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伤寒,你知多少?

 琼箫 2020-03-09

祝 味 菊

让中医思想因为你的关注

而变得更有价值

下面就叙述三种阳明伤寒

1

太阳阳明

仲景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此仲景所谓太阳阳明,自身小便太过而津亏便难腹满。

祝味菊先生的太阳阳明却从另一个角度切入:

“太阳阳明者,开始抵抗,即见兴奋有余之象也。太阳伤寒,体气充实者,病从火化。火化者,机能兴奋,抗力偏倾于太过也。其病壮热烦渴,其脉洪大滑数。表气不宣者,其热愈亢;神经敏锐者,易于谵妄。

夫太阳为开始之抵抗,阳明为过烈之反响,除去太过,即为正常。是故表闭用辛,气盛用凉;表亢用甘,气刚用寒。辛甘诸味,为理表之专药;寒凉之性,乃寓意于制亢。一以治病,一以治人,泾渭不分,淆惑之由也。”

这两段话有言外之意:

一是太阳阳明初起即可见到,时间较短。

二是太阳阳明正常治疗之后会进入太阳伤寒阶段。

正是因为太阳阳明初起即抵抗过度,高热对于提高免疫系统效率方面来说反而过犹不及,免疫系统并没有达到最大效率,抗体没产生太多,很多细菌没有被杀死,反而代谢水平增高许多积累了许多毒素废物,这种抵抗弊远大于利。而且这种抵抗绝不会服用一剂寒凉药而再也不发热,因为在里之致热源一直存在,不要幻想所谓的“一剂知,二剂已”,而应该做好应对太阳病的准备

“阳明伤寒,邪未伏而正已亢,清之则亢平,抵抗乃合度,则为太阳伤寒。何以故?阳明得清,则为太阳,病虽未解,已孕转愈之机。扶持太阳,长为合度之抵抗,则终可愈也。太阳不当清而清之,则又入少阳矣。清法所以折其亢也,亢平即已,不可过也。”

最怕医生不讲辨证论治地一味清凉。

“今有壮实之人,卒病而为太阳阳明,医与叶、王辛凉解表之法,亢热稍降,医者以为得手,续清不已,则阳明亢热一寒而为太阳,再清而为少阳,清之不休,则为少阴,其抗力未泯,卒起为最后之反抗,则为厥阴。病有初治得手、而终局不良者,固执成法之咎也。”

医生一定要谨守病机辨证论治!

2

正阳阳明

“阳明伤寒,抵抗太过也。正阳阳明者,两阳合明也。一阳已足为明,今云两阳合明,则是阳明过彰也。阳之施化,昌明有为,自能应节,随感而兴,有铢两悉称之妙,功成而藏,无嚣张恣肆之咎。若夫阳用太过,至于不能自制,则亢而为害矣。譬如抗战已胜,顽敌新降,士气暴伸,欢舞猖狂,嚣张混乱而不得复员也。其病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而实,仲景主用白虎汤。盖抵抗太过,兴奋太甚,可一清而愈也。”

正阳阳明与太阳阳明一个最重要的区别便是发病时间。

正阳阳明为初起抵抗正常,故抗体高效产生,细菌很快消灭,这是很好的结果,但是这只是虎头蛇尾,因为它在杀死细菌之后却不能回到相适应的状态,亢龙有悔。

太阳阳明不可一清而愈,但是正阳阳明可一清而愈。

“阳明伤寒,气盛有余,特效之抗体已生,老残之菌素已衰,此时之兴奋乃自身之有亢。譬如顽敌新降,积郁暴伸,军自为政,纵横妄行,此国令之不修,无复外寇事矣。故可清而愈也。”

3

少阳阳明

“有障碍而抵抗不济者,少阳也;有障碍而抵抗太过者,少阳阳明也。障碍不一,在阳明多为腑实。腑实者,胃肠壅实有滞也。凡体实而有障碍,气盛而抵抗有余者,谓之少阳阳明。”

祝先生的少阳阳明就大致等同于仲景的热结腹实证:痞满燥实脉有力。一定是脉证都实才可用承气攻下,因为腹实之证有寒热虚实之分,腹实是仲景的阳明病主要症状,《伤寒论》里的阳明证就是指腹实,但是只有热结腹实才是祝味菊先生所说的少阳阳明。

“少阳阳明,有障而抵抗太过也,虚而有障者,绝不能造成阳明。凡称阳明,多是体实,稍有不济,即为少阳。彼气怯之人,满腹积秽,只是顿闷,寒凉久服,痛苦反失,此阴凝不通之候,岂可谓阳盛腑实之证乎?若谓腑实可成阳明,则烟客经月便闭,痞满胀痛,亦可谓阳明实证矣。

且夫腑实之候,非必承气之证也。腑实而体虚,宜用温下;腑实而气盛,宜用凉下。下滞之药,为去病之用;温凉之性,为疗人之方。一切征候,肇基于体力,解除痛苦,不可治病而忘人。须知征候只是征候,因征候而致左右体力者,未之有也。”

所以真正的良医绝不会不分表里寒热虚实只见腹实一症便一味攻下。

《伤寒论》中“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此因气血偏于表而未入里,故此时应发汗因势利导,下法则掣其肘臂,使之气血紊乱。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此胃虚腹满也,理中尚不及,更何况攻下。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此亦胃虚腹实,因为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头眩,虚脉虚症,故不可下。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此下后津亏便难,但应静候津液自复可矣。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同样要因势利导,辨明呕的病机之后方决定是否下,此处呕或说此邪在中上焦不可下,或说牵连少阳不可下,或说水气停聚不可下,总之这都是猜测,单凭一症很难判定原因,但是呕证明人体的自愈趋势不是下,故应另寻他法;

“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此条亦是教人辨证论治,勿凭单症用药。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有古人说仲景以大承气下前必以小承气试探,恐妄下伤阳,确实如此,这条也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实事求是的仲景,拿不准要试探,切勿束手无策或孤注一掷。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与大猪胆汁,皆可为导。”此因势利导,而忌攻下太过。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此与发汗太多津亏腹满一样,小便过多亦会津亏便难,故用麻子仁丸平和之剂诱导津液偏于肠润肠泄热。

总之仲景的著作充满了他的辨证论治的精神,这是我们后辈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师其意而不泥其方,观其脉证(症状和体气),随证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