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窗边的小豆豆》小林校长:每个孩子都具有优良品质,要善于发现

 TIGO赖楚浩 2020-03-09

学霸老母,一位生完孩子抑郁后喜欢阅读和写作的妈妈,一边陪娃,一边充电,学习在路上......


无论哪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只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些优良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有个性的人。 ——小林校长

教育专家孙云晓评说此书时说:“童年是永恒的,是超越时空的,是有独特价值的。实际上,黑柳彻子对童年的发现与证明,不亚于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

《窗边的小豆豆》小林校长:每个孩子都具有优良品质,要善于发现

之所以对黑柳彻子给予了高度评价,是因为《窗边的小豆豆》获得了太多的荣誉:它的中文简体版曾连续72个月登上全国畅销榜,销售量更是超过了200万册。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部非常通俗易懂的儿童读物,由日本的作家、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所著,记录了她自己上学时所发生的真实故事。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东京,讲的是一所小学和那里上学的一个小女孩的故事,”书的开篇就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和主要人物。

小豆豆是我们的主人公,除了小豆豆,还有两个重要人物:小豆豆的妈妈以及小林校长,今天我们就从小林校长的角度来剖析一下这本书。

《窗边的小豆豆》小林校长:每个孩子都具有优良品质,要善于发现

黑柳彻子坦言,《窗边的小豆豆》记录的就是巴学园和小林校长的故事,虽然自己和校长约定长大后做一名巴学园的老师,但是并未兑现,所以作者以自己的笔触记录下了自己所经历的一切。

我想至少让人们知道,有这么一位小林先生,他是怎样深深地爱着孩子们,他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们的。这一切,我觉得必须详细地写下来......

《窗边的小豆豆》小林校长:每个孩子都具有优良品质,要善于发现

问题“小豆豆”真的有问题吗?是孩子有问题,还是大人有问题?

妈妈第一次带小豆豆去巴学园的时候,紧张极了,很担心校长不喜欢小豆豆,因为小豆豆实在太活泼了,小豆豆已经被退学了一次,这一次,妈妈不知道校长是否会接纳她。

如果单从老师的描述看,小豆豆的确算是一个“问题儿童”——坐不住、活泼、好动,没法专心,一刻也不消停......

带过她的女老师戏称她会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受到干扰,不仅如此连隔壁一年级的班主任也觉得很受干扰,所以她建议孩子转学:

1.小动作太多:开关书桌的盖子上百次,笔记本、文具盒、课本要一样样放进去、拿出来,来回开关文具;

2.上课不专心:老师上课的时候,她喜欢站在窗边,然后不停地和窗外的人打招呼,看到宣传艺人走过还会大喊大叫让艺人表演节目,表演完一支曲子还不行,还继续站着要跟艺人打招呼......除了和艺人打招呼,还要站在窗边大声地问燕子,“你在做什么?”

3.破坏公物:美术课画国旗却画了军舰旗,不仅如此,还在旗子周围画了很多穗子,甚至一直把穗子画到书桌上,导致桌子的三个方向留下了黄色锯齿痕......

妈妈四处奔波,为小豆豆寻找新的学校,希望有一个学校能接受她,后来,他们来到了用矮树做大门,用电车当教室的巴学园。

小豆豆第一见到校长的时候就忙不迭地问道:“您是校长先生呢,还是车站的人?”校长并没有打断而是笑着回答:“是校长先生啊!”

进行简单的寒暄之后,校长提议让妈妈先回,说自己想和小豆豆谈谈,这一谈就是四个小时,校长全程倾听:边听边笑,不时点头,十分配合。

在交谈的过程中,校长丝毫没有摆什么架子,而是把自己当做小豆豆的忠实听众,耐心倾听,让人感动的是,校长给了小豆豆足够的尊重:

把椅子拉到小豆豆跟前、向前探着身子、专注地听着——四个小时,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

引导孩子发言——“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听”;继续启发孩子发言——“后来呢?”“已经没有了吗?”

