,枸杞子15克,补骨脂10克,当归10克,淫羊藿10克,巴戟天10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