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少人败在不会说话上,搞清一个模型,不在人际交往中吃亏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3-08

很多人都会用内向和外向来分辨一个人。

内向型的人,不爱说话,在人群中永远都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他们不合群,对人冷淡,不喜欢被打扰。

外向型的人,人群中最活跃的人,他们擅长调动气氛,和每个人都能说上一两句,很多人都喜欢和这种人交往。

于我个人而言, 我通常喜欢独处,过多的外在交际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消耗,但同时,我身边朋友却普遍认为我是一个外向活泼的, 能说会道,擅长交际的一个人。

在朋友眼中,我看似外向,擅长交际,但是我需要用独处来获取能量,私下也是一不爱说话的人,有人会问,这不是两相矛盾吗?

确实,分辨一个人是否内向还是外向,并不能凭我们的主观判断,更有效的方式是:我们可以使用取悦/交往模型来重新建立我们对个人性格的认识,以便于更简洁高效的获得更有效的人际关系。

1

什么是取悦/交往模型

简单来说,按照Gallup优势理论,有的人偏向于深且少的交流,有的人则倾向于浅且多的交流。

前者被称为具有“交往(Relator)”天赋,后者被称为具有“取悦(Woo)”天赋。

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果你善于在短时间内与大多数人建立联系,给人以八面玲珑的感觉,那么你就具有“取悦”天赋。

反过来,如果你表现低调,几乎不主动与任何人建立联系,或经一段时间后才最终只与一两个人建立了很深的联系,那么你就具有“交往”天赋。

同事小婧性格慢热,一群同事在一起聊天或者是八卦什么新闻时,她基本无法融入,每次当她试图挖掘新的话题,或是接别人的话题时,通常都会以冷场或是失败告终。

有一次我俩一起约饭,我发现她并非不会说话,不爱说话,在群体之中无法插上话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她对同事所谈的话题毫无兴,退而远之让她看上去不太合群。

实际上在我和她进行深入的沟通之后,发现她是一个人很会聊天,擅长挖掘潜在信息的一个人。

小婧就是典型的“低取悦、高交往”型人。

高交往型人,对人际交往的深度和内容非常在意,更注重精神的深入交流,泛泛之谈会让她们觉得索然无味。

2

有人根据取悦型以及交往型这两种天赋,将人际交往模式划分成了四个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高交往,低取悦型人。

这种人典型的代表有鲁豫,郭德纲等。

鲁豫曾说自己是个内向的人,除非和熟人聚会,否则她宁愿独自待着。

郭德纲也自曝,自己一些大型的晚会和饭局都不爱去,原因是老觉得去了见那些生人不知道要说什么。

周国平在《人与永恒》中写道:“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不是我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别人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第二种类型是高取悦、低交往型人。

这种人能轻易打成一片的人,对与少数人的深度交流却比较排斥或并不热衷。

他们很多“酒肉朋友”,但能掏心窝子说真话的屈指可数,甚至没有。

第三种是高取悦、高交往型人。

他们是天生的交际者。不仅能很快的和很多人快速建立联系,同时还能与少数人建立非常深入的关系,进行深度的交流。

第四种是低取悦、低交往型人。

他们就像一座孤岛一样,把自己孤立起来了,不爱和任何人沟通,没有亲密好友,如果你身边有人有这种倾向,怀疑有抑郁情绪的可能。

除了以上四种,还有一种是中间类型,他们会根据人和环境的不同来变化自己,他们平衡在交往和取悦之中,当然,这也是我们绝大部分人的人际交往模式。

3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人一生中的很多痛苦与烦恼,归根结底都来自人际关系。

如果我们能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有进一步的认识,你就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他人口中所说的内向,性格孤僻,不擅长交际,也不是所谓外向,适合做销售。

通过了解交往 / 取悦模式,或者更多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你会发现全新的一个多变的,丰富多彩的自己。

我们要相信,自己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