当小豆豆绞尽脑汁地无话可说有些伤心的时候,校长先生会站起来,用温暖的手摸摸小豆豆的头,告诉小豆豆,“好了,从今天起,你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

面对活泼开朗、天真烂漫的小豆豆,校长有耐心、认真倾听并给予一个孩子足够的表达空间,不得不说,小林校长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窗边的小豆豆》小林校长:每个孩子都具有优良品质,要善于发现

其实,当小豆豆被之前上学的老师定义为“问题孩子”时,小豆豆也会觉得,自己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就像是被排斥在外,这一点,黑柳彻子在后记中也有提到:

“窗边”给人一种被排除在外围(非主体地位)的感觉,在第一所学校,我总会隐隐约约地有一种被排斥感,所以用了“窗边”这个词。

幼儿心理问题剖析:孩子不是多动,只是静不下来

其实,像小豆豆这种活泼、好动、一刻也停不下来的孩子很容易被当作“问题儿童”,甚至被贴上“多动症”的标签。

《读懂孩子的心》将多动症和活泼好动的孩子进行了根本的区分并提及,活泼好动的孩子虽然有些行动看起来比较随意,但往往反映着某种内在发展规律:

  • 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周围环境中的新奇事物吸引
  • 有意注意某事物的时间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明显加长;

孩子好动,只是因为精力过剩,遇到这样的孩子,要有策略地进行引导,更好地释放过剩精力而不是对孩子进行打压。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通过看书、听故事等方式,逐渐延长孩子注意力的时间并培养他们静坐的习惯;

b.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好动的根本原因是生活习惯不规律,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氧层规律生活的习惯;

c.把过多的精力发挥出来—孩子好动是因为精力过剩,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来释放过剩的精力;

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效应,原指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因员工有各种不满而导致影响工作效率,后来心理学家支招,让工人们尽情宣泄不满,之后工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小林校长很好地运用了“霍桑效应”,让孩子很好地进行宣泄表达,将小豆豆的活泼好动、喜欢说放在正确的地方,就给她充足的时间、空间,并没有刻意压制孩子的天性,这一举动真的很人性化。

怪不得,小豆豆从第一次见到小林校长就特别喜欢(“能永远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好了”),要知道,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都再没有像小林校长这么认真听小豆豆说话的人了。

电车教室—给孩子充分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剥夺他们的权利

巴学园的教室很特别,不是房间,而是用电车充当教室,除此之外,教室的座位也不是固定的,你可以感觉当天的心情和方便,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

学校很特别、教室很特别,不仅如此,就连上课方式也很特别,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按时间段和顺序上课,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当天所有的课程以及要学习的内容都在黑板上,学生可以从自己喜欢的那门开始学习——先上作文也行,先上算术也行,各自找到各自的角落进行学习,学生可以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喜欢的先学,不喜欢的后学)。除此之外,上课的时候也不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模式,而是采用自习的形式,学生不明白的,可以当面向老师请教,直到自己弄懂......

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不教而学”,因为课程设计完全贴合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学生听课不走神),老师也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我们总在说,对孩子要因材施教,又有多少教育工作者真的做到了呢?我们除了一边逼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一边责怪孩子不争气,有真的做到因材施教吗?恐怕没有。

不得不说,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真的很先进,虽然当时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但当时就能做到因材施教,真的很了不起!

巴学园不仅在进行着“真正的学习”(因材施教),还给了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比如,如果大家上午就完成了一天的学习计划,那么下午一般会去散步。

老师会带着孩子们观察油菜花、观察蝴蝶,去看流星井,孩子们甚至会天真地讨论“星星为什么不发光?星星也睡觉吗?”等之类的问题。

文中将小豆豆的第一次上课和户外散步描述为:“小豆豆在巴学园的第一天,就在这样的春风中开始了。”“小豆豆的心里被喜悦塞得满满的。”

与其说,巴学园是小林校长的巴学园,不如说,巴学园是孩子们心心向往并为之努力的巴学园,学校没有校歌自己编、新的电车来了一起等......

