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的真正含义:从双盲的盲点谈起

 hercules028 2020-03-07

科学教会了我们谦卑,我们根本不可能全知全能,无所不通,这就像一切伟大宗教的教诲一样:人不是神,也绝不可能变成神,在神的面前,人必须俯首称臣。——哈耶克

中国文化里,有一种现象,我姑且称之为脸谱文化。任何东西,先给你戴上个脸谱,就像小时候我们看电影时,看到一个人出场,总是先问这人是好人和坏人。好人就一身正气,好得无与伦比,没有任何缺点;坏人就坏得没有任何可取之处。比如尧舜和桀纣;再比如舜和他的弟弟象。分别被戴上不同的脸谱后,就好像分置于坐标的+∞和-∞。这种幼稚的处理,彰显了自古以来权力的任性。这完全是为了树标杆,为了洗脑而产生的结果。

脸谱文化还有个特点是,脸谱如同磁铁的两极,一定是同时存在的,有南极必有北极;有一正面的,必有一反面的。有刘备的忠厚,就有曹操的奸诈。


晚清以来,洋人用坚船利炮给国人进行了科普,让人见识到科学的强大。科学一下子成了新型知识分子的时髦,于是“赛先生”立即和“德先生”一起受到顶礼膜拜;与此同时,“孔家店”、旧文化、传统医学等就成了一无是处的东西,成了必须扫除的糟粕。
在我们的语境中,科学被等同为正确、真理、神圣:说一个道理是科学的,它一下子就神圣不可侵犯;说一个东西不科学,这东西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但是科学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

科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通过可定量的观察,找出自然界的相关规律,并作出预测、接受检验、质疑。如果被推翻了,就尝试新的解释,再重复同样的预测、检验、质疑等过程。下面这幅图很好地说明了科学的过程:

新药研发的随机双盲测试,被公认为一种科学方法,也成为现在新药上市前必经的一道程序。以一个实例来做说明:某博士发现了一个化合物,认为可能对治疗痛风有效。一种新药上市,首先必须通过安全性测试。所谓安全性测试,不是说绝对不能有副作用,而是说考虑到这种药带来的好处,这种副作用是可以接受的。比如治疗痛风的药,如果会伤害肝脏,可能就会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损害,但如果仅仅是服用后患者会有轻微的嗜睡,也许大家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安全性测试通过后,要看这种药究竟是不是有效,还要跟现在市场上已有的同类药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优势。测试方法就是随机双盲测试:比如招一批病人,随机分成三组,一组给待测试的新药,一组给安慰剂,一组给市场上已有的对照药。究竟你被给予的是那种东西,你并不知道,此为一盲;做临床试验的医生也不知道究竟哪一组给的是啥东西,此为双盲。通过这种测试,拿出结果来进行比较:如果平均效果和安慰剂差不多,则新药可被认定为无效,也就不可能上市了。只有考虑了效果及副作用后的综合药效明显比安慰组要好,且超过现有药物的,才有可能获得药监部门的批准。

(FDA药物批准标准流程)

随机双盲实验的科学性似乎无可挑剔,而且一向被拿来与中医的不科学做对比:中医凭着经验治好了病人,没有任何对照,那也许是碰巧的呢?也许你不治他也本来就能好呢?因此,西医治好了一个人,那是有确凿证据的,这就是所谓的循证医学;而中医治好了一个人,没有证据,至少证据不那么确定。情况确实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且慢:随机双盲也好,中医凭经验也好,目的都是为了找到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那么,我们再看看究竟哪种方式是更好的方法,究竟是精心设计的随机双盲,还是中医的看起来很笨拙的依赖经验的辨证施治呢?

看起来,随机双盲设计得很巧妙,很严谨,通过这一过程应该能选出真正有效且安全的药物来。但是,美国医学协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在2017年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自2001年至2010年批准的222个新药(及疗法)中,有71个产品(近三分之一)在上市后共发生了123起安全事故。这是怎么回事呢?科学的随机双盲如何能出这样的结果呢?这好比一个被认为绝对优秀的学生考了个不及格。问题出在哪里呢?

(2013-2018年药物安全事件统计)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还原科学的本来面目了:科学只是一套可以验证的观察、认知世界的方法,通过这套方法得到的结论、产品,并不表明就是没有问题的。不要把科学等同于正确、真理。科学是接受挑战的。说某东西不科学,并不代表某东西就不可取或者没有价值!把科学当神崇拜的,对不起我要打破你的偶像了!

我们再来讲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根源在人的狂妄自大,以为通过几个月的时间,在有限的样本内,就能测量出人在药物干预下的反应,而且完全忽略了人的多样性:一种对A有效的药,在B身上可能会要他的命。狂妄和自大,也在于对人性的复杂性,对道德风险没有充分的考虑:临床数据是可以认为操纵的;FDA公认受到大药企的重大影响。
这种狂妄和自大也体现在研发转基因品种上:缺乏对自然演进、物种之间相互关联的充分认识,就敢通过基因改造创造出新的品种,说对人完全无害,且能抗害虫,可以减少或者杜绝化学农药的使用,以更好的保护环境。而最终结果是,自然界进化出了更厉害的害虫,使得必须以全新的化学农药来驱杀,造成了对自然更大的破坏,同时,在人身上带来的后果在多年后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这种狂妄和自大,也体现在修建三峡工程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评估。环境是多么复杂又精巧的构成,如何是凭人的力量计算得过来的?这种狂妄造成的后果现在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

这种自大,也体现在彻底打烂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崭新的制度的实践上。


再回到被双盲测试崇拜者们嘲笑的不科学的中医上。中医没有随机双盲这种漂亮精巧的顶层设计,而是在祖祖辈辈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小心翼翼地去在一个个病人身上去尝试,一个方子不见效,就调整一下;中医知道个体的差别,同样的病状,在不同体质、不同年龄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中医凭着经验,知道A供应商的药材,比B供应商的药材更好点。总之,中医的方法是笨拙的,在复杂的人体面前,是谦卑的。中医不是没有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中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是建立在先人知识的基础上,加上自己长期的实践经验,再加上在具体病人身上怀着如履薄冰的小心完成的。可以说,现代药物研发中的随机双盲是集中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中医的安全和有效性评估是分布式的。究竟哪种方式更易于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好讲;但在避免巨大的错误上,中医肯定是有巨大优势的。

某种意义上,对科学如宗教般的崇拜,就如巴别塔的建造者们对通天塔的向往。巴别塔已成烂尾楼,科学教还能折腾多久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