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父母的正确做法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骄阳飞雪 2020-03-07

宝宝满周岁后,活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了,对周围的一切都十分好奇,他不再乖乖地听话,总是想摆脱父母的束缚。稍微不开心,宝宝就会乱摔东西、发脾气,经常反对父母,甚至有时会有些无理取闹,表现得十分自我与独立。这一切都表明,宝宝越来越有自我意识了,这是宝宝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宝宝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父母该如何帮助宝宝度过这个反抗期呢?

不要用十分强硬的态度来责备宝宝

父母应该明白,宝宝的反抗行为也是促使宝宝能力发展的心理动力。因而,父母应学会利用这一时机,适当地鼓励宝宝一些好的举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宝宝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也能锻炼宝宝的活动能力。

合理对待宝宝的要求

对于宝宝的反抗行为,父母既不能无原则地顺从,也不能过于禁止。严厉的禁止会导致宝宝缺乏自立能力,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无原则地顺从则容易让宝宝形成任性的性格。

尽管宝宝的性格与先天因素有关,最关键的还是父母的后天培养。适当的关爱与恰当的引导,有助于宝宝健全性格的形成。反之,父母一味地宠溺与纵容宝宝,则很容易使宝宝养成任性的不良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使宝宝养成健全的性格,父母要循序渐进地对宝宝进行教育。父母应认真对待宝宝的每个需求,满足宝宝的合理要求。但是,对于宝宝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应该用恰当的方式劝说宝宝放弃。时间久了,宝宝就懂得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要求是不合理的。如果能够坚持这么做,宝宝就会懂得忍耐的道理。而有的父母一看见宝宝哭闹、任性,就不知所措,并马上答应了宝宝的要求,这样很容易使宝宝变得越来越任性。

父母不要对宝宝过多地许愿,但是许了愿就要兑现承诺。不少父母为了让宝宝做某件事,就会答应宝宝的要求,但过后则忘得一干二净,这样不仅让宝宝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也降低了父母在宝宝心中的威信。父母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已,成为宝宝最信任、最依赖的亲人。

另外,父母还应重视对宝宝自我约束力的培养。父母可以有意地对宝宝进行一定的约束和限制,比如规定饭前必须洗手、必须将玩过的玩具送回原处、吃饭要全家人一起吃、来客人时要有礼貌等。这样,宝宝的自我约束能力从小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因势利导,促进宝宝能力发展

当宝宝想自己学走路的时候,父母不要搀扶宝宝,但可以在旁边保护。宝宝想自己穿衣服、吃饭时,父母可以从旁指导,让宝宝自己来完成。也可以适当地让宝宝帮忙做做家务,比如择菜时让宝宝帮忙倒菜叶,帮妈妈去拿一支笔,几乎每个宝宝都会乐此不疲地参与到这样的家庭活动中来,让宝宝从中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这些行为都有助于宝宝能力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之,父母不要烦躁,要耐心、宽容地对待宝宝,促使宝宝平稳地度过这个时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