那首在孩子们热切地期盼中而诞生的只有几个音符的校歌,“巴学园,巴学园,巴——学——园!”大概会一直停留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 把孩子当作一位很有人格的人来尊重

小豆豆最珍爱的钱包掉进了学校的厕所里,为了把钱包捞上来,小豆豆自己来到厕所的掏口,开始拿着长把舀子往外掏。

小豆豆将学校厕所的掏口掏的乱七八糟,舀出来的东西已经退成了一座小山,且上课铃响了,她还没有回到教室。

看到小豆豆在做的事,小林校长并没有骂她蠢或是以“太危险”为借口而进行制止或包办,只是像好朋友似的说道:“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只此一句。

事实上,小豆豆的确为自己犯的错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便池几乎被掏空,地面上堆起了一座挺高的小山,虽然没找到钱包,但经过这么一折腾,小豆豆下次上厕所的时候就再也不往下看了。

小豆豆感慨:“除了小林校长,不会再有第二个人了”,妈妈听了之后也对小林校长大加赞赏,“真实一位了不起的人”。

因为小林校长尊重小豆豆,让小豆豆承担起自己做错事之后的全部后果,所以也收获了小豆豆对他的越发信赖和喜欢。

不得不说,小林校长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教育方式真的高,不仅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还让孩子学会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以后再犯。

幼儿心理问题剖析:孩子淘气是基于自发性意志的表现

很多时候,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淘气,从而给孩子贴上“淘气包”、“坏小孩”的标签,殊不知,孩子淘气是有原因的,除了好奇,还有其他因素:

  1. 极强的表现欲望—孩子表现欲强,希望引起成人的注意,因对行为的控制力不够好,所以出现所谓的“淘气”行为;
  2. 逆反心理—孩子好奇心强,想要进行探索,父母越是不让看、不让做,孩子越想看、越想做;
  3. 精力过剩—当孩子过剩的精力无法施展,便会表现出“淘气”的行为;

孩子的淘气其实是一种自发性的发育、成长行为,作为父母,要学会灵活应对。具体该如何做呢?可以通过一下几招来进行:

  1. 要积极引导—不听之任之,适当纠正并引导孩子的淘气行为
  2. 别忽略孩子—如果孩子淘气的目的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关心孩子, 倾听孩子的诉求,告诉孩子:想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力可以尝试更正确的做法;
  3. 在淘气时进行教育—孩子淘气时,是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可从两个方面入手:a,向孩子介绍相关知识;b,耐心讲道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4. 别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孩子淘气,好奇占主要因素,切不可因为孩子淘气就斥责、限制孩子,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通过游泳课对孩子们进行身体教育:“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通过吃饭时间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通过运动会让身体障碍的孩子消除自卑心理

1、特别的游泳课

天气热了,小林校长提议把游泳池(一个两头窄、类似船一样的泳池)放满水,让大家到礼堂集合,脱完衣服一起下水游泳。

游泳不用穿泳衣,不管你是瘦弱的还是胖胖的,也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大家全都光着身子,笑着闹着,吵着叫着,在水里尽情地嬉戏......

其实,小林校长之所以让孩子们光着身子游泳有他的教育意义所在:

  1. 与其在别人面前拼命掩藏自己的身体,显得不自然,不如光着身子;
  2. 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巴学园里身体有障碍的孩子有好几个,当所有人在游泳池中光着身子游泳,一件件往下脱衣服时,那种对自己身体的羞耻感也会一层层脱落;

不仅如此,小林校长还通过扮妖怪、捉妖怪对孩子们进行恐惧教育,通过“韵律操”对孩子们进行音乐感觉教育。

为了让孩子们尽情地玩耍,小林校长会让孩子们穿上最差的衣服到学校来,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孩子们穿上最差的衣服时,孩子们就会无所顾忌地尽情玩耍(不用担心衣服弄脏或弄破)。

2、有趣的吃饭时间

巴学园的午餐很特别:每个孩子需要准备“山的味道”(山上出产,比如蔬菜、肉等)和“海的味道”(海里出产,比如鱼啊之类)的菜肴。

如果哪个孩子饭盒里只有“海的味道”或“山的味道”,校长和夫人会拿着锅给不够菜的孩子补齐,不仅如此,小林校长还会趁机给孩子们进行相关的教育,比如,问孩子们:鱼松是海里的还是山上的?

