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驴和驴叫

 无限红叶 2020-03-09

  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候,驴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们出行要靠驴子拉车,或者骑驴而行。“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大诗人杜甫的这句诗,真实地反映了他在京华的落魄生活。驴子其他的用处也很多,比如人们每天吃的面粉,要靠驴子推磨来碾制。推磨的时候,人们用布遮住驴子的双眼,大概是怕它乱瞅乱看,分散精力,只能低着头顺着磨道走。并且,人们还要用藤条编制个小篮子一样的东西,套在驴的嘴上,不知是怕它偷吃粮食,还是怕它提出抗议,乱发牢骚。耕地播种时驴子也是主要的动力,驴背上挂着耕绳,从早到晚面朝黄土背朝天,稍微有些懈怠,主人就会用鞭抽打。

  尽管驴子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它对人们的贡献很大,出力卖命,从不计较报酬,可人们对它却很鄙视。在中国文化中,十二生肖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就是四害之一的老鼠都能名列榜首,驴子却榜上无名。据说,只有两种常见的动物未能进入十二生肖,那是有原因的。其一是猫,因为它太奸诈。俗话说,狗是忠臣,猫是奸臣,狗有奴性,永远忠于主人,不会嫌弃贫穷的家庭。而猫就不同了,哪里有腥味,它就往哪里跑。另一个就是驴子,为什么呢?有人说是因为它太愚蠢,长得也太丑陋。也有人说是因为驴子太倔犟,比如,某人脾气太倔,人们就称他是“驴脾气”。总之,驴子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不过驴子也能与十二生肖沾上边,不过带点贬义罢了。比如人们常说,那个人是属“驴”的,为什么呢?如此说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这个人太犟,认准的道理八头牛也拉不回头。二是说这个人生活负担太重,就像忍辱负重的驴子一样,下有子女要抚育,上有父母要赡养,有时候特指四十五岁的人是属“驴”的。如果一个人的年龄正好是四十五岁,他就会避嫌,别人问他的年龄,他会说四十四岁,或者四十六岁,干脆跳过那个属“驴”的年龄。

  驴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低下是不能否认的。有关驴子的成语很多,却没有多少是褒义的。如驴心狗肺、黔驴技穷、驴鸣狗吠等,就是人们在日常用语中,驴子也是不光彩的。如歧视某人弱智,人们会骂他是蠢驴,责怪某人倔强,人们会说他是犟驴。形容某人不求上进,人们会说他像驴一样,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其实驴子真的很愚蠢吗?也不一定。有这样一个故事,很发人深省。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了枯井里,它绝望地嚎叫着。主人听到它悲惨的鸣叫,很可怜它,但是看到很深的井,又无能为力。主人想,与其让驴子这样整天地惨叫,还不如让它早些死掉也少受罪。于是,他叫来邻居,一起向井里填土,想把驴子埋掉算了。让人想不到的是,在井将要填平的时候,驴子竟然从井里跑出来了。原来,在土落下掉在驴身上时,驴子抖落身上的土,然后踩在土上,随着土量的增加,驴子也安然脱险了。现实中,有些人就不像驴子那样聪明,他们不会抖落身心上的尘土,踩在脚下,提升自己,而是死守着那些污垢不放。因此,心灵上的包袱就会越来越重,直至拖垮自己,难道他们不应该以驴子为师吗?

  历史上飞黄腾达者,都是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而丧魂落魄之人只有骑瘦驴的资格。如诗人贾岛,他穷苦无助,每天就骑着一头瘦驴瞎转悠。说他是寻找灵感作诗也好,是苦闷散心也好,总之,他是骑不上骏马的。不过话说回来,他那有名的诗句:“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就是在瘦驴背上想起来的。物随主人贵,瘦驴只能与落魄之人为伍,其生活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人们对马另眼相看,待遇自然也好,对驴子却很蔑视。其实,驴子和马是近亲。据科学家说,不是同一物种的动物交配,不会有后代产生。而驴子和马结合,却可以生出骡子来。由此可知,驴子和马本是同根生的动物,只是人们的偏见,让它们一贵一贱而已。

  不仅如此,人们还要对驴子斩尽杀绝,以享受口福。特别是现在只想吃尽天下美味的人,驴子更是在劫难逃,这也许是驴子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人们不是常说嘛,什么肉最好吃?那就是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天上的龙是不存在的,人们自然也吃不到。而地上的驴子却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现在人们用不到驴了,就卸磨杀驴,驴子自然成了人们口中的美味。呜呼哀哉,可怜的驴子!假如我是一头驴子,我要伸长脖子,尽情地叫上几声,以发泄内心无限的怨气。

  再说说驴叫吧,也许是驴子的悲惨命运所致,驴子的叫声确实不太好听。那叫声不仅耿直而不委婉,况且分贝很高,所以刺耳、难听。可是,有人偏偏喜欢听驴的叫声。据史书记载,汉魏时期有一位高人叫王粲,他才华非凡,曹操曾授予他侍中的官职。可惜天妒英才,他四十一岁就病死了。王粲生前最爱听驴叫,他下葬时,魏文帝曹丕亲自参加了丧礼。在丧礼上,曹丕对众人说:“王粲喜欢听驴叫,大家每人学一声驴叫为他送行吧。”于是,丧礼上驴叫声不断,可以想像,那阵势的确不同凡响。

  无独有偶,晋朝有一位才子叫王济,他才华横溢,气盖一时,也喜欢听驴叫。其最要好的朋友孙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群,最看不起平庸之人,唯独对王济崇拜有加。王济去世时,孙楚在他的灵堂上痛哭流涕一番后说:“你最爱听我学驴叫,今天我就再为你叫几声吧。”那孙楚说罢,直着脖子叫了几声。他模仿的太像了(绝对超过现在电视上的模仿秀),客人们听了都忍不住地笑了起来。孙楚抬头看看众人说:“为什么你们活着,而王济却死了呢。”

  这些故事散见于《世说新语》中,是真是假且不论,但起码说明那时驴子很普遍,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是,那些社会名流为什么喜欢驴叫呢?这个问题有待史学专家们去考证。笔者在此不妨妄加揣测,当时人们喜欢听驴叫,学驴叫,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那时候人们的生活还离不开驴子,出行,推磨,拉车,犁地,都需要驴子,人们对驴子是尊重的。所以,学驴叫也是一种时髦风尚,就像现在的人们喜欢流行歌曲,出现数不胜数的模仿秀一样。在工作之余,或者外出旅游放松之时,人们最喜欢玩卡拉OK。不管是不是五音齐全与否,拿着话筒吼上几嗓子,最起码能释放精神上的压力,增加肺活量,就如孙楚等辈学驴子叫一样。二是当时的社会也像现在一样,对驴子是讨厌的,对驴子的鸣叫也是排斥的。可是,那些卓而不群的才子们,为了表示自己的另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制造点噪音,或者通过学驴叫来发泄内心的烦闷和不满情绪也有可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驴子和驴叫渐渐远离了实现。可是,关于驴子的话题还是很多,有待我们去发掘,整理,运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