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说造不如买,中国光学泰斗:真正高科技是永远不能用钱买来的

 Zsy20151225 2020-03-08

如果没有他,中国可能连一块光学玻璃都造不出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影像采集就无从谈起;

如果没有他,中国推出追赶世界先进科技的“863计划”就会晚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可能到现在会被处处下绊子,卡脖子;

有人说我们可以用钱买国外的科技成果,可是他说,真正的高科技是永远不可能用钱买来的。

靠着几十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国逐渐有了第一片光学玻璃、中国第一台光学显微镜、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和第一台大型光学电影经纬仪等等,从受人鄙视的弱国成为世人瞩目的光学大国。

他为中国解决了技术核心问题,被誉为中华之光。

有人说造不如买,中国光学泰斗:真正高科技是永远不能用钱买来的

王大珩(1915-2011)

他就是中国光学泰斗,“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

今天,我和你回顾王大珩院士“光耀中华”的筚路蓝缕。

01

1915年2月26日,祖籍江苏吴县的王大珩生于日本东京。仅仅6个月,留学日本的父亲王应伟便愤然回国。

王应伟是我国早期的天文学家和气象学家,见到日本向中国提出有灭亡意图的“二十一条”,他感到极大的愤慨,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便带着王大珩回到了中国。他给王大珩起了小名“膺东”,意思就是对东洋日本义愤填膺。

在王大珩少年时期,王应伟经常告诉他,要努力学习科技,认为只有靠着现代科技才能让中国强大起来。

深受父亲影响的王大珩学习刻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师从叶企孙、吴有训等震烁中外的物理学大师。

大学毕业后王大珩担任清华物理系助教,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进入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应用光学专业深造。

有人说造不如买,中国光学泰斗:真正高科技是永远不能用钱买来的

彼时的伦敦正处于二战时期,德国的导弹轰炸,让王大珩在学校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他发现了一个新情况,很多新式武器上面都用了一种光学玻璃。这种技术被当时各国视为保密技术,旧中国根本无法生产。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光学玻璃,就不能制造跟战争有关的光学仪器和武器,处处受人制约。

在拿到硕士学位后,王大珩决定钻研光学玻璃的“奥秘”。1941年,王大珩从帝国理工学院转到雪菲尔大学,因为这是英国唯一开设玻璃制造技术专业的大学。

学习过程中,他觉得只有实验室理论知识不够,还缺乏实际的工作能力,用他的话来讲,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二战形势愈演愈烈,由于武器的大量使用,光学玻璃工厂也是求贤若渴。

为了学到真本领,王大珩自愿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博士学位,进入了昌司玻璃制造公司做一个普通的试验员。

但是,由于他是中国人,英国工厂为了保密不让他进入车间,只允许他在实验室里工作。在这里,他不但学到了很多保密性很强的光学玻璃研制技术,而且还发明了V-棱镜精密折射仪,这是一种可以快速测量玻璃光性精确度的仪器,后来被广泛应用到光学玻璃制造行业。因为这项发明,王大珩获得英国科学仪器协会第一届“青年仪器发展奖”。

在昌司的六年,王大珩已经学到了全套的技术,特别是研发和生产结合的丰厚经验,尽管昌司公司还要继续聘任王大珩,但他知道,现在该回国了。

放弃博士学位固然可惜,但攻读学位也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实践。王大珩感觉自己当初的“放弃”反而是一种“获得”。

有人说造不如买,中国光学泰斗:真正高科技是永远不能用钱买来的

他想起小时候父亲曾经教给他科技报国的道理,既然学成就要回国做些事情,1948年来到了东北解放区。

02

他给祖国带来的礼物,除了光学玻璃的“配方”,还有他发明的V-棱镜精密折射仪,至今仍珍藏在长春。

1951年,钱三强调王大珩进入中国科学院仪器筹备馆(长春)工作,开拓中国的光学事业。给他的经费是多少呢?1400万斤小米。

这是什么概念呢?当时1斤小米7分钱,1400万斤小米就是98万元。

王大珩一点都没抱怨钱少,在他的带领下,我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第一台红外夜视光学设备,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高温金相显微镜、第一台多臂投影仪、第一台大型光谱仪、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第一台光电测距仪等等问世,俗称“八大件一个汤”,经过《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道,引发全国轰动。

1959年,苏联全面撤走专家,带走图纸,造成大批援建项目下马和许多半截子工程。中央决定我们不但要接着建设,而且还要建的更好。

王大珩被秘密安排到导弹实验基地,全面诊断苏联专家留下的光测设备,安装调试,以便重新投入使用。

在戈壁滩上,王大珩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一点点的摸索,把机器设备拆了装,装了拆,历时五个多月才把烂摊子给收拾好,设备又能正常使用了。

有人说造不如买,中国光学泰斗:真正高科技是永远不能用钱买来的

他们的工作让国家非常满意,钱学森放出话来:原子弹、导弹中的光学设备一定要让长春光机所来做!这意味着,王大珩等同志的日常工作,开始大规模介入国防科技工程,“150工程”压在了长春光机所所有人的肩头。

可是,动乱开始后,王大珩领导的长春光机所受到了冲击。因为出生于日本,又有国外留学经历,王大珩被歪曲成为特务,他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科研,去扫厕所。短短一段混乱的时期,长春光机所十位优秀的科技人员就被冤屈致死。

