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蕉窗梦呓】《戚蓼生序》译注

 红楼心语 2020-03-09


《戚蓼生序》译注

 注者:潘建华 
【说明】

戚蓼生(1730—1792),字念功,号晓堂、晓塘,浙江德清城关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

相传他在赴京应试期间得《石头记》一早期抄本,大为赞叹,于是写下这篇序文。戚序抄本后来石印发行,简称“戚本”,成为研究《红楼梦》的重要版本之一。

在浩如烟海的《红楼梦》研究文章中,《戚蓼生序》堪称一篇“奇文”。作者高屋建瓴,独具慧眼,仅用467字的篇幅就高度概括了《红楼梦》的“一声两歌,一手二牍”的艺术特点、“注彼写此,目送手挥”的写作手法、“似谲而正,似则而淫”的语言风格、“淫佚贞静,悲戚欢愉”的思想内容以及“石有三面,路看两蹊”的阅读鉴赏技巧,可谓言简义丰,要言不烦。著名红学家俞平伯称赞《戚蓼生序》说:“在过去谈论《红楼梦》的文章中,实写得很好。”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更是认为这篇序文“笔调非凡,见地超卓,已足名世不朽”。

这篇序文多用整句,句式整散结合;又多用典故和比喻,语言典雅优美。但是也因此造成了一些词句晦涩难懂,易生歧义,如“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彼沾沾焉刻楮叶以求之者,其与开卷而寤者几希”等处。翻检有关译文,或望文生义,或语焉不详。为了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序文内容,笔者不揣谫陋,试重作译注,以见教于大方。


【原文】

吾闻绛树(1)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2)二牍(3),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

夫敷华掞藻(4)、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5),此固有目共赏,姑不具论;第(6)观其蕴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写此(7),目送而手挥(8),似谲而正(9),似则而淫(10),如春秋之有微词(11)、史家之多曲笔(12)。

试一一读而绎(13)之:写闺房则极其雍肃(14)也,而艳冶(15)已满纸矣;状(16)阀阅(17)则极其丰整也,而式微(18)已盈睫(19)矣;写宝玉之淫(20)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琊(21);写黛玉之妒而尖也,而笃爱深怜,不啻(22)桑娥石女(23)。他如摹绘玉钗(24)金屋(25),刻画芗泽(26)罗襦(27),靡靡(28)焉几令读者心荡神怡矣,而欲求其一字一句之粗鄙猥亵(29),不可得也。盖声止一声,手只一手,而淫佚(30)贞静(31),悲戚欢愉,不啻双管之齐下(32)也。噫!异矣。其殆(33)稗官野史(34)中之盲左(35)、腐迁(36)乎?

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譬之绘事,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37)。必得是意,以读是书,乃能得作者微旨(38)。如捉水月,只挹(39)清辉;如雨天花(40),但闻香气,庶得此书弦外音乎?

乃或者以未窥全豹(41)为恨(42),不知盛衰本是回环(43),万缘(44)无非幻泡(45),作者慧眼(46)婆心(47),正不必再作转语(48),而千万领悟,便具无数慈航(49)矣。彼沾沾焉(50)刻楮叶(51)以求之者,其与开卷(52)而寤(53)者几希(54)!

【注释】

(1)绛树:三国时歌女。相传她能同时演唱两首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使二人听之,此两声皆不乱也。

(2)黄华:汉末人。相传他“双手能写二牍,或楷或草,挥毫不辍,各自有意”。

(3)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简。

(4)敷华掞(shàn)藻:铺陈华丽辞藻。“敷”与“掞”,都是铺张、铺陈的意思。“华”与“藻”,都指华丽的文辞。

(5)窠臼(kējiù):比喻旧有的格式,老套子。

(6)第:只,仅。

(7)注彼写此:眼睛看着彼处,下笔却从此处写起。周汝昌先生在《红楼艺术》中形象解释道:“这大约有点儿像武术上的‘指东打西’,战略上的‘声东击西’,或者有似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谋略。用‘大白话’说,就是:你读这些字句,以为他就是为了写‘这个’,实则他的目标另有所在,是为了写‘那个’!”

(8)目送手挥:眼睛望着远去的飞鸿,手指却在抚弦弹琴。比喻技艺精熟,达到挥洒自如的境界。出自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公穆入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9)似谲(jué)而正:看似离奇古怪却又合乎道理。“谲”,诡谲,离奇古怪的意思。“正”,合乎道理、合乎法则的意思。语出《论语》:“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10)似则而淫:貌似规则严谨却又过度奇巧。“则”,规则、范式。“淫”,淫巧,过度奇巧的意思。

(11)微词:也作“微言”,含蓄而精微的言辞。孔子作《春秋》多用微言寓大义,故也称“春秋笔法”。

(12)曲笔:古时指史官不据事直书,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

(13)绎:理清头绪,寻究原因。

(14)雍肃:典雅整肃。

(15)艳冶:妖艳,娇艳。多形容女子容态。

(16)状:摹状,描写。

(17)阀阅:封建时代指有功勋、有权势的世家。

(18)式微:指世族由兴盛而衰败。

(19)盈睫:满眼。“盈”,充满。“睫”,睫毛,这里代“眼睛”。

(20)淫:沉溺,过度。

(21)历下琅琊:古代两个地名,这里用来指代人名。“历下”代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即历下)人,南宋著名词人。据史料记载,辛弃疾风流洒脱,四处留情。“琅琊”一说代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人,又称王右军,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率性任情,风流旷达,注重个性自由,不拘世俗礼仪。另一说代王戎。王戎,字濬冲,琅琊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世说新语》记载王戎“道旁苦李”的故事,可见其聪明善悟。

