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玉|漢玉TOP10 1(上)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3-08

從新石器時代的興隆窪算起,中國有著八千年的玉器史,世界鮮有這種凝聚在一類材質上可以延綿不絕的文化。八千年歷史,又以漢代,特別是西漢,最為頂峰,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可謂空前絕後。漢王朝的名字,成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名字,和漢的尚玉一樣,玉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獨特審美與價值觀。

汪洋一般的精品迭出的漢玉遺存,選出十件作為代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並且不同的人選會有不同的結果。依據雕刻技術,文化內涵和組合關係,筆者選出的十件分別是:1.廣州南越王墓玉角杯;2.廣州南越王墓透雕重環龍鳳紋玉璧;3.中山靖王墓金縷玉衣;4.中山靖王墓出廓龍轂紋璧;5.徐州獅子山楚王墓玉龍;6.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帶蓋玉樽;7.巢湖北山頭一號墓玉樽;8,天長三角圩漢墓玉龍;9,中山穆王劉暢墓西王母神話故事場景玉疊勝;10,西晉劉弘墓玉樽(出自西晉墓,實際是東漢遺物)。另有一件出自西漢早期墓葬的戰國玉璧,長沙望城坡古墳垸一號墓四龍紋。10+1,以及這11件玉器背後的玉器群,簡單的作為漢代玉器的脈絡梳理。



1.南越王墓玉角杯,漢玉最佳,乃至八千年玉器最佳,當是出自南越王墓的玉角杯。此玉杯堪稱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之作,以一塊白玉掏膛製作,整器呈中空的犀角形,杯口扁圓形,杯壁厚度均勻,內壁也做了拋光,杯底和杯體局部還能看到加工痕跡。杯身雕刻一條長尾尖嘴龍,從陰刻一道環繞杯口的環線起,龍頭淺淺的淺浮雕,龍身從淺浮雕逐漸過渡到高浮雕繞杯身轉了一圈,到杯底的龍尾圓雕透雕出來,龍尾折回盤繞杯身,再從圓雕透雕逐漸過渡到高浮雕淺浮雕。除去俏色和掏雕,把能有的治玉工藝全部用上,並且非常巧妙的把龍紋和杯身形狀融合,淺浮雕的龍頭和圓雕透雕的龍尾,又避開了龍頭圓雕的難度實現了最可能的成功。杯身的紋樣,還以疊壓來表現層次感。通體拋光,至今有著強烈但不失溫潤的玻璃光澤。

正如白居易在詩中所言“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角杯在墓主生前被磕碰,磕折了杯口,磕裂了杯身。看著磕損和裂紋,仿佛還能聽到墓主心碎了一地的聲音。即便如此,墓主還是把牠帶進了永栖之所,以層層絲綢包裹,放在內外棺之間的頭箱裡,足見墓主對此物的珍愛。

這是目前唯一一件高古玉角杯,關於其用途,筆者認為是文獻上所言的“觥”。漢墓璧畫上有圖像資料。從宋明仿古玉器中有角杯看,牠不是曾經存在過的唯一一件高古玉角杯。因為其精湛的雕刻技藝,卓越的藝術境界,獨一無二的稀缺,所以成為中國頂級國寶,是首批禁止出境的64件套文物之一。自1983年出土以來,從未離開過遺址博物館,想一睹芳容,只能實地拜訪廣州的南越王墓。

台北故宮藏玉角杯,疑偽宋明仿古作品

2.透雕龍鳳紋重環玉璧。透雕,就是形似剪紙以鏤空為表現形式,在紅山時代出現雛形,良渚,龍山和石家河已走向成熟,但商代似乎並不流行,春秋亦不多見,春秋戰國之交開始流行起來,戰國晚期出現了在玉璧的內孔和環外透雕神獸瑞鳥紋樣的所謂“出廓”玉器。出土於南越王墓的透雕重環龍鳳紋玉璧,通體透雕,內孔一健壯的龍,龍爪和尾伸出內孔,直抵璧身的外環線;璧身透雕出一隻立於龍前爪回首的長尾鳳鳥,鳳鳥的冠連著卷雲;龍和鳳鳥張嘴對視,似有所語;龍的健碩與鳳鳥的纖柔,形成對比,大有中國人信奉的龍鳳呈祥之意。兩道環表面內凹,龍和鳳身凸起,側光看形成很好的凹凸視覺效果。此璧出土於墓主玉衣內右眼位置,可見墓主對其珍愛。該璧因為扁平化的設計,很適合做logo,因此成為南越王墓博物館的館徽。

