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哮喘的5种针灸治疗方法

 陈氏正骨针灸c 2020-03-07

哮喘

哮喘为一种肺部疾病,由于过敏原或非过敏因素引起的一种气道反应性增高的疾病,其特征为可逆性气道阻塞。多由外邪袭肺,或饮食、情志等失调,引动痰饮内伏,气郁化痰,阻塞气道,肺气不得宣降。本病属中医学的“喘证”、“哮证”、“饮证”。儿童发病多见,发病多在秋冬季,多数病人可经治疗缓解。

哮喘的5种针灸治疗方法

一、临床表现

1.主证 (1)急性期发作多在夜间,常感到突然胸闷,气促,呼气性呼吸困难,被迫采取坐卧,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2)缓解期可见咳嗽,喉 中 哮 鸣 有 声,咳 痰 量多,痰液稀薄。

2.检查 (1)血液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痰液检查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3)胸部X线检查急性发作期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缓解期无明显异常。

二、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

急性发作期以宣肺化痰,平喘降逆为主,风寒犯肺者佐以散寒解表;痰热壅肺者佐以清热化痰。缓

解期以健脾补肾,培元固本为主。肺脾气虚者佐以健脾益气;脾肾阳虚者佐以温补脾肾。

2.取穴 (1)基础方 急性发作期肺俞、定喘、天突、列缺、丰隆穴。 缓解期膏肓俞、肺俞、定喘、关元、太渊穴。(2)随证加减 风寒犯肺者加大椎、风门穴;痰热壅肺者加尺泽、鱼际穴;肺脾气虚者加脾俞、足三里穴;脾肾阳虚者加肾俞、太溪穴。 (3)配穴 肺俞配定喘;定喘配膻中;膻中配天突;肾俞配足三里;足三里配丰隆。

3.方法

(1)针刺 急性发作期针用泻法,针 后 可 于 大椎、肺俞、风门等穴拔罐。缓解期针用补法。

(2)化脓灸 用 枣 核 大 艾 炷,直接置于胸背部腧穴上,每穴5~9壮,灸后敷以淡水膏药,保持疮口清洁,并有20~30日化脓期,间日灸治1穴,每疗程取3~4穴。

(3)隔药饼灸 附子饼置于胸背部腧穴施艾炷灸,每穴灸3~5壮,以皮肤微红为度。

(4)水针 取定喘、足三里穴,注射用胎盘组液或黄芪注射液,每穴注射0.5~1毫升,隔日治疗1次。

(5)穴位敷贴 用白芥子、半夏、细辛、延胡索适量研末,用鲜姜汁调成糊状,制成药饼敷于肺俞、膏肓俞、百劳穴,一般在三伏天敷贴,每伏1次,每次2小时。

三、医嘱(1)中医学对哮喘有未发宜扶正气为主,即发以攻邪为主的治则,因此不仅在急性发作期需进行治疗,且在缓解期,亦应重视及坚持巩固治疗。 (2)若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针灸疗不显,预后亦差,应中西医综合治疗。 (3)平时应注意增强病人的抵抗力。多参加体育锻炼。病人的活动、饮食要有规律、有节制,情绪要稳定,尽量避开致病原。 (4)应加强哮喘的教育与管理,通过哮喘教育可以显著地提高哮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预防,达到减少哮喘发作,维持长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四、研究述评

针灸治疗哮喘有一定的疗效,它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抗感染。对急性发作期可较好地控制症状,临床比较重视缓解期的治疗,一般在三伏天采用化脓灸或穴位敷贴治疗本病,可减少其反复发作,控制哮喘病情,使病人能正常地参加工作、学习,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哮喘持续发作及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临床选穴偏重辨证取穴,分期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