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写过一篇文章,2018年大类资产应该配置什么?其中提到了可转债,今天把他写完,文章还是有点长,花了我整整一天多时间。前面利率债机会我在“10Y国债破4%之际”这篇已经写了,后面我准备提到的每一类(包括H股、农产品、股票、人民币)都给他说透,提供大家参考。
(一)、转债的价格到底怎么决定?
1、决定债券价值的变量是什么?
把票息作为分子,无风险收益率(5年国债收益率或银行理财收益率)作为分母,按照现金流贴现模型,把债权价值先算出来。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债券存续时间的选取“。现在wind上看到的债券价值和相应的ytm,都是按照不转股持有到期(一般是5年左右)的累进利率计算出来。但实际情况是,过去退市的共109只转债统计,实现转股成功比率是95%左右,转股平均使用时间是2.3年(70%是3年内转股成功),也就是说“债券存续时间”实际平均是2.3年。如果不转股进入强赎,那么就按照约定的利率赎回。
我们随便选1个吉视转债按平均2.5年到期计算一下现值,算出来是92.9,显然比wind计算的80.6要高。这个很好理解,缩短了债券拿回来的时间,现值就高。按照这个计算,目前新发的这些转债, 95%概率的情况下,他的实际债券价值是92左右!只有5%概率下,债券价值是我们看到的软件计算80多元,期望数是91元。所以历史上,转债基本上没有破过90元,除非碰到了违约事件。
目前转债没有发生过违约,因为转债发行的审查非常严格,发行转债的条件是roe3年加权6%,近3年要有30%净利润拿来分红,平均每年分红10%,债券余额不能超过净资产的40%,现在这么多上市公司,也只有几百家符合而已,大概近期1到2年能发的也就400家,要知道,能发转债的是上市公司中的优质企业啊,证监会已经真是用心良苦,帮我们筛选过一遍了,就怕投资者上当。

到底这个债权价格怎么变?显然,现在票息越高,久期越短,市场利率越低,同等级AA信用债到期收益率越低,现在的债权价值就越大,由于转债票息利率条款大同小异,发行期限基本都是3-6年,所以去繁化简,抓住核心矛盾,债权未来价值取决于,市场利率未来走势,和同等级的AA债券与转债的信用利差!市场利率未来越走越低,并且转债的到期收益率下降的比AA债券下降地更快(利差扩大),这样债券价格就会越走越高!换句话说,现在市场利率越高,利差越小,转债就越便宜!
2、影响转债期权价值的变量的是什么?
普通认购期权价格取决于:正股价格越高越贵,行权价(转股价)越低越贵,到期时间越长越贵,波动率越大越贵,利率越高越贵(小变量忽略),这里需要重点说明到期时间。因为,转债的期权有所不同,一旦股价在转股价上方30%停留时间过长就要转股,期权马上就要到期结束。因此,当股价没有超过转股价30%以前,期权价格与到期时间成正比(时间越长,转股概率就越大嘛),而一旦股价超过转股价30%后,越快到期越好,因为到期就可以马上兑现期权实值部分了,期权获利就是为了在到期(时间价值为0)时,越快(gamma大)获得越多的实值(delta大)。而我们的转债95%概率是转股成功的,因此可以基本认为转债的期权价格与到期时间成反比,越快到期越好!当然,剩下的5%进入到期最后几个月还没转股的除外,想象下此时时间越少,转股可能就越低了,期权就越没价值了。所以,正股如何才能越快上到转股价上方30%且越远,实现越快到期越好呢?这取决于正股的波动率和趋势,而波动率取决于正股的市值大小、股价弹性,和以往的波动率,趋势取决于基本面条件。
另外,需要注意,转债发行规模有关系!因为一旦上涨进入转股期,就会出现债转股,这些新增的股(大股东配售的除外)会在市场抛售兑现利润,会压制正股价格,所以,转债发行规模越小越好,大股东配售比例越高越好,大股东配售多也侧面说明,他的转股价格、转股市盈率不会那么乱定。总之一句话,公司市值越小、股价向上弹性越好、历史波动率合适(经常没波动死气沉沉的不行)、基本面条件越好,现有趋势越明朗,发行转债规模越小,大股东配售越多,期权价值就越贵!这些变量对期权价格是如何产生影响呢?看下面。
(二)、转债的估值水平怎么定?
