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老王abcd 2020-03-09

知识要点:

1、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期:第一次工业革命

(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④市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2)成就

①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

(3)影响

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③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成就

①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

②新交通工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③石油化工:提炼并制造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3)影响

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方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③世界市场: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

史料实证:

1.“英国人……几乎已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的,应受谴责的。”英国人产生这种思想意识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答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主要包括哪些力量?

答案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圈地运动的开展、海外市场的扩大等。

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些科学研究成果主要有哪些?

答案 发电机、电动机等。

归纳总结: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期间最为突出的成就是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业革命的发生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而且对阶级关系、经济结构、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在几个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侧重于重工业,对世界改造的力度更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使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基础知识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18 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发生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②四个经济条件:

a.资金, 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

b.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c.市场,国内及海外市场的扩大。

d.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

(2)过程和重要发明:

①过程:纺织部门→动力→交通运输部门。

②发明:纺织机械——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

动力机械——蒸汽机(瓦特、 1785年);

交通运输——汽船(美·富尔顿)、蒸汽机车(英·史蒂芬孙)。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影响:

①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②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③影响了社会生活,城市化进程加快;

④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工厂制出现;

⑤自由经济思想盛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⑦资产阶级代议制得到巩固;

⑧促进科技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

⑨环境污染;

⑩贫富分化。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 世纪晚期~ 20世纪初。

(2)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3)成就: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等问世。

②新交通工具: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③石油化工: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4)影响:

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方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③资产阶级代议制得到完善。

政治上:

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

⑤国际关系: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美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关系日趋复杂。

要点释疑

1.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1.以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的问题。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了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④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2)消极影响: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也是东方从属于西方这种不合理、不公平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也是导致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的根源。

规律巧记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一个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2)两重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迅猛发展;

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其社会进步。

(3)三个动力:

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

政治动力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

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

(4)四个阶段:

①以新航路的开辟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阶段;

②以早期殖民扩张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拓展阶段;

③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阶段;

④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阶段。

考题探究

1.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答案 B

解析 近代的机器“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故A项错误;“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说明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迫切的问题,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D项错误。

2.18世纪,有英国学者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商人的孩子,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这说明当时英国(  )

A.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改变社会面貌

B.传统的经济政治格局已被彻底颠覆

C.绅士由贸易多少和经济地位决定

D.国内外贸易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完成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绅士,即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面貌,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绅士,不是对原有的格局的彻底颠覆,故B项错误;C项“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体现不出工业革命的完成,故D项错误。

3.1760年,除伦敦外,只有布里斯托尔的人口在5万以上。1841年,伦敦人口差不多有224万,是80年前的3倍;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9个,5万以上的有24个。这表明英国(  )

A.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B.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C.城乡结构明显改变 D.人口总量迅速增长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不能反映出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故A、B两项错误;城市人口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这会改变城乡结构,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这并不表明人口总量迅速增长,故D项错误。

4.1813年和1833年,英国先后废除东印度公司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20年代,英国同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取消了丝织品的进口禁令,降低了生丝、羊毛、煤等的进口率税,废止了包括机器在内的所有输出品的限制。这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自由贸易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C.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D.殖民掠夺稳固了英国的地位

答案 B

解析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英国取消贸易垄断权和禁令,降低关税,减少限制,反映了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故C项错误;此时英国的地位主要是靠工业革命来实现的,而非殖民掠夺,故D项错误。

5.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了第一部反托拉斯法,即《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但在随后的10年里,美国的工业垄断组织却从24家增加到157家,资金总额增加了近7倍。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

A.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B.国会力图维护美国中小企业的利益

C.反垄断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D.垄断组织适应了大工业发展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美国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时代是在20世纪30年代,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事实上,反垄断法受到了广大社会中下层人士的欢迎,故C项错误;垄断组织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的出现适应了大工业发展的需要,故D项正确。

6.1921年,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参观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成创造奇迹的大师。但15年后,卓别林在影片《摩登时代》里却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垄断下的机器大生产的弊端日渐暴露

B.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可能会随时爆发

C.垄断资本家成了美国社会的众矢之的

D.电影的发展能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

答案 A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出现,随着其规模不断扩大,其弊端也日渐暴露,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可能会随时爆发,故B项错误;垄断资本家并未成为美国社会的众矢之的,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电影的发展”,排除D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