(22)不啻(chì):不亚于;无异于。“啻”,只,仅。

(23)桑娥:采桑的美女。指汉乐府诗《陌上桑》中的秦罗敷。这首诗描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使君“共载”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纯洁坚贞的情操。 石女:古代民间传说中的贞女,化身为石,盼夫归来。唐朝诗人刘禹锡有《望夫山》:“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是当时初望时。”王建也有《望夫石》:“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24)玉钗:古代妇女别在发髻上的首饰。

(25)金屋:华美的房舍。

(26)芗泽:香气。“芗”通“香”。

(27)罗襦:用丝绸制成的短衣。

(28)靡靡:娓娓动听的样子。

(29)猥亵:下流。

(30)淫佚:同“淫逸”,纵欲放荡。

(31)贞静:端庄娴静。

(32)双管齐下:手握双笔同时作画。“管”,笔。语出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

(33)殆:大概。

(34)稗(bài)官野史: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

(35)盲左:指左丘明,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写作了《左传》《国语》。

(36)腐迁:指司马迁,他在惨遭腐刑的情况下写作了《史记》。

(37)石有三面,路看两蹊:画出山石的三面,只是为了表现一峰的优美之处;画出小路的两头,只是为了陪衬一株树木的幽静。蹊:小路。语出唐代山水诗人王维的《画山水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石看三面,路看两头。

(38)微旨:精深微妙的意旨。

(39)挹(yì):舀,把液体盛出来。

(40)天花:亦作“天华”。佛教语,指开在西方极乐净土的天界仙花。语出《法华经》:“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41)窥全豹:此处比喻看到完整的《石头记 》一书。

(42)恨:遗憾。

(43)回环:循环往复。

(44)万缘:一切因缘。

(45)幻泡:佛教语,比喻事物虚幻无常。

(46)慧眼:佛教语,指能够看到过去和未来的智慧之眼。

(47)婆心:指慈悲善良的心地。

(48)转语:佛教语,指拨转心机,使人恍然大悟的机锋之语。 

(49)慈航:佛教语,指佛祖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 

(50)沾沾焉:固执的样子。

(51)刻楮(chǔ)叶:用象牙雕刻楮叶。比喻模仿乱真。语出《韩非子·喻老》:“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

(52)开卷:打开书本。 

(53)寤:通“悟”,理解,明白。

(54)几希:不多,极少。

【译文】

我听说绛树能同时唱两首歌曲,一首从喉咙里唱出,一首从鼻腔里唱出。黄华能同时在两片木简上写字,左手写楷书,右手写草书。他们的技艺都很神奇,然而我不曾见过。如今能同时唱两首歌曲而不分喉咙、鼻腔,同时写两种书体而不分左手、右手,一声就能唱两首歌曲,一手就能写两种书体,这万万不可能有的奇事,我竟然在《石头记》里看到了。啊,太神奇了。

《石头记》无论是铺陈辞藻,还是立意用词,无一处落入前人的套路,这些本就有目共睹,所以暂且不论。只是作者把深藏心中酝酿已久的想法用笔抒写出来,眼睛望着彼处,笔下却写的此处;眼睛望着远去的飞鸿,手指却在抚弦弹琴。看似离奇古怪却又合乎道理,貌似规范严谨却又非常奇巧。如同《春秋》,用精微的语言来阐述某种深刻的道理,又像史家,多用委婉含蓄的笔法来表述事实的真相。

读完《石头记》,我试着作一梳理:描写闺房极其典雅整肃,却让读者感觉满纸都是艳丽妖冶的气息;摹状世家很是富丽堂皇,却让读者觉得满目都是由盛而衰的颓势;描写宝玉放纵又痴迷,然而他多情善悟的才思,丝毫不逊于历下的辛弃疾和琅琊的王戎;描写黛玉善妒又尖刻,然而她坚定深沉的爱情,却半点不输给采桑女秦罗敷和望夫石中的贞女。其它如对女子的贵重首饰、华丽住处、肌肤香泽、衣着打扮等描摹刻画,娓娓动听,几乎让人心荡神驰,但读者却不能从中找出一字一句的粗鄙下流。作者只用一个声音说出,只用一只手写成,却能同时表现出既放纵又端庄、既悲戚又欢愉的复杂感情,这与手握双笔同时作画的技艺根本没有区别。啊,太神奇了。《石头记》的作者大概就是小说家中的左丘明、司马迁吧?

然而我认为,作者虽然能一笔写出两层含义,读者却应当透过表面描写去揣摩作者的真实意图。譬如绘画,画出山石的三面,只是为了表现一峰的优美;画出小路的两头,只是为了陪衬一树的幽静。读者只有把握住作者的真实意图,再来读这部书,才能读出其中精深微妙的意旨。如同捉水中月,只要掬起明亮澄净的光辉;如同赏天花雨,只需闻到仙花的香气。只有这样或许才能悟出书中隐含的言外之意吧!

有的读者或许会因为没有看到完整的《石头记》而感到遗憾,却不知道人世间的兴盛衰败本来就是因果轮回,一切因缘都是虚幻无常的。作者拥有一双能看清过去、未来的智慧之眼和一颗慈悲善良的心,认为没有必要再写那些拨转读者心机、使之恍然大悟的话语。只要读者潜心领悟,就能拥有渡过迷津苦海、到达彻悟彼岸的航船。而那些固执地去模仿乱真、希望得到完整情节的人,与那些打开文本就想彻底领悟《石头记》意旨的人一样,都是极少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