因为承接了“两弹一星”的“150工程”,耽误不起,王大珩内心非常焦急。他迫不得已给聂帅的秘书打电话,向聂帅申请由部队来保护光机所科研工作不受外力影响。

后来,长春光机所成为全国当年由军队驻所的唯一一家民用科研单位。

吃不饱肚子,一多半的人都因为吃高粱米糠浮肿,但那个时候的人心气高,排除万难也要攻下来。

有人说造不如买,中国光学泰斗:真正高科技是永远不能用钱买来的

顶住巨大的压力的光机所,在五年半的时间内,为“两弹一星”提供了几百个项目产品,顺利通过国家鉴定。

03

无论是国家还是王大珩本人,都充分意识到一个问题,中国不能只有一个王大珩,需要培养千千万万个光学专业人才。

1952年,在王大珩的建议下,中国第一个光学专业在浙江大学开设,点燃了我国光学人才培养的星星之火。

1958年,聂帅找到王大珩,希望他能够主导创办一所高等院校,大规模地培养光学各学科的专业人才。这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希望落户长春,建设一所专门的光学机械学校。

经过半年精心筹备,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成立,王大珩兼任院长长达7年。他的办学思路非常清晰,总结起来就是“教学、科研、生产”,就是俗称的“产学研”。

王大珩本人亲自授课,他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学术视野,而且他讲课非常有趣,把复杂的理论用形象展现,让学子们享受到一场场精神盛宴。

在他的领导下,刚刚建立不久的长春光机学院就被誉为“小清华”。

有人说造不如买,中国光学泰斗:真正高科技是永远不能用钱买来的

王大珩与蒋筑英探讨工作

他带过的学生成长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就有20多人,培养蒋筑英、马祖光等一批知识分子的典范,科研人员更是不计其数,在各行各业上释放着自己的能量。

长春光机所成了长春一张闪亮的名片,在人们眼里长春不仅是汽车城,还是光学城。

在长春光机所的影响下,在王大珩的领导下,我国又分别组建了西安光机所、上海光机所、安徽光机所、四川大邑光电技术所,连同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一起,被行业人形象地成为“一只鸡下了五个蛋”。

04

1983年,王大珩离开辛苦耕耘三十载的长春,来到北京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与偏守光机所一隅不同,他的责任变得更大,考虑的问题要从全国层面出发。

他始终觉得,虽然中国在一些领域经过自力更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世界强国相比,最新的信息科技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要加速发展国防科技,保持对世界各国的军事、科技的压倒性优势。

当时世界各国都非常紧张,纷纷推出相应的科技计划。中国人同样注意到了一股新科技革命要呼之欲出了,在科技界开会的时候,进行过数场研讨会。

在会上,有人建议再观察观察,等到下个世纪各方面条件成熟再做,实在不行,就用钱买,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了,西方国家也需要中国这个大市场。

非常有紧迫感的王大珩和一些科学家坚决反对这种保守的想法,如果现在不做,等到下个世纪就再也没有机会追上了。真正的高科技,是永远不能用钱买来的。

再也不能拖了。

有人说造不如买,中国光学泰斗:真正高科技是永远不能用钱买来的

左起:陈芳允、王大珩、杨嘉墀、王淦昌

1986年初,王大珩与陈芳允、王淦昌、杨嘉墀四位科学家一起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极力主张中国在十几个急需攻克难关的领域做好部署,奋起直追。初步估算所需要的经费预算大概是两个亿。他们甚至说,中国人多,每个人节省一个鸡蛋的钱,我们也能做出大事来。

这个建议就是后来实施的“863计划”的雏形,国家非常重视,仅仅两天时间就批复了,并且拨下100个亿的保障资金。

“863计划”的推出,为我国在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和新材料等七个薄弱的高科技领域逐步缩小了与科技强国的差距,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05

晚年的王大珩在获得“何梁何利基础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后, 专门拿出钱来设立多项奖学金,用于奖励光学领域的优秀的青年才俊。

1999年,王大珩与其他22位为祖国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一起,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有人把王大珩称为“中国光学之父”,他连连拒绝:“把我称作中国光学事业的开拓者或奠基人之一,我还可以接受,但如果说我是中国光学之父,那在我前面的严济慈先生、钱临照先生、龚祖同先生该怎么称呼呢?”

有人说造不如买,中国光学泰斗:真正高科技是永远不能用钱买来的

2001年7月21日,光学泰斗王大珩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

从少年时立志科技报国,到放弃博士学位甘愿扎根工厂学习真本领;

从毅然归国支援建设,到成立长春光机所填补我国光学等精密仪器及机械大量空白;

从民用设备研制到集中力量攻克国防科技;

王大珩给原子弹和导弹等国之重器装上了“眼睛”,他也成为了新中国科学事业的“眼睛”,帮助中国看清了科学发展的现实和未来。

在艰苦的年代,王大珩始终保持着乐观精神,保证科研与生产不动摇,实打实地拿出了大量高精尖的产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抹亮色。

他关注战略科技,促成了中国追赶和研究世界前沿科技发展,努力弥补差距。当年他的一句话“真正的高科技是永远不可能用钱买来的”仍然掷地有声,否则我们在许多领域到现在还会被人下绊子、卡脖子。

感谢王大珩院士几十年来的为国付出,他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