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是由故事组成的,疫情时期的生活也是

 昵称535749 2020-03-08

社论前沿

关注国际顶级刊物,聚焦前沿理论方法。3小时前

500

(图源:作者)

这是社论前沿第S1571次推送


500

1月23日

500

(图源:作者)

这几天,我成了碎碎念、大惊小怪的“疯子”。

02、03年的时候,我和现在补习的小学生差不多大。如今只有一些酸酸的回忆:妈妈一天到晚关上窗户,拿个破旧的电饭煲整天煲醋,煮得锅盖蹦跶蹦跶。这两天和小朋友补习,他们瞪大眼睛问,“咩系非典?!”。大概那个时候,我也一样懵懂无知,以为停课就是快乐。记忆里,这是除了台风天之外,最长的一次停课了。

我给他们讲17年前钟南山的故事,“他还在吗?”“...无私奉献、英勇无畏!”孩子第一时间心生关爱和敬仰。我给他们看钟南山爷爷的讲话,提到了人类吃野生动物的后患,讲解“病从口入”的注意事项,“报应。””祸从口出。”孩子第一时间蹦出一点点愤懑。我想,孩子能理解的道理,大人应该都心知肚明,毕竟曾经谁都是那个懂事的孩子。

500

(图源:作者的朋友们)

只是大了大了,变得自以为是。以为人类终归要征服自然,所以失去了对其他生命,如野生动物的敬畏。以为掩盖事实就能瞒天过海,却错过了最佳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时机,需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以为信命等等的侥幸心理能自我疗愈,殊不知此时此刻人类最需要依靠的除了信念,更应该是科学,医学知识、估算模型、实时地图...

还有,口罩。可别烦您的孩子变成了往日唠唠叨叨的您。那是因为他们17年后不再是无知的少年。我们拥有全国各地海内外的朋友,我们接受着铺天盖地、快速更新的信息,我们也想学着“忧国忧民”,把当年没出的力,现在使唤上。你问,我想做啥?大概最想成为:这个时代的记录者。

500

(图源:作者的朋友们)

记录生活圈的温暖,记录媒体的良知,记录企业的社会行动,记录关键时刻人性善的光辉。当然还有“恶”的一面,还有“我们”的愚蠢、轻慢、无力感,因为人类最爱健忘,因为人类总会让不好的事变得浅一点、再浅一点。反思、记忆、改变、传递,然后和这个世界共生。“非典果阵我没出生我......衣家明了。”

愿人类社会生生不息。

1月28日

离1月20日,过去了一周。

早上看到微博推送,就预感不妙。给深圳朋友发了一圈提醒,喊家里人去买点口罩、板蓝根预防着,便去布置花街了。那时候,谁也没料到事情会愈演愈糟糕。

口罩成了第一个“被调侃”的对象。因为,前一天晚上钟南山讲话了。那可是抗击非典的英雄。难道又有什么病魔要来了?

慢慢地,戴口罩不再是一种调侃。我们不仅自己引起重视,还“严厉要求”身边人也戴上。随之而来的是群里、圈里疯传的口罩指南、洗手指南、预防药指南,等等《保命指南》。

500

(图源:作者的朋友们)

我的第一次“情绪崩溃”是在1月23日。一大早,东边不远处繁华商场传来第一例患病消息;晚上,又爆出西边一个小区发现了病毒携带者。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但宁可信其有,小心为是。此时,仿佛四面楚歌,一群看不见的魔鬼氤氲四周。“戴口罩!”“洗手!”喊得越大声,似乎能吓住心中的一点恐惧。

更令人崩溃的是,家里来的不怎么认识的“亲戚”,还没有被“吓走”的趋势。后来劝走才得知,这一家大老远从北方过来,不是带女儿玩耍,而是等广州的一个线下语文补习班试听课。母爱的力量有时大到无所畏惧。我还是第一次见,一个母亲为了让孩子提高成绩,连生命意识都抛之脑后。还好,最后还是劝走了。

就这样,一年也翻篇儿了。没拜年,也没好好看春晚,眼睛一直盯着病毒事件的种种推文。你还记得神话故事里,“年”是个吃人的鬼怪吗?庚子年恐怕是真的遇到了。

所以,开始呼唤“别出门!别出门!”。随之而来的,还有“关城门”。而另一边,虚拟世界的大门却格外耀眼。群消息一个连一个的冒,新推送一个接一个的出,蜂拥而至,可能会扰乱视听,但总不想放过跟病毒相关的蛛丝马迹。虽然心情不那么紧张了,但还是无法平静,愤懑、悲悯、热诚,手机一刻都不想放。

500

(图源:作者的朋友们)

第二天,大年初二。前一晚“民间段子手”早已按耐不住施展了才华,第二天“找乐子”成了家家户户看完“病毒事件”相关新闻后的解乏必备。其中,互动游戏是最热门的。因为,每个人都被困在自己的城里。嘿!我多想你知道城外的我的消息,而我又多想知道城外的他的消息。

当然,也有奔走在城里、城间的人。是一线的救护人员,是是囤粮的一家之主,是快递小哥,是惦念城里的好心人。网络的发达,关系的紧密,分工的精细,似乎又打破了那道城墙。我看到自发组织,我看到寻人启事,我看到学术有为,我看到一点点的透明起来,仿佛若有光。

虽然今天依旧没什么好消息。那明天呢?后天呢?大后天呢?      

