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教之专注力

 咩咩羔 2020-03-08

现在很多国家提倡早教,建议孩子的教育最佳时间是从0--3岁开始。

专家们发现,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

但事实是,我们根本不能指望0--3岁宝宝用意志和努力来学习。

所以,早教说白了就是培养孩子对某一项活动兴趣,让他们可以比正常状态下同龄孩子专注于这项活动时间更长一点。

孩子兴趣高,专注力强,就能给父母创造出更多陪孩子提高的项目,比如阅读,绘画,运动,语言……

有专家说,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

但现实是,我们很多父母只是从别人那听了一耳朵,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慌忙火急的加入早教大军之中。

孩子散漫惯了,得花很大的代价才能适应幼儿园、小学学习。

也有打着早教旗号,行着托管之实的早教机构,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给家长一个错觉:“这个钱果然没有白花啊,我的孩子学到不少知识!”

其中不乏把家长捆绑在一起早教机构,“所谓”指导家长早教,带家长一起陪孩子玩,陪孩子学习,各种唱唱跳跳,写写画画,手工才艺……

一堂课下来家长被折腾的不轻,却连早教真正的意义都没有搞清楚,还不如不花钱直接到网上搜个教程跟着学来的实在。

少有中国早教机构会先研究,来他们这里的孩子每个人有什么个性,孩子们现在家庭教养环境如何,父母性格怎么样,父母有没有真正的教育理念等等。

有针对性的定制适合Ta们早教方式,在实施一段时间后,观察效果,并不断调整,再实施,直至真正让孩子爱上某些运动、艺术、科学、语言……

并能找到影响孩子早教效果的因素,比如父母关系恶劣,吵架、打架、冷战;或父母有打牌、刷剧、玩游戏、赌博、嗜酒等不良嗜好;家里对孩子教育意见不统一,各自为战;或者家长根本不懂早教,也不想自己学习,只是随大流,有美好愿望而已。

这个时代大家推崇的都是赚钱至上,一切浪费时间和精力且不见得赚钱的事,商家是不会做的,毕竟他们不是慈善机构。更何况拿来主义是大家常用的手段,何必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我们现在的早教,其实就是焦虑父母的救命稻草,本着上总比不上要好,他们心里想着:“也许没准就真的开发出爱因斯坦级别的大脑了呢!”

但他们并没有考虑过0--3岁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心理的早期发育阶段,生理构造就导致Ta们不可能专注太久;

而某些类似学前班的早教机构,用着不符合孩子天性的训练方法,猛的灌输知识,逼着孩子天天这样做,不过是暂时的提高某些技能,绝对不是培养孩子真正的专注力,只会逼出一个木木呆呆,战战兢兢,唯唯诺诺的孩子。

大家更认同花钱学语数外知识,学琴棋书画是值得的,是符合时代需求的;而运动也是以比赛,拿奖为导向,绝对不能花钱“纯玩”!

他们不知道,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坐不住的孩子,根本原因是Ta们的肌肉耐力不足,无法长时间支撑自己腰背挺直。有些家长本末倒置,为了所谓的专注力,(更像为了减少我们自己的麻烦),把孩子训练的安安静静,老老实实,我们就省事了。再搭一点才艺和知识就更完美了……

所以,我们断章取义的认为专注力是专注于某一个事物,比如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却不知道,活动也是可以培养专注力的。活泼好动的孩子,不是用压抑的方法训练专注力,而是顺应天分,培养他们运动的专注力,这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专注力。

我们只需要给孩子创造更多更适宜动的环境,收起不必要的家具,让场地宽敞又安全,父母和孩子一起动起来,不是要家长带着孩子蹦蹦跳跳,扭来扭去,上蹿下跳忙个不停,这样复杂且相当无聊;

当然,能够室外活动更好,场地更大,小朋友更多,活动起来没有约束,也更开心;

家长们可以找符合孩子生理特点的,简单易上手,不受太多限制的活动。如果可以,尽量选能够团队合作的项目,这样会吸引较多的小朋友参加,无形中增加孩子的运动热情,事半功倍。

比如有踢球,追泡泡,跳房子,拍球,套圈圈,小型障碍跑……

父母也可以通过游戏教导与提醒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去经历失败,从中学习与成长;

通过游戏,孩子们会学习如何与同伴交流、配合,提高了专注力,身体变得更强壮,意志力也会变得更坚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