影响期权价格最重要的当然是正股价格,股价上升期权价格就上升,股价上升0.01元,期权上升多少?这就是期权的弹性,就是期权的估值。这么想,如果转股价远远远高于正股价,完成转股的可能性就非常低,那谁也不会去转股,这个期权如同一张彩票会非常便宜,此时这个期权就毫无弹性,股票怎么动他都只能动一点点点,转债就只具备债性而无股性,此时转债价格就是债券约90元的价值。如果转股价远远远低于正股价,那立即就可以转股获利,期权弹性巨大,几乎就是股价涨多少期权就涨多少,转债的股性就很大,总之,转股价高于正股价越多弹性越小,反过来就越大。问题来了,弹性小的肯定便宜啊,弹性大的就贵,那就用单位弹性下转债的价格来表示好了,所以就有了转股溢价率=(转股价/正股价)*转债价格/100-1。显然,我们希望这个值最小!此时估值最低!如同pe最低的时候买股票,弹性才大,此时估值最便宜!
债权价值的估值水平取决于债券的久期(利率下降一个点,带来的债券价格变化),久期越高越高。债券对于期权是个小变量,忽略!除此之外,还有吗?有,那就是股价向上可能的波动程度,波动越厉害就越贵(想象一下,波动大就有可能未来以更高价格收场嘛)。正股波动率上升1%,期权上升多少?用vega表示,vega什么时候最大,转股价=正股价时候最大(平直期权vega最大),发行存续期长的期权越大(时间越大,波动可能就越大越不稳定)。总之,决定期权价格弹性(估值水平)的主要就是转股溢价率和vega!
(三)、为什么转股成功率高达95.4%?
必须先把这个事情说清楚。先上一组数据,截至2017年7月31日,两市共退市109只可转债,其中阳光转债、澄星转债、双良转债、唐钢转债和新钢转债5个因为发生回售或到期未转股成功,其余104只可转债都转股成功!它们退市价格分布如下图,有72%分布在150元—300元区间内,理论上收益还是很高的!!

转股高成功率的原因是强赎和回售条款。上图这个规律有可持续性吗?如果仅仅是历史归纳法,这是不能信的,不过这里涉及大股东的利益和心态问题,就可以变为可信的演绎法了。大股东低息借了一笔款,本来5年后要还,吃进去的肉到期了要吐出来,如果可以选择,我一定选择不还!所以一定要在发行期内,把股价设法至少一次弄到转股价30%以上,让大伙全部转股,并且越快转股大股东也越开心,因为我连1%的利息都不用付了!如果明天就转股,那就等于立即定增,如果是牛市,那就是高价定增。怎么实现呢?三种办法:发布业绩利好或者增持回购、下调转股价、借助大势和概念让股价自己上去,总之我一定要千方百计实现它。同样的,大股东只要还有口气,也绝不允许发生回售还钱的事情,如果股价低于转股价下方30%持续一段时间,真要回售了怎么办,也是三个老套路。有没有例外,有,比如公司实在太烂涨不起,股权太分散没法投票下调转股价,大盘又处于大熊市。阳光转债05年不成熟比较傻白甜不管它,唐钢转债12年熊市下修被否(首例)、澄星转债12年熊市下修没通过(首例到期寿终正寝),双良转债12年熊市自己太作下修幅度不足,新钢转债13年熊市三次下修难敌大盘下跌。所以,一句话总结,只要别实在太背,总是能转股的,大股东也真的都尽力了,他们也有转债啊,真的变成债券持有到期了,听天由命吧,就认亏机会成本吧,不会有实际损失的。
注意一点,不要把大股东想象的太美好,没出现回售,他是一般不会去当大好人,去主动下修转股价的,所以也不要去博这个条款,好事不会轮到你,反而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另外,所有转债中回售的转债、强赎的转债比例实在太低,所以期权价值里面就没必要再管这三个权利的价值了,真要计算,算一堆公式也毫无必要。
(四)、历史上与现在的转债相对估值水平如何?
前面总结过了,转债的期权部分估值水平取决于转股溢价率,越低越好。先比较历史上转债的估值(100元价格的转债对应的转股溢价率)水平。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画了好几张从08年到现在统计图。不上图了,直接说结论,最低的时候是是08-09年8.7%,13-14年9%(想象下为什么?熊市,正股压pe,转债压转股溢价率),10%以下是很低的水平,10-15%是正常平均水平,15%以上是高的。那我们现在的转债平均转股溢价率处于什么水平呢?2017年从15%上到25%,前段时间最低到5-7%,现在又上来了,12%左右,没错,12%现在处于低估但也不是那么低的水平(所以前段时间如果7%左右买,估值的这部分钱就赚到了)。
说句提外话,这段可以不用看。估值水平可以用100元价格转债对应的转股溢价率来表示,也可以用转股=正股价时候的转债价格表示。前者本质是100元期权的delta,后者是平直期权的IV隐含波动率!我们一定要买IV最低的期权,它最便宜。
(五)、只比较历史估值水平够了吗?