透雕龍鳳紋重環玉璧

除了這兩件,南越王墓出土的344件套玉器中精品還有很多,比如墓主的組玉珮,罕見的圓雕玉舞人,銜璧玉鋪首,鐵芯玉帶鉤,玉盒和承盤高足杯等等等等。可以說,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器,代表了西漢佩玉和生活用玉的最高水平。

南越王墓出土的其他玉器精品(部分)

3.中山靖王墓金縷玉衣,以目前的考古資料看,玉衣是在西周時期玉蓋面基礎上發展來的漢代獨有的玉器形式,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喪葬文化的最高峰。從筆者目前看到的資料,兩漢出土玉衣/玉衣片的墓葬總計146座,但因歷代盜擾,可修復者只有30套不到,其中未遭盜擾完整保留至今的更是屈指可數。最值得說道的就是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墓出土的金縷玉衣。這是我們第一次完整看到玉衣,文獻上所說“玉柙”的本來面貌。中山靖王墓金縷玉衣總計用玉2498塊,金絲1100克,分為頭套、上衣、袖筒、手套、褲筒和鞋套十一個部分,另有與之配套的九竅塞、璜形玉握和鎏金銅框嵌玉枕。多數玉片還做了倒角,拋光出了鏡面效果,雖然玉料不是目前所見玉衣中的最好者,但是製作精細程度鮮有並論者,玉衣的手套做出了手指的外形,上衣做出了大肚子的樣式。可能因為入殮匆忙,出土時候,發現玉衣上衣的前後兩片放錯了前後位置。劉勝金縷玉衣的生殖器罩盒是一件良渚玉琮改製,四個角磨圓了三個,體現出古人對待古玉不在意原來的文化內涵,根據自己的需要改製的態度。


劉勝夫人,滿城漢墓二號墓的墓主,竇綰墓也出土了一件金縷玉衣,這是目前為止唯一一件完整的女性玉衣。

國內博物館還能看到的玉衣有:國家博物館一件、徐州博物館四件、南京博物院兩件、河南博物院一件、定州市博物館兩件、亳州市博物館一件(東漢晚期,曹嵩玉衣,這也是目前為止發現年代最晚的一件)、廣州南越王墓一件絲縷玉衣(這是目前為止發現唯一一件全部以絲線穿聯的玉衣)、揚州博物館鎏金銅縷琉璃衣和臨沂市博物館的金縷玉套(只有頭套手套和鞋套,可能是玉衣的一種簡化形式)。天津博物館也有一件,但存疑。

4.中山靖王墓出廓龍轂紋璧。這是目前為止所見高古玉(截至魏晉)中,玉料最好者,也是這種白玉中的最大者。保存完好,歷經兩千多年時光,只是輕微受沁。原石可能是一件淚滴形籽玉,玉工隨形就勢,雕刻成了一件出廓龍玉璧。轂紋璧上方的兩條龍並不對稱,龍的外側邊緣可以看到還帶有玉料的皮,體現了最大限度利用玉料的原則。轂紋璧部分,是完美的環形,璧面轂紋顆粒大小均一,排列整齊,剔地光潔,有很好的玻璃光。璧的外廓上緣,雕刻兩條背對背,後身上揚,前身挺起的玉龍,玉龍張揚有力,顯示出漢武帝時期中國揚眉吐氣的自信。

類似的出廓龍轂紋璧在漢代其他墓葬也有出土,比如中山簡王劉焉墓,中山穆王劉暢墓,海外博物館所藏也有,雖然都是精品,但中山靖王這塊無疑是其中的王者。

弗利爾藝術博物館藏東漢出廓龍轂紋璧

中山簡王劉焉墓出廓龍轂紋璧

中山穆王劉暢墓出廓龍轂紋璧(局部)

玉衣和玉璧之外,中山靖王墓還出土了其他玉器精品,比如漢代罕見的圓雕玉人,修長飄逸的玉笄(惜已殘斷),還有一件琉璃羽觴和琉璃盤。

滿城漢墓出土的玉笄

滿城漢墓出土的圓雕玉人

滿城漢墓出土的琉璃盤和琉璃羽觴


未完待續。

聚珍賞器,一期一品,看展分享

歡迎關注,歡迎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