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液在体外都会凝固,为什么月经血不容易凝固?医生给你科普下

 普照医生 2020-04-13

日常生活中可见当人体某一部位受损出血时,血液会渐渐疑固,起到自身止血作用,这是机体的重要防御手段之一。

月经是由子宫内膜有规律的脱落形成的,是生理的循环。其主要成分是血液、子宫内膜组织碎片、各种活性酶和生物因子。大多数女性的初潮年龄在12岁左右。女性第一次月经称为初潮,初潮的出现表明女性已进入青春期。遗传、饮食、健康等诸多因素都会使月经初潮提前或推迟。正常月经期为3-7天,大部分女性月经周期为28-30天一次,正常月经量为35-58ml。

然而,妇女在月经期所出现的子宫周期性出血,其血液是不易凝固的,这是为什么呢?

血液凝固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内存在着凝血和抗凝血的物质(又称因子),并相互保持着平衡。当体外出血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被激活,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促使形成纤维蛋白,继而血液发生凝固。在血液内,还可产生一种纤溶酶,又可将纤蛋白溶解,使血液流动。由于纤维蛋白生成和溶解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而使血液既不会凝固而出现血凝,保持正常血液循环,也不会因为纤维蛋白溶解而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导致自发性出血。

人体某些组织,如子宫、肾上腺、甲状腺、前列腺、淋巴结等纤溶酶激活物含量特别高,这些激活物能将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使血浆纤维蛋白溶解,岀现血块液化。月经期子宫内膜血管痉挛、破裂,细胞脱落,引起阴道出血,此时子宫粘膜内分泌纤溶酶激活物含量最高,而在停经后则消失。由于子宫内膜损伤,大量的组织激活物释放入血,将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促进了血凝液化,因而保持了妇女经血处于不凝固状态,以致月经周期得以正常进行。

此外,临床上在施行子宫、前列腺、甲状腺和肺等处外科手术时,病人常有出血不易凝固或术后渗血现象,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所引起的。

说到月经就多啰嗦几句吧!

一般情况下,月经的周期是21-35天。月经提前一周是正常的。如果月经的量不足30ml,月经的量就太少了。每次月经用10块卫生巾,月经的量都能湿透,说明阿姨的量是正常的。如果确定月经太少,建议做性激素6项检查、子宫附件B超检查、血常规检查等,找出病因。

月经每次提前一周左右来,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周期。月经来潮少,色暗,可能是气血亏虚所致。建议月经来潮时多喝益母草和红糖水。要注意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多吃瘦肉、鸡蛋、大枣等,月经来潮时不要感冒。不要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做剧烈运动,禁止性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