2月8日

500

(图源:作者的朋友们)

又过了十天。

“雷神山火神山”灯火通明,竣工使用;昔日熙熙攘攘的“死亡三号线”,寂静如斯。有点可惜,因被禁足而无法用第一视觉记录这段特殊时期的城市面容,感受它走向的那份荒凉。透过朋友的眼睛,看到点窗外的世界。

封闭式小区成了现实,一人一证制,再也不会上演外来车辆霸占业主车位的纷争。食堂成了考场,一人一桌制,再也听不到叽叽喳喳的下饭八卦。上班族盼望已久的居家式办公美梦成真,一个个活成自由职业者的模样;可以在床上,可以有背景音乐,可以把水杯放在写字台上,可以自由。

500

(图源:作者的朋友们)

自由,多好。这几天,我开始无比怀念外面的世界。这些年,我一直属于外面的世界。一下子要适应每天在同一个空间,吃一样的食物,见一样的人,做一样的事。而且一种日复一日、遥遥无期的无望感扑面而来,多少感到点凄悲苦闷,多少有点无所适从,多少有点心里失序。每个人,仿佛是一座孤岛。

朋友们给了些玩乐的法子;远方的老师寄来了温暖的问候信;研究一天天推进;“论文事件””红会事件””双黄连事件””吹哨人事件”等等“大事”,虽说足以撑起和朋友激烈讨论的一天,但总觉得,虚拟社会再欢愉沸腾,也抵不过人间烟火。

500

(图源:作者的朋友们)

我不禁感叹,人类制造再多监控人类社会的系统,再造云世界的恢宏庞大,但还是无法洞察自然世界的未知,学会共生。野味有多贵,这回能记住吗?

500

(图源:作者的朋友们)

所以,自由是有代价的。我可以呆在家里虚度光阴,是因为一线人员早已冲在前列,筑起家门外的一道保护墙。疫情的代价还在经济上、教育上的、家庭亲密关系上,等等。我听到一些企业主愁生意没法做的哀叹,我听到一些学生想打篮球看电影的渴望,我听到一些新婚夫妇或儿女父母互相磨合的故事。新的一年,新的挑战,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人。

从害怕、紧张、愤懑,到片刻打趣自娱、无聊,再到低落、孤寂、无奈、悲悯。不知道下一个潜伏期会怎样,还有没有一丝信念勇气留存。不过一直以来炸群炸圈的事件总能激起心间的波澜,但希望好事快点发生。

今天元宵节,说好连走三年的通济也改为云上。那就在家吃汤圆,别忘了饭前洗手囖。

(图源:作者的朋友们)

2月18日

这一周,舆论世界有点安静,生活世界愈发热闹。

气溶胶传播、可能的粪口传播被研究出来后,呆在家的时间一而再被延长,再次证明病毒面前人类的弱小无力,但愿不会束手无措;走马换蒋,终于换帅,但愿这次不会辜负人民的期望。

500

(图源:作者的朋友们)

最火的刷圈事件也许是昨天深夜,《请停止用女性的身体做宣传的工具》一文和“为一线抗疫女性捐赠女性用品”募捐活动,接连不断。转发的女性多一些,也有几位男同胞。对于朋友圈的系列反应还挺欣喜,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会性别意识构建的这个问题上开始苏醒、反思,甚至有所行动,想要改变。我想,所有在嘶声裂肺争取的平等分支,汇总在一起只求一字,“人”。人的看见、人的尊严,而不是被刻画、被建构的“谁”。

对于我,发生了一件有点意思的事情。接连收到不少境外的问候,我便好奇墙外的声音。不禁感叹,嗐天下媒体都一副德行。消息满天飞的时代,观众只会对真相越来越渴望,对制造的骗局越来越厌恶。媒体也许应该报告的是“一手资料”“事实”,应该做到韦伯所说的价值中立,而把“二手资料”“观点”留给观众,让子弹多飞一会儿,让眼睛能拼出大象,让脑袋不失去自主判断力。

500

(图源:作者的朋友们)

生活世界这周更富欢乐,变着法子给大家制造乐子,解解闷。短视频平台举办电饭煲做蛋糕大赛,意外捧红24小时睡觉的“懒鬼”,就连扫把都没被闲着。“啊!原来每天扫把都可以站起来!”是呀,过去,我们有多么不关心自己的生活世界,忽略了太多生活细节,无论是陪伴家人的温馨,还是日常做饭的艰辛。21天可以培养一个习惯,不妨用好疫情21天吧,反正一起赏花别想了,好好想想把居家的生活世界装点好。

当然还有内心世界噢。这周大人陆续复工,孩子准备开学,日子渐渐找回秩序。远程办公你还会抹发胶、涂口红吗?在线学习你会吃零食、打瞌睡吗?疫情像面镜子,我们都要学会审视镜子里的那个过去的自己。这是个多么好的机会呀,还给了发呆、思考、做梦的时间,甚至还有充足的时间赋能、赶超。

500

(图源:作者的朋友们)

所以白日梦少女这周一点点安置失序的内心世界,排满了日程就没有空想的间隙。给四个小朋友规划好一个月的网课安排和自学方案;要到了几个老师直播间,排了几节想听的课;一口气做了九个访谈,写了篇稿子,剩下的再接再厉;做了几个豆芽推送,助力将疫情危机变转机;还有教师证、外包单等等。27岁的第一周,要向着养活自己、过得有趣的“一五规划”奋进。

“希望有一天这个世界会变得不一样。”

     500

(图源:作者的朋友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