为了让孩子们心情愉悦地吃饭,小林校长会将《划船歌》改编为“我吃啦”:

好——好——嚼啊

把吃的东西

嚼啊,嚼啊,嚼啊,嚼啊

把吃的东西......

我吃啦

为了让大家更善于说话,小林校长在“我吃啦”之后,又增加了一个节目,那就是“由谁来‘说说话’”:吃饭的时候,每天由一个人到圆圈中间说话。

就这样,“由谁来‘说说话’”的节目开始了,可有一天,轮到的那个男孩,无论如何也“不想说”,因为他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说的”。

遇到这种情况,小林校长没有认为男孩是在故意找别扭或者存心找麻烦,而是笑着鼓励,“让我们编一个吧。”

校长:想一想你今天早晨从起床,一直到来学校,这之间都有什么事情?一开始,你做什么了?

男孩:哎——

校长:你看,你说了“哎——”,这不是有话说了吗?“哎——”之后,再说什么呢?

男孩:哎——早晨我起床了,然后呢......

校长:很好。就这样,大家都知道你在早晨起床了。对你来说,从“没话说”到“有话说”,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男孩:然后呢......(声音非常响亮)妈妈对我说‘快刷牙’,我就刷牙了。

校长拍手,大家也拍手。

男孩:然后呢,我就到学校来了。

在校长眼里,孩子们能够大胆地站在别人面前,清楚、自由、毫不羞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必要的,绝对有必要的。

对男孩来说,这也是一段宝贵的经历,因为小林校长锻炼了孩子的胆量,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还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一定会记得校长和孩子们热烈的掌声吧。

3、故意设计的运动会

巴学园的运动会更有特色,因为除了像拔河和二人三脚的常规项目,其他比赛项目几乎都是小林校长自己设计的:

  • “钻鲤鱼比赛”——从出发点跑到校园正中间布做的大理由前,从鱼嘴里钻进去,再从尾巴钻出来,然后跑回原来的出发点;
  • “找妈妈比赛”——学生先跑一小段,然后钻过一个个空格(横放木梯搭建),拿出对面的筐里的信封,读信,然后按照信纸上的大人名字找人,找到之后,拉手一起跑到终点;
  • “全校接力赛”——跑的并不长,但要跨过学校中央正对着大门通向礼堂的扇形台阶:跑上台阶,然后再跑下来,台阶要一级级上,一级级下,不允许一步迈好几级;

可以说,运动会所有的项目都是小林校长特别为个子矮且手脚短的高桥君设计的,当然,高桥君也不负重望,运动会上,他夺得了每个项目的冠军(成功后的骄傲、激动和喜悦则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小林校长希望高桥君不要因为身体而感到自卑,相反,校长希望他,“不要忘记夺得第一名时的自信”。

黑柳彻子在后记里提及,后来的高桥君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国学院久我山高中,然后升入明治大学电气工学系,并从那里毕业。

小林校长特别为身体矮小的高桥君涉及了特别的运动会,并不断鼓励高桥君,“你绝对能做到”,后来,高桥君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冠军,感受到了成功的光荣和喜悦。

小林校长身体力行地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他会经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会经常对高桥君说,“你绝对能做到”!这两句话都深深地影响着小豆豆和高桥君的一生。

角色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角色效应”,指的是,人们会因自己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引发不同的心理或行为变化。当高桥君从心里觉得自己“绝对能做到”,那么即便遇到困难、挫折,他也会想办法克服。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邀请一些不太懂礼貌的孩子参加一个特别的晚餐,让人讶异的是,这些孩子竟然变得有礼貌了。

为什么?因为这些孩子带入了“有教养的‘客人’”这个角色,当他们按照这个社会角色约束自己的时候,自己就变得有礼貌了。

不得不说,小林校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很好地利用了“角色效应”——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的孩子安排不同的角色,让孩子们自动带入,从而学会某种知识或规范。

小林校长用自己对孩子、对教育的热爱点亮了孩子们心中的灯,使孩子们那些与生俱来的素质不被周围的大人损害,让某些难得的素质得以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