当然不够,转股溢价率的弹性再好,正股不涨就是然并卵,正股怎么会涨,鬼知道啊。大概就是前面所说的基本面、趋势度、发行转债规模(未来债转股是新增供给)、大股东配售比例决定。所以一定要选择好股,怎么选,这篇文章超纲了,我不管。
但是这里必须注意一点,前面提到的发行规模! 两个转债估值的底部13-14年发行规模903亿,08-09发行规模124亿,现在存量是1200亿,目前有200家(含拟发)发行,最近1-2年能够发400家。18-19是每年3000亿,19年高峰期存量可能是5000亿!19年后有些退出,大概稳定后是3000到4000亿存量。过去退市的107个转债总共才2500亿!看到这里,傻眼了吧,为什么转债估值前段时间被压的这么低到历史最低的5-7%,为什么破发?对比下17年A股共定增9500亿,转债现在基本就是个定增的工具嘛(只是要求提高了)!背后的本质是大家预期转股后,股票的供给会很多,股价就不容易很快上到转股价上方30%完成转股,这个时间就要拉长,可能以后要从2.5年变到3.5年?那么年均收益率就会降低,买的人就少了。这是很大的与以前不同的变量,不要刻舟求剑!
只看正股还不够,前面说过,波动率也很重要,如果现在波动率已经很厉害了,那代表着未来波动就可能没那么厉害了,vega弹性再好也没用,波动率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均值回归(比pe的均值回归可是灵多了,因为人的情绪会消退,冲动生气后几天也就好了,而pe就比较慢)。这个必须在这篇说清楚。我们再比较下历史上的波动率水平。
还是老方法,一定要去繁化简,抓核心变量,对于整体来说,选择指数的历史波动率我认为就可以了。最好是历史波动率要低,原因思考下?历史波动率如果现在越低,意味着未来波动可能会越大,波动率最大特征之一是均值回归,静极思变嘛。先看上证指数历史波动率,我们与转债估值最低的08年11月-09年5月,和13年3月-14年9月两个时期做对比。08-09期间是24%-57%,平均40%。很大对不对,充分说明了当时金融危机附近的高度波动,当然市场比现在不成熟很多。13-14年期间是10%-27%,平均是16%,因为长期熊市后平缓了很多。再看我们近一年的波动率水平是8%-12%,非常低,比熊市还低对不对,现在代表上证50的中国波指20%不到,一方面是慢牛比熊市肯定低(好理解啊,熊市更恐慌嘛),另外一方面50期权上市也稳定了波动率,我在“期权与衍生品对市场运行的重要作用”这篇文章说明过原因。当然,你肯定会问,现在体量大了,波动自然平缓了嘛,没错,可是M2大了!这个变量是个影响很小的变量,忽略!另外,指数仅仅是指总体,对于个股来说,历史波动率受个股市值、股价弹性、现有趋势影响都很大,并且转债发行规模大也有影响,因为可能转股就大,就制约了向上波动的程度。分析个股的波动率时需要再考虑下这些因素。
可以总结了,现在的历史波动率是低的,这是好事。但是发行规模是很大的,未来1/2年的存量规模,是以前所有退市转债规模的约2倍,是13-14时候的5.5倍。要知道这些债转股都是要抛到市场来的,并且会影响未来波动率,所以估值压缩是合理的!未来核心变量是发行规模、
(五)、那现在可以买哪个?
