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中医看不懂系列:《黄帝内经》权衡规矩漫谈

 weimiao 2020-03-08

在《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

还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

在《黄帝内经·气交变大论》中: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

那么,什么是'权衡规矩'呢?

权是一种量器,俗名秤锤。

不是中医看不懂系列:《黄帝内经》权衡规矩漫谈

不是中医看不懂系列:《黄帝内经》权衡规矩漫谈

故宫博物院【秦始皇诏文权】

秦始皇诏文权,通高5.3厘米,径4.7厘米,重0.260kg。

此权圆台形,鼻钮。权身有18道瓜棱,棱间刻秦始皇廿六年(公元前221年)诏书14行,诏文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及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不是中医看不懂系列:《黄帝内经》权衡规矩漫谈

不是中医看不懂系列:《黄帝内经》权衡规矩漫谈

啥感觉呢?重坠而结实。

什么是衡呢?《说文》:'衡,牛触,横大木。'段注: '各本大木下有'其角'二字,今依《韵会》所据锴本。'《诗·鲁颂·閟宫》:'秋而载尝,夏而楅衡。'衡,此字初文始见于西周金文 ,其本义一般认为是绑在牛角上以防触人的横木,引申为车辕头上的横木,也代指车。车辕又叫辀,为一根稍曲的木杠,也有直的,辕的后端连在车轴上,前端栓着一根横木,叫衡,衡上再加轭,卡在马颈上。也有人认为衡和轭是一个东西,只是命名的角度不同。——《车马,溜索,滑竿 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习俗》

衡又有平、对等之意。以秤称重时,只有两端重量相等,秤杆才能平衡。所以我们又有'度量衡'的说法,'衡'由此又引申为称重,又引申为平衡、评定之意。所谓衡,则是指测量物体重量。中国的度量衡制始于公元前2500年的'黄钟'律。据记载,'度本于黄钟之长,量本于黄钟之仑,权衡本于黄钟之重'。黄钟器已失传。夏代,中国始用权衡作为称重器具。权相当于砝码,衡指杠杆。杠杆正中有一小孔用作支点,在杆的两端各悬有挂钩,一边挂被称物,一边挂权。每一副权衡都有一组权。权的重量逐一递增,以称不同重量。汉代出现木质杆秤,此后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据考证,秦权皆作砝码使用,衡平则称准。

不是中医看不懂系列:《黄帝内经》权衡规矩漫谈

不是中医看不懂系列:《黄帝内经》权衡规矩漫谈

不是中医看不懂系列:《黄帝内经》权衡规矩漫谈

那么什么是'衡'呢?公平正直,不偏不倚也。

什么是'规'呢?《诗·沔水》序·笺:规者,正圆之器也。《说文》:'规,规巨,有法度也。'段注:'园出于方,方出于矩,古规矩二字不分用。'规即园规。古画像中,女娲手中所执即此物。如下图:唐代伏羲女娲像页。

不是中医看不懂系列:《黄帝内经》权衡规矩漫谈

什么是'矩'呢?矩是古时画方形用的木工工具,又名'曲尺'。《孟子·离娄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不是中医看不懂系列:《黄帝内经》权衡规矩漫谈

【铜镀金折叠矩尺】

铜镀金折叠矩尺,清,长17厘米,宽2厘米,厚0.5厘米,法国巴黎制造。清宫旧藏。

'矩'就是木工量直角的两臂曲尺, 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测量工具。汉代以前的矩两臂等长且无刻度,汉代以后的矩两臂一长一短并有了刻度。

矩尺在世界上使用很普遍,这件矩尺是由西方传教士带进清宫的。尺边上有刻度,两面均刻有花体法文字,有'巴黎制造'及人名'巴特费尔特'等字样。引用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故宫博物院亦保存有伏羲女娲像页,唐,绢本,设色,纵左222.5厘米,右231厘米,横上115厘米,下94厘米。

此图上彩画人首蛇身男女二人,均着窄衫小袖绛红色胡装,二人腰相连,共着一条白裙。男居左,无须,头戴笼冠,张左手执矩,矩上有墨斗(已被腐蚀)。女居在右,束高髻,张右手执规。男女上身相拥,中间两臂相连,下尾盘曲相交四节成螺旋状。两人头上有圆轮,周画圆圈以象征日;尾下有下弯月牙一,周画圆圈以象征月。画面四周面遍布大小相等的圆圈,部分以线相连象征星辰。

吐鲁番高昌国至唐西州国时期的墓葬出土了许多伏羲、女娲绢画,画面形式大致相似:人首蛇身,交尾相拥,伏羲持矩,女娲持规。绢画上方有日,下方有月,周围布满丝缕相连的星辰。整幅绢画上宽下窄,与棺形相似,常覆盖于棺上,也有盖于尸上或置于尸旁者,还有张挂或用木钉固定于墓顶的情况。

这应该算是比较早的规和矩了。

不是中医看不懂系列:《黄帝内经》权衡规矩漫谈

《 淮南子卷五 时则训》 :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准,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 绳者,所以绳万物也;准者,所以准万物也;规者,所以员万物也;衡者,所以平万物也;矩者,所以方万物也;权者,所以权万物也。

规之为度也,转而不复,员而不垸,优而不纵,广大以宽,感动有理,发通有纪,优优简简,百怨不起。规度不失,生气乃理。衡之为度也,缓而不后,平而不怨,施而不德,吊而不责,当平民禄,以继不足,勃勃阳阳,唯德是行,养长化育,万物蕃昌,以成五谷,以实封疆,其政不失,天地乃明。矩之为度也,肃而不悖,刚而不愦,取而无怨,内而无害,威厉而不慑,令行而不废,杀伐既得,仇敌乃克,矩正不失,百诛乃服。权之为度也,急而不赢,杀而不割,充满以贯,周密而不泄,败物而弗取,罪杀而不赦,诚信以必,坚悫以固,粪除苛慝,不可以曲,故冬正将行,必弱以强,必柔以刚,权正而不失,万物乃藏。 明堂之制,静而法准,动而法绳,春治以规,秋治以矩,冬治以权,夏治以衡,是故燥湿寒暑以节至,甘雨膏露以时降 。

那么概括起来是什么意思呢?古人给出了一定的解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观权衡规矩,而知所主。”王冰注:“权谓秤权,衡谓星衡,规谓圆形,矩谓方象。然权也者,所以察中外;衡也者,所以定高卑;规也者,所以表柔虚;矩也者,所以明强盛。《脉要精微论》曰:以春应中规,言阳气柔软;以夏应中矩,言阳气盛强;以秋应中衡,言阴升阳降,气有高下;以冬应中权,言阳气居下也。”张志聪注:“观四时所应之脉象,知病之所主者何脏。”

《淮南子》也总结了古代阴阳家的论述,有中医专家根据其论述,言:应该是春应中规,夏应中衡,秋应中矩,冬应中权。有一定的道理。

但笔者认为:春应中规,形容春脉“耎弱轻虚而滑”,如规之画圆;夏应中矩,如惊涛拍岸,洪而盈满,猛的一转,如矩之画方;夏脉如钩,如鱼吞钩之意,鱼之在钩,则钓线张力去盛回衰,颇合夏脉满指滔滔,来盛去衰之意,反应到夏季心脏主时,人体正气蓬勃升腾,此为藩秀,合乎火象;秋应中衡,为阴阳匀平,气略回收之意,如二人拽锯,力道与位置恰好匀平,如称之平正衡直;冬应中权,如秤锤一般,其气重,其势趋下,如蛰虫之周密。

以上,虽查了很多资料,但解释,仍不完美,期待方家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