前面说了,转股溢价率在10%以下是很低的水平,10-15%是历史正常平均水平,现在12%低估吗?考虑历史上总共才发行2500亿,未来18/19年存量约3000-4000亿,现在是1200亿存量,我认为12%并没有低估!还得往下打,最近的转债上来是因为正股上涨,带来转债估值也上涨(类同股票价格涨pe涨),转债的估值一定会下去的,并且我认为未来1/2年一定会常态化维持10%左右甚至以下的溢价率!且由于发行规模大,平均转股时间必然从过去平均2.5年延长,多少年只能估计。
既然如此,未来转债是很难赚到估值的钱的,并且估值低,正股同样涨1元,带来的转债上涨的幅度就要小,意味着更多要正股的上涨才能赚到转债的钱,核心就是要选好正股。当然,前面说了,波动率处于历史低位,是可能赚到波动率上升的钱的,不过波动率也受受发行规模制约。
我们买转债,最好的方式,就是持有2.5年这个平均转股时间(未来时间会延长),前面统计过,这个收益率是非常可观的。反正95%概率是130元以上(历史是78%概率高于150元)寿终正寝,未来发行规模大,这个95%概率也会下降,但不会降太多(这是转债本质决定的)。那我们就把转债当做到期130元回售的债券就好了。然后我们就假设现价转债买入,然后按130元到期回售价格,加上每年的票息收益,计算下年化收益率最高就可以了。当然,最好排除下那些真的可能碰到5%的概率转股不成功的标的。
那核心问题变成了这种债券的预期到期时间要最短,这样年化收益率才最高,显然,现在存续期越短(大股东越急着要完成转股),转股溢价率越低(正股超过转股价很多,实现30%目标就简单)、股价向上弹性越好、历史波动率合适不能过高(但又不能没波动,常年死气沉沉的不行)、基本面条件越好,现有趋势越明朗(趋势下跌肯定不好),发行转债规模越小,大股东配售越多,那么转股完成的时间就越短。另外我觉得小市值股票波动可能更高,尤其是现在他们跌了这么多,在低波动率下,很可能回归高波动率。再一个,前面说过了,为了更多赚取波动率提升的vega收益,同样条件下,存续期长、转股价=正股价的转债爆发性好。
按照这个来筛选,把现有所有转债,按照预期平均到期时间从2.5年延长到3.5年(现有转债平均发行期是6年,历史上是5年,3.5年完全是我拍脑袋),先算出到期收益率。然后取前面的20个,再按照上述发行规模和大股东配售比例指标(基本面、趋势、波动率、市值、存续期等等因素我没时间管了),选出最好的5个(不含票息收益)。结论是:嘉澳转债8.2%,泰晶转债7.6%,永东转债6.3%,特一转债7.7%,迪龙转债7.8%。还有2-3年存续期内的电气转债8.7%,航信转债9.2%,格力转债9%。然后可以自行按基本面、趋势等这些主观因素,再从里面选择一遍。这个收益率90%概率是保底的,我认为以后仍然不会低于90%,不然直接发公司债完了,干嘛发转债,还是为了定增嘛。除此之外,我们留有了两个可能,一是可能快于3.5年转股到期,二是最后可能高于130(大概率)。比绝大部分理财都要好的多的多吧!另外,未来债券价值是会提升的,因为今天国债收益率都是4%左右,市场利率太高了。假设如果是正常的150元结束,还是平均2.5年转股呢?嘉澳转债年化18.2%,泰晶转债17.4%,永东转债15.3%,特一转债17.4%,迪龙转债17.6%。还有2-3年存续期内的电气转债13.7%,航信转债12.3%,格力转债16.8%。
这些收益率很不错了!但好像还是不那么吸引人,对吧,所以再等再等再等,等后面再发行,再跌!
(五)、结论
1、转债的本质是一个下有底,上有顶的结构化债券,只要能坚持持有到期,收益非常可观,会超过绝大部分投资者的收益且风险极低!这是普通投资者的利器、利器、利器!本质上是赚制度红利的钱(对,放心赚,跟新股差不多,是证监会给的,只是要更加耐心)!如果巴菲特可以买,我觉得他会买完中国的全部转债,只是美国没这么好的政策条款。
2、现在转债总体估值水平是并没低估的,未来可能常态化维持10%左右或更低的转股溢价率,平均转股完成时间也会延长,这是由于发行供大于求造成的,现在并不是最好的机会,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机会,随着发行的进一步扩容,转债可能还会下跌(尤其是正股也伴随下跌的时候更容易压估值),而转股仍然是大概率发生(大股东要定增嘛,借钱那可以直接去债券市场),供需矛盾总会退去,选择下跌后的转债,并且发行规模越小、大股东配售比例越高、对应的正股基本面越好,这样最好!那就是有优势了!
3、作为债性来说,90元是非常难跌下去的,作为股票期权属性来说,尤其是未来如果发行规模扩大进一步下跌压估值的时候,持有到期转股的很好选择,会有很高的收益率和可能性。等等等待再等等,我认为还会便宜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